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的因素,论述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摘要:云南是位于西南部的一个大省,土地面积广阔,大约39万平方公里,南北跨度大,是一个多山的大省,且山地海拔较高,其地里地貌也随之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因此在云南植被呈现出了一定的分布规律。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具有三向地带性,主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水平方向又包括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关键词:地理;垂直分布;水平分布;云南植被Combiningwithgeographicalenvironmentfactors,discussingthecharacteristicsofyunnanvegetationdistributionAbstract:Yunnanisabigprovincewhichislocatedinthesouthwestofchina,thelandareaiswidewithabout390000squarekilometers,andspansnorthandsouth.Yunnanisaprovincewithmanymountains,whicharehighinelevation,soitslandscapepresentsawidevarietyofforms,andsorevealesacertaindistributioninvegetation.Vegetationdistributioninyunnanisthreetozonal,mainlyshowsomeofthelawinthehorizontaldirectionandverticaldirection.Horizontaldirectionincludethelongitudeandlatitudedirection.Keywords:geography;verticaldistribution;horizontaldistribution;Yunnanvegetation1.云南的地理概况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4.1%,居全国第8位。云南省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国境线长4061公里,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云南有8个边境地州,26个边境县,已开通11个国家级口岸、9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1.1地形和地貌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76.4米。两地直线距离为900公里,高低相差6000多米。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西北部一般在3000—4000米。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800—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61.2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特点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主要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立体气候特点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明显。夏季,阴雨天气多,太阳光被云层遮蔽,温度不够高。冬季,受干暖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温度较高。从一天的温度变化看,早晚较凉,中午教热,尤其是冬、春两季。全省大部分地区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但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分配极不均匀。85%的雨量集中在5-10月的雨季,尤其以6、7、8三个月最多。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只占全年15%。降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2200-2700毫米,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只有580毫米。由于水平方向纬度增加与海拔增加相吻合,全省8个纬度间呈现出寒、温、热三带气候。一般来说,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即降低0.6℃左右。因此,“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成为云南气候多样性的生动写照。2.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2.1云南省植物的水平分布规律由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二者的配合状况,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从南到北具有规律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使得植被沿纬度方向也有有规律地更替,这就是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同时植被因水分状况大体按经度方向成带状的依次更替,即为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它和纬度地带性统称为水平地带性。在云南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表现的较少,植被的水平地带性主要表现在纬度上。其植被的水平分布有以下规律。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带是“山原型水平地带”,山原型水平地带的每一个带内,盆地的海拔高度不是整齐划一的,但处于一定的纬度和海拔范围之中,而且有属于群系组一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和一定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所表征。各带内部东西之间仍有变化,带与带之间在接触面的一定范围中植被互有交错或在少数地点还有植物种类混杂的现象。但作为群落的整体,不同水平带植被类型各具其本身的特征,类型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据此,云南植被的水平地带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带,北纬23°30´以南盆地海拔900米以下。至滇西南至北纬25,盆地海拔960米,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北纬23°30´以北盆地海拔1200-1400米上下,相当于我国东部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带,以滇中高原为主体,盆地海拔1600-1900米上下,相当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例如从高纬度到低纬度几个个具有代表性的纬度带分别是①丽江属于暖温带,在滇西北地区植被主要是云南松林以及一些高山松。它的植被主要是云南松林。②大理在昆明的西面,属于北亚热带以云南松为主却没有高山松。③昆明也属于北亚热带。这里的松林是云南松林和华山松林,这些松林与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混生,形成“松栎混交林”。④路南属于中亚热带灌木增多,出现了云南松与灌丛的混交林。⑤开远,由于海拔低、降水少、且有焚风作用。开远出现了热带植物,有凤凰木、南洋杉等。由于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带是由纬度和海拔相结合所形成的“山原型水平地带”。这些应在西双版纳出现的植物在这里就出现了。⑥个旧属于南亚热带,从个旧向南,群山迭起,山上的植被浓密,出现了大片的竹林,林下有灌木层和草本层。⑦勐拉属于热带。勐拉有不少热带植物,如橡胶。这些都体现了云南植被的水平分布变化之快、种类之多。2.2云南省植被的垂直分布云南植被的垂直分布可大致分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①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1900-2500米,湿性常绿阔叶林2500-2900米,云南铁杉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2900-320米,云、冷杉林3200-4100米,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4000-4700米。②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热带雨林、季雨林分布地区的山地植被分布有两个系列,我们接触的是位于滇东南,即湿润雨林分布地区,的潮湿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系列,金平县的分水岭自然保护区。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热带湿润雨林,海拔300-500米以下,热带季节雨林,300-700米—山地雨林700-1300米,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1300-1750米,苔藓常绿阔叶林1750-2700米,山顶苔藓矮林2700-2900米。这一垂直系列的植被分布在高大的山体迎季风坡面及山前地区,地形雨极为丰富气候潮湿,因而,垂直带上主要植被类型都表现为明显的潮湿的特征。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相关云南山地连绵起伏。由南而北,随着纬度与盆地海拔高度的上升,山地的高度也相应增高。超过海拔5000米的高山集中于滇西北一角3200米的中山。在山地一定高度范围内,都有标志山地垂直带的主要植被类型。湿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系列存在于滇东南的湿润雨林分布地区。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热带湿润雨林(海拔300—500米以下),热带季节雨林300—700米,山地雨林700—1300米,季风常绿阔叶林1300一1750米,苔鲜常绿阔叶林1750—2900米,山顶苔鲜矮林2700—2900米。这一垂直系列的植被分布在高大山体迎东南季风坡面及山前地区,地形雨极为丰富,气候潮湿。因而,垂直带上主要植被类型都表现为明显的潮湿的特征。在水平地带性代表类型偏湿性的季节雨林以上,以滇木花木为主的山地雨林占据了一个较宽的海拔范围。在云南,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在海拔高度和纬度达到极限的类型,它紧接着季节雨林的上缘,由于海拔升高、气沮下降不多,而地形雨充沛,为山地雨林的发育创造了条件。由于它具有热带雨林向山地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曾称之为“过渡性南亚热带雨林”或“准热带雨林”。这一类型上层以热带性树种为主,也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少量混生,群落的层次分化不够明显,乔木有一层,但群落高度只有25—30米,不及季节雨林为高、上层林冠比较连续,下层乔木却较为稀琉,林下棕桐类植物很少,藤本、附生、板状根和茎花等均较常见。3.云南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布格局云南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依地理和环境而变化,其多度分布格局显示,热带成分占地区植物区系属的29.6%-94.1%,其最小值是在云南西北部,的6%-70.4%,其多度分布恰与热带成分相反。在热带成分中,全热带分布属占13.64%-46%,居热带成分之首,其最大值出现在云南怒江和元江的干热河谷;热带亚洲分布属占3.33%-42.26%,最大值出现在云南南部。在温带成分中,北温带分布属占所统计的地区植物区系的2%-30.39%,居温带成分之首,最大值出现在云南西北部山地,其次是东亚分布属,占2%-14.57%,最大值出现在滇西北横断山区。在与云南植被的关系上,热带亚洲分布属、旧世界热带分布属和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属是云南热带森林的主要成分,全热带分布属和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属是干热河谷植被的主要成分,北温带分布属主要出现在冷湿山地森林植被中,而东亚分布属、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属及旧世界温带分布属与温凉气候地区的森林植被联系相对密切。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多山的高原地貌与热带季风的影响是云南景观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也是决定云南植被的不同类型及其分布的两个基本因素。云南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点及其组合状况,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既有区别,又相互对应,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以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连接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这样即在云南复杂的自然条件植被主要类型的性质及其分布特点所反映植被分布的具有自己特殊的规律性。4.参考文献:[1]云南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2]姜汉侨.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J].云南大学地理植物学研究.云南植物研究2卷.2期.1980年5月.第143页.[3]吴征锚,朱彦承主编.云南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一77.《云南省植被区划图》.[4]朱华.云南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意义[J].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球科学进展第23卷.第8期.2008年8月.[5]矢泽.关于近代气候学的若干间题.候宏森译.农业出版社(1964).[6]雅罗.地植物学.
本文标题:植物地理学综述大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0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