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某醋酸纤维生产企业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某醋酸纤维生产企业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摘要]目的识别、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防治职业病,为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主要采用类比调查的方法,综合运用检查表、经验判断法。结果本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丙酮、氢氧化钠、氨、盐酸、醋酸、二氯甲烷、醋酐、乙烯酮、硫酸、醋酸异丙酯、丁酮、粉尘、噪声、高温等。结论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某企业为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烟用醋酸纤维丝束(简称:醋纤丝束或丝束)及其原料二醋酸纤维素片(简称:醋片)。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提高产品的产能,该企业拟扩建工程项目,工程项目总投资182589.01万元,定员120人。我们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对该拟建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旨在预防、控制该扩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危害程度,指出扩建项目中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补充建议,以使工程建成后符合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从而贯彻《职业病防治法》[1],有效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同时为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1对象与方法1.1评价依据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1.2评价范围及内容本预评价报告的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工艺主体装置(包括3万吨/年的丝束生产装置和3万吨/年的醋片生产装置)和配套的辅助生产设施及公用工程。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预算等方面。1.3评价方法及程序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及资料占有情况,本次评价主要采用类比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价,类比该企业前期扩建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并对其相关文件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对于缺少类比资料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综合运用检查表、经验判断法进行评价。评价程序按《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规定程序进行评价。2结果2.1主要生产工艺流程2.1.1丝束生产装置工艺流程醋片贮存和输送→浆液制备→纺丝→卷曲→干燥→摆丝→打包→丙酮回收。2.1.2醋片生产主要工序依次主要分为四大工序:分别为醋片生产、醋酸回收、醋酐制造、混酸及化学品制备单元。2.1.3热电站生产工艺流程本工程自备热电站,工艺流程为原煤经运煤系统破碎后送入制粉系统,所制煤粉用热风送入锅炉炉膛燃烧。锅炉所排烟气经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和氧化镁湿法脱硫装置去除烟气中的灰尘和SO2后经90m烟囱排放。2.2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布本项目各评价单元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有害因素、噪声、高温。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存在或产生的岗位见表1~3。2.3类比项目本次类比调查选择该企业前期工程项目作为类比对象,类比项目与拟评价建设项目的自然环境状况、基本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使用情况、产品、生产设备基本一致,职业有害因素种类一致,管理水平一致,工艺控制的先进性增加,可比性较强。2.3.1类比项目现场检测结果对毒物和粉尘的检测结果,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4]进行判定;对噪声的检测采用平均等效声级分析(表4)。本次竣工时间验收检测时间为11月,未做高温检测,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单位在夏季最热月进行高温检测。由于试剂暂缺,本次检测中,醋酐、乙烯酮的检测未能开展,而醋酸异丙酯目前没有国家卫生标准,因此上述毒物没有检测。2.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2.4.1选址与总体布局该项目符合当地规划及选址,无气象、地质等重大自然灾变隐患;选址地水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本工程属老厂改扩建工程,在布置时充分根据老厂现状特点,新建装置与原有相同装置就近布置,尽可能不拆迁或少拆迁。充分考虑到本装置产生的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利用气象条件,把厂前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该项目整个厂区各建筑物功能明确,做到各车间自成系统,并满足消防、劳动安全和卫生要求,绿化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统一进行,基本符合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5]的要求。2.4.2建筑卫生学要求新建厂房根据规范要求设有隔音、降噪、防腐蚀、防漏措施,扩建工程采取集中供暖、丝束项目和醋片项目各个单元按需求各自设置空调机组,生产厂房内采用少量回风,大部分新风的通风系统,在建筑卫生学要求方面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项目建筑物及厂房的采光与照明,在可研设计中未作详细说明。2.4.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该企业经前期工程的消化、吸收、巩固、提高和创新,目前已经全面掌握了丝束和醋片的工艺生产技术。生产过程大部分为机械化和自动化、密闭或半密闭式作业,生产工艺现代化水平较高,避免工人直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因此本项目采用的生产工艺属于先进成熟工艺,其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工艺选择、设备选择、自动化程度均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2.4.4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本项目在设计中对防尘、防毒、防振、防噪声、防暑等各方面均按照各规程、规范、标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企业将按现行的劳护用品发放标准发放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为安全生产、减少事故发生以及维护职工健康创造良好的条件。经类比调查的结果,类比项目各单元的粉尘、毒物浓度、噪声强度等绝大部分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说明该项目前期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是有效的。扩建项目工程投产运行后在严格执行运行、检修操作规程的条件下,本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应能达到良好的效果。2.4.5应急救援该项目在应急救援措施方面制定了《紧急情况预案》、《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及《事故管理程序》,现场设置了有明显指示标记的应急撤离通道,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生产作业场所有淋浴、洗眼器、自动检测报警装置、医疗救护药品箱等应急救援设施和用品。2.4.6辅助用室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设置,辅助用室基本依托公司原有的设施。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在生产区设控制室、休息室及男女厕所等。生活区的食堂、浴室、卫生室、公司办公室等均搬迁至新征土地,停车场布置在新征土地,实施行政区与生产区的完全隔离。卫生辅助设施的设置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的要求。2.4.7职业卫生管理及专项经费公司安保部直属总经理领导,设有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劳动保护等专职工程师。各生产区域还设了专职安全管理工程师,直属各副总领导。公司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健全并严格执行已有的各项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建立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定期对职工体检,对职工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护。本扩建工程项目安全卫生总投资约1亿元人民币,包括预防事故措施费用、控制事故设施费用、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费用及其他安全设施费用,但在投资费用的具体应用中需按需落实使用。3讨论3.1结论该扩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毒物氨、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均属卫生部高毒物品目录中的高毒化合物。但目前企业能遵守行业管理体系,同时企业自身也有较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同时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生产过程日趋自动化控制,原有岗位的作业方式也在改进,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频次都在减少。因此,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6]要求,综合分析,确定本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该扩建项目设计比较先进,生产工艺比较成熟,一体化自动化、密闭化程度高,安全生产性能好,并有相应的卫生防护配套设施和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等情况,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认为:在不变更生产工艺、不变更生产设备和不变更生产原辅材料的前提下,按规划同时建设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作业工人按生产操作规范操作,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3.2分析与建议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劳动者生产条件,维护职工健康,提出以下补充措施。3.2.1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输煤系统各转运点均应有除尘设施,降低物料管道落差、以防止粉尘飞扬及保护胶带。锅炉封闭坪台、静电除尘器灰斗和干灰库的出灰口下地面采用一定面积的设有坡沟可水冲洗设计,便于及时清除积尘,防止二次扬尘。结合厂区绿化规划,在有尘作业场所周围,多种植树木形成绿色树林带,减少粉尘影响。对易产生泄漏或可能造成严重职业危害的岗位,应当在其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类比项目中噪声检测结果分析:除9#锅炉9A球磨机、出渣机、9#汽轮机东侧、8#锅炉8A球磨机、8#汽轮机东侧、19B输煤带头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余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建议本项目针对球磨机、出渣机、汽轮机等噪声超标场所进一步优化设计,尽可能降低现场噪音。发电机组外壳加装隔声罩,发电机组安装地基应采取减振、隔振等降噪设计。建议在可研报告中补充采光照明部分内容。选择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定期做工作场所的高温、工频电场检测,归档管理。3.2.2个人防护用品对接触强噪声工人如锅炉巡检岗位、汽机巡检岗位等除了配备防噪声用品,如耳塞、耳罩等,还应制订相应的制度监督检查工人在现场工作时佩戴情况。噪声超标岗位除加强防护外,可适当缩减工人的接触时间。3.2.3应急救援预案企业在立足于公司自身救援的基础上,同时应与具有中毒抢救经验的医院急诊部门签订中毒紧急救护合同,与附近的医院签订了一般医疗服务合同,一旦需要救援,在10~20min内可以将病人送入指定的合同医院。所有应急医疗救助组成员均应参加心肺复苏,急诊救治培训以及化学品泄漏清除等培训。化学品储存库和化学废液处理间等场所危险化学品容量较大,较易发生化学品泄漏,公司在这些场所均应设置相应高度的防溢堤,防止化学品溢流,造成危害事故的发生。该应急救援体系中对存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的场所应设有相应的监测仪和报警装置。该应急救援体系中,每个车间均挂有紧急疏散路线示意图,厂区设有安全疏散场地,保证员工在紧急状态下,能快速、安全地撤离事故现场。存在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氨等的场所应设置风向标。3.2.3职业卫生管理建议公司落实扩建工程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经费,并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落实;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规定,本扩建工程项目应按分类管理办法要求,需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卫生审核和竣工验收。
本文标题:某醋酸纤维生产企业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91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