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构骨的繁殖与栽培管理
构骨的繁殖与栽培管理摘要:本文重点就构骨的繁殖技术、播种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技术进行综述,为构骨树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山东青岛、济南有栽培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颇具园林景观价值以及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本文重点就构骨的繁殖技术、播种技术及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技术进行综述,望为构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指导。关键词:繁殖技术;扦插繁殖;分株繁殖;栽培技术引言别名鸟不宿、猫儿刺、猫儿刺,冬青科冬青属。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生于山坡、谷地、溪边杂木林或灌丛中,山东青岛、济南有栽培。枝叶稠密,叶形奇特,深绿光亮,入秋红果累累,经冬不凋,鲜艳美丽,是良好的观叶、观果树种。宜作基础种植及岩石园材料,也可孤植于花坛中心、对植于前庭、路口,或丛植于草坪边缘。同时又是很好的绿篱(兼有果篱、刺篱的效果)及盆栽材料,选其老桩制作盆景亦饶有风趣。果枝可瓶插,经久不凋。1构骨的繁殖技术1.1播种技术1.1.1播前整地为了给构骨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也便于幼苗的抚育管理,在播种前要细致整地。整地的要求是苗床平坦,土块细碎,上虚下实。同时土壤湿度要达到播种要求,以手握后有隐约湿迹为宜。1.1.2播种密度适宜的播种密度能够保证苗木在苗床上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在移植前能得到较好的生长。因此,构骨的大粒种子播得稀些。1.1.3播种方法生产上常用的播种方法有撒播、条播和点播。构骨的种子是属于大粒种子,所以常用点播的方法。按一定的株行距逐粒将种子播于苗圃上,称为点播。一般最小行距不小于30cm,株距小于10~15cm。为了有利于幼苗生长,种子应侧放,使种子的尖端与地面平行。1.1.4播种深度一般情况下,播种深度为种子的2~3倍为宜。对于构骨,种子的覆土宜厚。如果有条件,覆盖土可用疏松的砂土、腐殖土、泥炭土等,有利于土壤保湿、保温、通气和幼苗出土。此外,播种深度要均匀一致,否则幼苗出土层次不齐,影响苗木质量。1.1.5播种技术(1)划线按行距划线定出播种位置,使播种行通直。(2)开沟依据种粒大小确定开沟的深度,一般与覆土厚度相同。开沟后应随即播种。(3)播种极小粒种子可不开沟,直接播种。小粒种子可与细沙混合均匀后播种。注意控制适宜的播种量,下种要均匀。播种后应随即覆土。(4)覆土及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1-3倍)构骨是大粒种子3-5cm,干旱时可达8cm,用播种地的土覆盖。(5)镇压在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底墒不足的情况下,覆土后用石滚轻压或轻踩。1.2扦插技术采穗圃应选择六至八年生生长旺盛的青壮年优良无刺构骨品种作母树,穗条粗壮、条芽饱满、无病虫害。要加强对采穗圃的管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做好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夏插一般采用嫩枝扦插,通常在梅雨季节进行,6月上中旬为宜。清晨,选当年生粗壮的半木质化枝条,剪下放入盛有清水的桶内防其失水,每段长6~8cm,剪口平滑,保留2~3个芽,留叶1片。每50根为1束,绑好。将插穗下端整齐地浸泡在50mg/kg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中8~10h或用50mg/kg萘乙酸溶液处理2h后,即可扦插,入土深度为插穗长度的2/3,露出芽和叶片于地面,株距3~4cm,行距6~8cm,插160~190万株/hm2,插后浇透水,保持床面湿润。插后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一般经过25~40d即可生根。插后通常都要遮阳,遮阳棚高约100cm,最初25d,要用双重遮阳网,苗床周围设风障。根据天气状况每天喷雾2~3次,以保持床面土壤及空气湿度,防止插穗萎蔫,但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注意适当通风。夏季高温时在遮阳棚上覆盖适量稻草或芦帘,以防烈日灼伤。自8月下旬起逐步缩短覆盖时间,9月中旬以后撤除遮阳棚,让阳光直射,使苗木充分木质化。秋插育苗一般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插穗处理同夏插。扦插时间为8月中下旬,株距3~4cm,行距6~8cm,插160~190万株/hm2。插后浇水及时盖棚覆膜,四周用土压实,温度高时可在两头通风。扦插成活后第1年需防寒,冬季夜间气温下降至-4℃时,每天16时以后需覆盖草帘防冻,10时以后揭草帘增温,3月初根据苗床内土壤湿度适当浇水、除草、防病虫害。当白天气温高达30℃以上时要注意放风通气。揭膜时间在4月上旬,揭膜前要炼苗7~10d后才可全部揭掉棚膜。苗木扦插生根后要适当施肥,每隔6~8d施薄氮肥1次,8月20日前施肥结束,使苗木及时木质化,防止冻害。1.3嫁接繁殖技术1.3.1嫁接繁殖的概念及优点嫁接是用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移接于其他植物体上。用于嫁接的枝条称接穗,所用的芽称接芽,被嫁接的植株称砧木,接活后的苗称为嫁按苗。嫁接繁殖是繁殖无性系优良品种的方法,常用于梅花、月季等。嫁接成活的原理,是具有亲和力的两株植物间在结合处的形成层,产生愈合现象,使导管、筛管互通,以形成一个新个体。嫁接即人们有目的地将1株植物上的枝条或芽,接到另l株植物的枝、干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1个新的植株。通过嫁接培育出的苗木称嫁接苗。用来嫁接的枝或芽叫接穗或接芽,承受接穗的植株叫砧木。嫁接用符号“十”表示,即砧木十接穗,也可用“/”来表示,但它的意义与“十”表示的相反,一般接穗放在“/”之前。如桃/山桃,或山桃十桃。嫁接苗能保持优良品种接穗的性状,且生长快,树势强,结果早,因此,利于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可以利用砧木的某些性状如抗旱、抗寒、耐涝、耐盐碱、抗病虫等增强栽培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以扩大栽培范围或降低生产成本;在果树和花木生产中,可利用砧木调节树势,使树体矮化或乔化,以满足栽培上或消费上的不同需求;多数砧木可用种子繁殖,故繁殖系数大,便于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1.3.2构骨的嫁接繁殖技术(1)采集接穗于3月中下旬采集接穗,嫁接前1d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枝条,剪去叶片后将枝条保湿低温冷藏,以备嫁接。(2)砧木的准备嫁接前对砧木进行灌水,以保证树体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嫁接时对砧木进行修剪,从离基部8~10cm处剪去上部枝条,在略带木质部处垂直向下直切3cm左右。(3)接穗的准备嫁接时在冬青接穗枝条的下端一侧削长3cm左右、深至髓心的接穗削面,在枝条下端的另一侧削长1cm左右的斜面。(4)嫁接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使接穗长斜面两边的形成层和砧木两边的形成层对准、靠紧,然后用10cm×10cm的塑料带将砧木和接穗的横切面覆盖、扎紧。1.4分株繁殖技术1.4.1分株繁殖的概念及方法(1)分株繁殖的概念分株繁殖就是将花卉的萌蘖枝,丛生枝,吸芽,匍匐枝等从母株上分割下来,另行栽植为独立新植株的方法,一般适用于宿根花卉。分株是将根际或地下茎发生的萌蘖切下栽植,使其成为独立植株:易产生萌蘖的树种有香椿、银杏、石榴、枣、樱桃等乔木类和牡丹、蜡梅、苏铁、紫玉兰、贴梗海棠、紫荆、金丝桃、金丝梅、月季、玫瑰等灌木类。分株繁殖多在春、秋季节进行。可用掘分法,即将母株连根挖起后,用利刀将树根蔸切开分成几份并分别栽植,此法适用于灌木类树种;也可用侧分法,即用利刀、锹将母株根部的根蘖、脚芽直接切离后栽植,此法适用于乔木。(2)分株繁殖方法分株时先把母株从花盆中脱出来,抖掉外围泥土,用利刀或修枝剪把叶丛之间相连的地下茎断开,即可分成数株分开栽种了。分株繁殖的时间随花卉的种类而异,春季开花的宜在秋季分株,秋季开花的宜在春季分株。方法是:先将泥团从盆中抠出,摔掉泥土,细心观察,按照根的自然伸展间隔,顺势从缝隙中用手分开或利刀切开,每株只能分2-3株,不宜过多,分开的根与枝的多少要相称得当,使整个植株保持平衡均匀。分开后加以修剪,并除去烂根,有条件的还宜在切口涂以木炭粉或硫磺粉消毒后,再行定植。分株由于具有完整的根,茎,叶故成活率很高,但是繁殖的数量却有限,分蘖力较强的种类常用此法,如腊梅,棕竹,凤尾竹,牡丹,芍药,兰花,万年青,玉簪等。此外,如吊兰,虎耳草等匍匐茎上产生的小植株,多浆植物中的景添,石莲花等基部生出的吸芽(小枝),而下部自然生根,此等幼小植株可随时分离出来栽植。此外,尚有分球法,球根花卉通常采用分球法繁殖,此法依照球根自然增殖的性能,把从母体新形成的球根--鳞茎,球块,块茎及根茎等,分离栽植,如球茎类的唐昌蒲,根茎类的美人蕉,鸢尾,鳞茎类的水仙,风信子,郁金香等以及大丽花的块状根,都可以休眠后掘起另行繁殖。1.4.2构骨的分株繁殖技术枸骨多年生植株的根旁易长根蘖苗,可剪断连接部分,挖取根蘖苗培育成型。2构骨的栽培管理技术枸骨尚耐高温,但结果叮能不良。在南方夏季炎热地方以冷凉的山区栽培为佳,夏季平地栽培宜有适当的遮荫,环境力求通风良好。对于不太适合的土壤,可混入泥炭、椰糠、堆沤过的菇渣、蔗渣、锯末等进行改良,以增强土壤的排水透气性或保水保肥性,并且调节pH值至微酸性。因喜湿润,平时要注意浇水,冬季减少浇水次数。每月施1次氮、磷、钾复合肥,冬季不需施肥。果期过后整枝修剪1次,剪去枯枝、弱枝、病虫枝等。2.1大田露地栽培2.1.1精细整地:栽种前10-15天,深翻田地,耕作层深30-35cm,晒垡碎土并作垄(畦)。垄栽:垄面宽40cm,沟宽30cm,每垄种一行,株距25cm。畦栽:畦面宽1m,沟宽30cm,畦面上种3行,行距50cm,株距25cm。2.1.2适时栽种1-2月楤木萌发新芽前,挖取野生楤木作种苗,或于3-4月采挖野生楤木根部萌发的小苗作种苗。栽种时在垄(畦)面开沟或挖穴均可,将种苗根部埋入士中压实表土,并使新芽外露。种苗栽好后及时灌溉,垄(畦)面上覆盖草帘保湿,以促进根系发育。待种苗有新根长出,茎枝顶端萌发新芽或小苗有心叶长出时,拆去草帘进行正常田间管理。2.1.3肥水管理楤木耐肥性差,种苗栽种时田间不能用有机肥作底肥,以免烧根死苗。种苗活稳后15-20天可在垄(畦)面上开沟施腐熟有机厩肥作底肥,每亩3000-4000kg。楤木幼芽长到2-5cm时,及时以氮、磷、钾复合肥作追肥,每亩45-50kg。施肥后均应及时灌水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2.1.4田间管理楤木茎杆上布满皮刺,当植株长到1-1.5m高,垄(畦)面封行时及时剪除垄(畦)间横向生长的枝条,保持植株向上生长,控制株高在2-3m以内,以利采割芽包。楤木栽种后能持续收获10-15年至老株茎杆枯死。对田间杂草的防治,可在垄(畦)面楤木植株基部每年覆盖一层稻草或麦秸进行免耕防治。楤木抗病性较强,很少有病害发生;虫害则以蚜虫危害3-5月茎秆顶端的嫩芽为主,可采用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为适应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应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2.1.5及时采收楤木栽种后2-3年主茎横径达4-5m,茎杆顶端萌发粗壮肥嫩的芽包。当芽包外层包片紧抱基部,尖端微开口时,即可用刀片割下芽包供应市场。2.2大棚或温室栽培大棚或温室栽种楤木应根据棚高控制植株高度。夏季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2℃,当超过32℃时则不利于楤木的生长,温度达35℃以上则会造成死苗现象。栽种时大多采用垄作,以利增强植株间通透性,提高楤木对棚内水、温、气、肥的有效利用。大棚或温室内因气温高、湿度大,春季楤木芽包萌发时间较露地早10-15天。第一次芽包采收后及时施肥灌溉能有效地促进第二次芽包的萌发,实践证明大棚或温室内楤木栽种能做到一年四季均有芽包采收,而露地栽种每年仅能采收2-3次芽包。大棚或温室栽种楤木,可用地膜、稻草、麦秸覆盖垄面防治杂草,亦可用果尔、恶草灵等除草剂防除。虫害防治可在密闭大棚或温室条件下用乐果乳油500倍液熏蒸。2.3生物围篱式矮化密植在山坡台地、果园田埂外侧行状或带状密植。株距10-15cm,行距20-25cm,种植行数依田埂宽度而定。为防止楤木植株生长过高影响田间或果园内作物的生长,当楤木长到l-1.5m时,及时打顶控制植株生长。田埂栽种楤木可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只须适时割除向田块或果园内生长的枝条。生物围篱式矮化密植楤木不仅能美化田园生态环境,而且楤木发达的根系能加固田(园)埂土壤,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同时楤木茎杆因布满皮刺能起到围篱作用,防止畜禽对篱内农作物的危害。2.4病虫害防治在反季节栽培中,由于
本文标题:构骨的繁殖与栽培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9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