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江西省九江一中临川二中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联合考试试题
1临川二中、九江一中高三联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开始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个人妥善保管。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负利率暴露“货币万能主义”短板当前,全球货币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很多发达国家都启动或考虑启动负利率政策。除日本外,欧洲央行2014年6月已将隔夜存款利率从零降至-0.1%,并进一步下调至-0.3%。瑞士、丹麦、瑞典的名义利率也在零以下。美联储主席耶伦最近暗示,如果美国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或出现逆转,不排除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可能性。低利率和负利率的流行充分说明,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已经极度保守,投资者已极度厌恶和担忧风险,全球货币金融和整体经济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国际经济体系已整体陷入流动性“陷阱”。换句话说,无论利率水平多么低,人们对未来的投资都没有信心,只好持有流动性最高的资产(现金和高信用级别的资产,如国债)。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状况,意味着名义利率越低,投资和消费反而越少。流动性资产越受欢迎,经济活动就越萎靡。当经济体系陷入通缩、实际利率为正、投资和消费萎靡不振时,那么,几乎所有人都会“理性地”选择到银行存钱,甚至将钱藏到保险箱或床底,因为存款或手持现金的真实收益,反而高于一切投资的真实收益。与实际利率一样,投资的真实收益等于名义收益率减去通胀率。当通胀率为负时,即使名义收益率为零,真实收益率亦为正。每个人都这样做,整个经济体系就会陷入流动性“陷阱”。在这个体系中,流动性非常充裕,可人们就是不愿意消费和投资。央行为了阻止通缩恶化,就不断地降低名义利率,直至名义利率降无可降(降到零或名义负利率)。这正是今天所有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困境。尽管这么多国家的利率都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或为负利率,但通货收缩(通货紧缩的前期)、投资萎靡、消费疲软、出口下降、增长弱化,仍然成为全球经济的现状。负利率政策预示着全球经济可能已经陷入长期衰退或低增长。目前最乐观的估计,2016年全球真实GDP增速将低于3.5%,全球贸易增速将低于3%。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将继续普遍放缓,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负利率政策的普遍实施,说明一些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对于刺激实体经济增长可能基本失效,也说明“货币万能主义”的政策思维已经破产。唯有回到真正的经济基本面,矢志推进结构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全球经济才有望真正走出衰退,实现强劲复苏。具体而言,各国应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稳定汇率和金融市场,避免竞争性贬值引发金融市场危机;遏制投资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以稳定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改善贫穷落后地区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激发民间企业的投资活力,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1日22版)1、下列关于当前全球货币金融市场出现的现象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A.目前包括瑞士、丹麦、瑞典、美国等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启动负利率政策。B.当前日本经济稳定,尚未启动负利率政策,这说明日本经济开始复苏或出现逆转。C.欧洲央行2014年6月已将隔夜存款利率从零降至-0.1%,并进一步下调至-0.3%,表明欧洲央行2014年已开启负利率政策。D.美联储主席明确表示,如果美国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或出现逆转,美国将实行负利率政策。2、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国家利率水平极低,人们对未来的投资都没有信心,只好持有流动性最高的资产,表明这个国家经济体系已整体陷入流动性“陷阱”。B.由于人们对未来的投资都没有信心,只好持有流动性最高的资产,流动性最高的资产指的是现金和国债。C.当人们热衷于持有流动性最高的资产时,投资和消费就会减少,经济活动就会出现萎靡。D.一旦存款或手持现金的真实收益高于一切投资的真实收益,大部分人都会“理性地”选择到银行存钱甚至将钱存到保险箱。3、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名义收益率为零或为负,只要通胀率为负,真实收益率也为正。B.今天所有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都面临着流动性非常充裕,但人们不愿意消费和投资的困境,央行为了阻止通缩恶化,就不断地降低名义利率。C.“货币万能主义”的短板,指的是在普遍实施负利率政策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对于刺激实体经济增长可能基本失效。D.只有各国采取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遏制投资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激发民间企业的投资活力等措施,全球经济才有望走出衰退,实现复苏。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日:“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徙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元祜六年,薨.,年八十五。(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清理检查,清点察看。3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A.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B.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C.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D.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解的一项是(3分)()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D.“甍”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解的一项是(3分)()A.张方平是南京人,年轻的时候极为聪明,考中科举茂才,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后来历任多种官职,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现。B.张方平很有战略眼光.他认为一旦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就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须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他又让城门三夜不关,最终安定人心。D.张方平能未雨绸缪.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秋柳王士禛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①。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②,梦远江南乌夜村③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①白下门,即指六朝古都南京。②黄骢是唐太宗的爱马,此马死后,太宗命乐人作《黄骢叠》曲,以示悲悼。③乌夜村是晋穆帝皇后荣华富贵的发祥地。8、本诗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4(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氓》中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鱼我所欲也》孟子认为人们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的名言.庄子在《逍遥游》中表达这类似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他说:你姐还给我做过一双鞋呢,不知你有没有印象?董守芳说:咋没有印象呢?我姐做那双鞋,一针一线都先从心里过,再从手上过。我姐把鞋看得比宝贝还宝贝,谁都不让摸,不让碰。我想看,她都不让看。他说:回想起来,是我做得不对。不该把那双鞋还给你姐。董守芳说:事情都过去了,不用再提了。是我姐配不上你。他说:不是这样。我那时年轻,做事欠考虑。本来给你姐写封信就是了,何必把那双鞋还给你姐呢?董守芳说:我姐出嫁时,把那双鞋放在箱里带走了。后来听说,被我姐夫看见了,姐夫就把鞋给扔了。他听了心里一沉,他的心像是被人用鞋底抽了一下。此时,他突然明白,三十多年来,他一直没把那双鞋放下来,一直关心着那双鞋的命运,现在他终于把那双鞋的命运打听出来了。他说: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我更对不起你姐了。说着,他的眼睛差点湿了。董守芳又说:哥这两天要是不走,我去跟我姐说一声,讧我姐来跟哥说说话吧。他说:你千万不要让你姐来。你姐现在日子过得很平静,很幸福,我不能干扰她。董守芳问:你就不想见我姐吗?你把鞋还给我姐后,我姐回家还痛哭了一场!他说:不是我不想见你姐,我估计你姐不想见我呢!董守芳说:我跟她说一声,她愿来就来,不愿来,也别埋怨我没跟她说。他说:守芳,你要听话。我看见你,就算看见你姐了。有些事情只适合放在心里,不适合说出来,一说出来就不好了,对谁都不好。我的意思你明白吧?董守芳还没说明白不明白,他的大姐赶集回来了。董守芳和大姐唠嗑了几句就回家去了。大姐在灶屋里做午饭,他接着看书。他的精力像是不大能够集中,看第一行,字还是字,看第二行时,字就散了,散成了一片。董守芳有两句话让他吃到心里去了,那两句话如两列长长的海浪,正翻滚着,一浪接一浪向他涌来。一句是,他把鞋还给董守明时,董守明回到家里痛哭了一场;另一句是,董守明丈夫把那双鞋给扔掉了。这两句话同时又是两个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很具体,有时间,有地点,有氛围,有场景,动作性也很强,可供想象的余地
本文标题:江西省九江一中临川二中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联合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815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