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国的金融危险程度——当前估计与中期预测
中国的金融危险程度——当前估计与中期预测愈显突出,以至于有人说,市场就是金融经济。不言而喻,我国金融运行的状况如何,必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这一问题上,乐观者认为,未来3-5年(即中期)金融是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坦然应对入世;非乐观者认为,未来3-5年(即中期)中国大有爆发金融危机之可能,中国的金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作为冷观者的笔者的观点是,当前与中期的中国金融是没有危机,但有危险。所谓金融危险是指金融作为生物体有患病(一般指重病,感冒之类不算)的可能,作为运动体有不稳定的可能,作为体有负增长甚至大量破产的可能,是危机的萌芽、导火线,是危机的前期、潜伏期。从上讲,任何人、任何机构、任何行业都有危险,都有发生大问题的可能,危险不可能消失。关键的问题是控制危险、降低危险程度及化解危险(保险就是手段之一)。所谓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作为生物体已经患重病,作为运动体已经呈现不稳定态,作为企业体已经有严重负增长及大量破产,是严重危险的发生。作为经济子系统的金融,其危机必然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影响。这种影响一般表现为GDP的零增长、负增长或低于1%的增长。与危险不同,危机不具有普遍性,这正像在高速公路上行车,危险(可能的车祸)是始终存在的,但危机(车祸)并不是经常的。又比如,有的人终生没有生过大病,最后是老死;有的企业历经百年没有出现过严重的负增长,有的地区几十年数百年都是世外桃源.当然,市场经济的使得危机的可能性或危险加大了,人们的危机意识加强了,以至于市民、企业、国家都在追求危机管理以避免危机发生,使危险不再转化为危机。当然,危机从哲学角度看也不是绝对的坏事,因为危机往往又是生机、转机的开始,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就是此理。不过,此处的金融危机分析不考虑这一含义。不管人们对金融危机(金融危险)的概念如何理解,至今笔者还没有看到有哪一个学者(国内或国外)公开撰文提出,中国目前已经发生了金融危机,这是不同学者之间的一个共同点。学者之间的不同点则是:金融危机或金融危险如何具体测定,中国目前金融危险的程度如何,中国今后几年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如何。考虑到本文的实证研究性质,笔者将舍弃一些细节,在存异求同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作一些分析,以使决策者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关于金融危机的测定金融危机或金融危险的具体测定不同学者看法各异。但从基本方面来看,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比较相近的。结合东南亚1997年金融危机表现,国内外学者比较公认的测定指标有:1.币值稳定程度。通常用消费价格环比指数代表。通常是指通货膨胀程度,个别时候也指通货紧缩程度。一般当年度价格指数上涨超过4%时就认为有了金融危险,当年度价格指数上涨超过20%时就认为发生了局部金融危机。2.汇率稳定程度。这是币值的对外稳定程度,一般指人民币对外币的比值下降程度,即人民币贬值程度。当人民币的日贬值程度大于5%时,就可以认为有了金融危险;当日贬值程度大于10%且具有持久性时就可以认为有严重的金融危险;当日贬值程度大于20%且具有持久性时就可以认为发生了局部金融危机。3.股指稳定程度。一般而言,当股价指数(包括债券、基金等指数)日波动在正负10%以内时不属于金融危险区间,当股指日变动连续每日变动10%,或者每日变动5%、累计周波动达到20%以上时则进入金融危险阶段,而超过30%且具有持久性时,可以认为发生了局部金融危机。4.外债严重程度。这一指标取决于:偿债率(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外汇收入之比),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当年GDP比值),债务率(外债余额与当年外汇收入之比),短债率(短期外债占全部债务的比重),债储率(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的比值)。国际公认的危机警戒线是:偿债率为20%,负债率为25%,债务率为100%,短债率为20%,债储率为100%.5.资产不良程度。金融不良资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坏帐、呆帐,是不能偿还的贷款。不少不良资产与金融系统的腐败程度有直接关系。结合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备付金率、资本金率,银行的不良资产一般应不超过其总资产的20%.超过8%(资本金率)即是进入危险区间,超过20%即是进入危机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戴相龙主编的《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中,所提出的金融危险或风险指标有9个:①借款人不履行约定的还款承诺;②金融机构支付能力的不足;③市场利率的变动;④汇率的变化;⑤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决策的不适时宜或失误;⑥金融机构重要人员的违规经营;⑦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形势变化;⑧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使用;⑨金融机构的过快发展。笔者以为,其中的许多方面最终表现是不良资产,或者说9个方面实质上也可归入为5个方面。以上5个指标,如果任何一个指标的数值达到了极为异常的情况,即可以认定发生了金融危机;如果没有一个指标达到公认的危机程度,则需要加权或不加权综合处理,判定金融危险的程度。这正如测定一个人健康,只要其主要器官或系统有一个有严重问题,如肝癌、爱滋病等,即可判定其有危机(大病),而如果每一个器官皆没有大病,都或多或少有小毛病,则需要综合考虑其健康程度或危险程度。中国目前的金融危险程度现在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目前的中国金融没有危机但有危险。然而危险程度究竟几何则看法各异。笔者利用前述指标,结合实际数据力图做一点实证分析。1.币值稳定程度。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除了1988-1989年、1993-1995年,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均在两位数以下。而近5年更是相当平稳。1996-2000年分别为8.3%、2.8%、-0.8%、-1.4%、0.4%,2001年为0.7个百分点。因此,目前币值稳定程度处于最稳定区间,甚至有点过于稳定了,以至于近几年政府要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试图使物价能稍升一些。就币值稳定程度这一点而言,我国目前的金融危险为0.2.汇率稳定程度。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并略有升值。每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1994-2000年依次为861.87,835.10,831.42,828.98,827.91,827.83,827.84,2001年也基本不变。近3年及2001年人民币汇率可以说超级稳定,以至于可以说是不动.依照朱总理的承诺,这种稳定至少可以持续到其任期届满的2003年年初。因此,从汇率稳定程度看,我国目前的金融危险是0.3.股指稳定程度。据统计,1996年上市公司为530家,2000年为1088家,2001年为1160家。上证综合指数(收盘)1996-2001年为:917.0,1194.1,1146.7,1366.6,2073.5,1646.0;深证综合指数1996-2001年依次为327.5,381.3,343.9,402.2,635.7,475.9.目前波动不大,近6年股指大体增加了0.7倍,年平均增长速度大致在12%左右。同期我国现价GDP增长了0.5倍,年平均增长速度在7%-8%,考虑到股市的盘子、及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特点,考虑到国外股市的变动情况(日本股市在80年代后期,不足5年日经指数上涨了2.87倍。),我国股指的不稳定程度至多算中度,即我国股指进入中度危险区间,不过并不存在危机或崩盘问题。4.外债严重程度。据统计,近5年我国外债增长缓慢。1996年外债余额为1163亿美元,2001年为1701亿美元,增长46%,平均年增长不到8%.其中短期债务1996年为141亿美元,2001年为505.8亿美元。2001年偿债率为7.5%,负债率为14.7%,债务率为56.8%,短债率低于30%,债储率小于90%.因此,我国外债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危险,至多有轻度危险,不存在外债危机问题。5.资产不良程度。最近的资料表明,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在25%左右(《经济日报》2002.1.28)。不良资产不等于零值资产,一般通过处理至少可收回20%-50%,目前贷款中真正成为烂帐的零值资产应不高于10%.另一方面中国金融机构的资本金率远低于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199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家银行自有资金仅2272亿,占总资产的4.2%,占贷款的5.8%.后来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取消了这一统计,故无法。),若考虑到巴塞尔规则的8%中的分母部分为风险加权资产,即商业贷款是100%,对政府贷款是0%,银行间贷款是20%,则我国的资本金率大致可以再提高一些,有人估计是6.32%.综合起来考虑,从理论上讲,中国的国有金融机构已经资不抵债,应该进入破产程序,应该说是进入危机阶段。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根本原因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均是以国家信用作基础,80%的资金份额由国有银行运作,中国不存在银行破产问题,仅有个别非银行金融机构破产(如广东国投)或撤销(如光大国投)。考虑到非国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率较低,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今后每年下降3个百分点,我国每年财政预算内收入增长1-2千亿元,不含土地的国有资产近10万亿元,国有土地资产总量25万亿元。因此,中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率并不是很高的,但仍属于重度或重度偏轻危险,处于危险与危机之间的临界值。现在看,由于政府的干预及银行的努力,危险正在化解,危险程度正处于下降趋势之中。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第一,我国目前不存在金融危机。第二,我国目前乃至今后始终存在金融危险,但金融危险的严重程度在降低。第三,如果将五个方面的金融危险分别独立处理,依照环境污染定级中以首要污染物确定环境质量,则中国目前存在严重但已减弱的金融危险。第四,如果将五个方面的金融危险作简单合成,币值稳定程度危险值为0,汇率危险值为0,股指危险值为2,外债危险值为1,不良资产危险值为3,则中国目前的金融危险为轻度偏重危险或中度偏轻危险。未来3-5年的:依然没有危机依据分析,中国金融目前没有危机,那么今后是否会有呢?为了不作太远期的可能没有太大意义的预测,我们只对今后3-5年的中国金融有没有危机,若无危机,其危险程度几何作预测分析。现状判定与未来中期预测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笔者以为,在金融与的关系上,从中长期看,是经济决定金融,因此今后3-5年金融有没有危机、危险程度如何,本质上决定于宏观经济有没有危机、危险程度如何。因此,我们需要从今后3-5年宏观经济的基本运行特征出发分析中国的金融危机(危险)问题。那么未来3-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运行特征是什么呢?笔者认为,那就是依然较强的可维持性,这种可维持性也可以称之为惯性、相对稳定性?此处对这种可维持性不作价值规范判断,只作实证分析。作出这样判断的根本依据如下:61、中国经济成分已经并继续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种多样性分散化(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加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可有效避免计划经济与过度自由经济条件下的大起大落。因缺少GDP的不同经济成分数据,我们以就业结构为例说明经济的多样性。1992年之前国有单位职工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的的比重1978年为78%,1991年下降到63%,2001年下降到32%,目前还在下降之中。与这种经济成分多样化相对应的GDP增长率的稳定性提高。在1992年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前,我国GDP年度增长率高者达到15.2%(1984年),低者为3.8%(1990年),高低相差3倍;次高者为13.5%(1985年),次低者为5.2%(1991年,剔除1989年特别年份),高低相差1.6倍。而在1992年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之后,我国GDP年度增长率高者13.5%(1993年),低者为7.1%(1999年),高低相差0.9倍;次高者为12.6%(1994年),次低者为7.8%(1998年),高低相差0.6倍。从近些年数据外推,今后5年国有单位职工再下降10个百分点问题不大,由此也可以认为今后5年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程度将再一步提高。2、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已经并进一步突出,这也有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比如我国的灾害,由于地域辽阔(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往往此地旱而彼地不旱,此地涝而彼地不涝,因而常常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据统计,分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1984年为,高者北京(698元)、天津(622元)、上海(729元)、江苏(397元),低者河南(24
本文标题:中国的金融危险程度——当前估计与中期预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