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计算能力_2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计算能力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教材中,计算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重,主要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小学低年级是学习计算的关键,计算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今后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铺垫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低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体会。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运用电教媒体,使枯燥变得有趣。低段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教起来很困惑。教师使学生对上课有兴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则要困难些。如何把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低段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于是便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响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我深有体会,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实用性,特别是精心制作了课件的数学课,教师上起来轻松自如,学生学起来有趣、记忆深刻。2、故事激趣。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把教学内容编成故事形式,一上课就把全班同学分成“小狗、小猫、小猴、小兔’四个小组,对学生说:你们现在就是动物的小伙伴了,今天我们举行计算比赛好吗?这样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利用图形,出示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加法算式:2+2+2=3+3+3+3=4+4+4+4=4=,让四种“动物”学习小组进行比赛,看那个小组算的又对又快。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比赛结束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3、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母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趣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与肯定。我经常给成功和进步的孩子一个特殊的奖励,如加分、颁发奖品、给他某一种特别的权利等等;还经常毫不吝啬的把“好极了!”、“蹦极了!”、“真不错!”、“真优秀!”、“棒!棒!你真棒”这些美好的语言献给学生,使学生在享受快乐中増强学习兴趣。4、游戏激趣。例如:教学数的分与合,可以采用“拍手”的数学游戏,以9的分与合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康佳欣,我问你,我的4拍几?学生边拍手边回答:陈老师,告诉你,你的4拍5.这一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随时调整互拍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随时改变形式,如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二、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一)、练习形式多样化。1、做游戏,练口算。游戏是低段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口算练习中安排;“送信”、“夺红旗”、“摘果子”、“找朋友”、“对口令”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练,乐中学。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2、视算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可以按座位顺序算、分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同学在算时,其他同学可以用手势表示对与错,这样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3、听算练习。教师口头说题,学生在算术本上写出相应的得数,教师出完题目,找一位或几位学生的算术本展台展示,集体评议,;也可以教师出题后,全班学生抢答,表扬优胜者,生抢答,评选智慧小明星,学习氛围浓。4、运用口算本练习。教师分给学生口算本,可以规定时间或规定题数,让学生边看口算题,边在本子上写得数。比谁先算完,然后校对。这种比赛形式,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比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学生算劲足,效果好。5、记忆训练。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数学书中的“加减法口诀表”及“乘法口诀表”。在经过众多训练后再来记一记,争取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特别是乘法口诀要让学生从多角度记忆,不同的方法背一背。如“教师范背”、“同伴赛背”、“独自横背、竖背、斜背、拐弯背”等多形式背口诀,让口诀熟练无误。(二)、教给学生一定的口算方法和规律低年级的口算训练,我们看似简单,但对于七、八岁的孩子却不见得容易,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算法多样化,且掌握一定的规律。算法多样化,根据某一习题的特征,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1、“凑十法”a、加数“凑整法”。如口算“7+6+3?”学生想:几个不同的加数相加,要是有几个加数能凑成整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那几个加数先加起来,再加上其他的加数,于是“7+6+3”看成“7+3+6”就等于“10+6=16”在凑整的过程中,原来要进位的,现在是整十数加一位数的习题,使计算更简便。又如计算20内的进位加法,像“9+3=?8+7=?..….”,也可以先把其中的一个数凑成十,再加。b、加法可以“凑整”,减法也可以“凑整”。如“80-14-16=?”通过练习,比较后学生发现,在这一连减的算式中后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数“30”,可以把减数先加“14+16=30”,再减“80-30=50”。师生小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十的数,可以先加后再减,这样口算不就更简便了吗?2、一题多算法。每一个孩子由于年龄、认知水平、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大家同样算一道题目,其运用的方法必然也不同。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使计算的方法多样化。如“43+18=?”学生会这样想:(1)43+18(2)43+18(3)43+18(4)40+10=50=43+10+8=43+20-2=43+7+118+3=11=53+8=63–2=50+1150+11=61=61=61=61教师对于不同的算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各种算法的优特点,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3、掌握运算规律、运用速算技巧进行口算a、交换律:如一年级学生对“6+4=?”、“4+6=?”这两道题,他们往往觉得“6+4=?”要容易。根据观察发现:两个不同的加数想加,一般情况下前一个加数要大时,学生计算起来相对要容易。通过操作,我让学生理解“4+6和6+4的得数是一样的,即任何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和不变。b、巧算乘法,学习表内乘法时,让学生探索口诀之间的秘密,如;发现“9的口诀”的每个得数个位与十位相加都是9。像“2ⅹ9=18,3ⅹ9=27……”,其中“1和8相加得9,2和7相加得9……”三、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没有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在计算时,一定要求学生做到:第一、看清数字和符号。有些学生在计算时不看清楚就下笔,如:把“3”写成“8”、“56”写成“65”、“十”写成“一”,“0”写成“6”,抄上一行窜到下一行。因而,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第二、书写认真,不潦草。第三、认真思考,确定运算步骤。第四、认真计算。低年级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而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计算。第五、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每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做到每题必检查,每题必验算,错题必改正。四、重视家庭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具有综合性,与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相互渗透、相互支持。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注意灵活新颖。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提高。
本文标题: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计算能力_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70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