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浙江省余姚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5学年度余姚中学历史期中试卷第二学期本试卷分第Ⅰ卷(必考题)和第Ⅱ卷(加试题)两部分,其中必考题满分7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加试题满分30分,答题时间为30分钟。命题人:宋文犇审题人:金珍老师第Ⅰ卷(必考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右边两幅漫画体现了先秦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这一演变是指A.郡县制向分封制转变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D.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3.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成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根据皇帝之命写成的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一时期可能是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4、“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陈旭麓所指的“这场战争”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彻底改变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C.引发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变动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马关条约》开商埠B.《辛丑条约》拆炮台C.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D.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6、“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的斗争C.三大战役D.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斗争7、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B.1982年宪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C.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下来8、“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A.“一边倒”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D.不结盟政策9、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贵族的政治权利不断被削弱,主要表现在①梭伦颁布“解负令”②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③伯里克利时代的“津贴发放制”④伯里克利时代的“轮值主席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公元前506年,罗马平民阿扎伊与贵族维拉里发生纠纷,双方闹到当地法庭后,法官判决所依据的法律应该是属于A.习惯法B.成文法C.万民法D.自然法11、下列各项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史实评述A1841年三元里人民在牛栏岗打死打伤数百名英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B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等法令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C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D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发展12、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苏联解体②中国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③《欧洲联盟条约》正式生效④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①③④D.④①③②13、东汉时期,耕作技术由二牛抬杠向一牛挽犁转变,这种耕作技术A.便于牛耕的普及B.便于改变牵引点的高低C.便于控制耕土的深浅D.不利于山地的开垦14、下列材料描绘的现象出现于宋代的是A.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B.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C.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15、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这段材料表明此时中国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民族工业日益萎缩D.社会习俗逐渐西化16、1947年的上海,西药盘尼西林针剂已经像黄金一样,成为硬通货在市面流通。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报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17、由当代历史学者编著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共有四编,每编由若干章节组成。下图所示是该书其中一编的部分目录,这些章节应属于A.第一编改道与转型(1949—1956)B.第二编受挫与调整(1957—1978)C.第三编改革与发展(1978—1991)D.第四编辉煌岁月(1992—2000)18、下列有关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叙述,正确的有A.20世纪50年代,自行车传入中国并逐渐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B.1906年我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工程在上海建成C.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D.台湾总督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20、1933年4月,美国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8年间共有近300万青年参加,他们主要从事植树造林、修堤防洪等工作。除食宿外,每人每月工资30美元。这些做法有利于①改善自然环境②缓解失业压力③缓和社会矛盾④减少政府财政赤字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1、一位美国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该总统应是A.肯尼迪B.约翰逊C.尼克松D.克林顿22、二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组织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最能说明A.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第十八章南方吹来春天的风第一节改革走到十字路口第二节又一篇解放思想的宣言第三节迈出改革新步伐第十九章市场经济终于植根中国第一节配套的改革规划第二节重大的改革措施第三节改革向深度和广度发展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24、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25、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共20分)26、(10分)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明往往有着其不同的特质,文明的传播既有来自传播者的文化势能,也有来自受侍者的文化环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他们的地理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布罗代尔(法国史学家)材料二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血缘”关系。---引自英国汤因比《历史研究》(1)材料一中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索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分)请从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指出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和以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的主要差别?(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社会”在哪一方面与古代“希腊社会”存在着连续的“血缘”关系?(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之间存在这种连续“血缘”关系的表现。(4分)27、(10分)清代以来,中国从自我封闭逐渐走向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72年,康熙帝批准:“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田地者,皆孥问治罪。”1759年,清政府批复两广总督的奏请:“夷船到粤销货后,令其依限回国;即有行欠未清,亦应在澳门居住,将货物交行代售,下年顺搭回国。”——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一册)材料二近代中国面粉国内外运销数量(1913—1919)单位:万担年份进口出口出超(+)人超(-)1913259.6811.95-247.73191517.7419.66+1.92191767.8879.80+11.92191927.13269.43+242.30——引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材料三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该政策的主要内容。(3分)(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面粉的进出口量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简述这一时期中国面粉业等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2分)第II卷(加试题)28、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29、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A.先用革命手段在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发动革命以推翻沙皇政权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30、“(英国)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根本改变这种情形是在A.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C.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D.光荣革命之前31、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最主要作用是()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32、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行量B.扩大政府开支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D.增加政府税收33、(10分)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虽时有调整,但总体稳定。阅读下列材
本文标题:浙江省余姚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2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