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概述一、玉文化与中华文明史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七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起源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之一,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中国人的文化中,玉是文化构成的一个重要基因。1、玉器伴随中华民族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在这么悠久的岁月中,罕有一件器物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几经兴衰,再度繁荣时却更加辉煌。2、中国玉和玉器在世界享有盛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一看到玉就想到中国3、玉从很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潜意识的内在性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敬和热爱始终未变,其传统绵延不断,传承至今。4、玉器具有无穷的魅力,她能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接受。二、玉、玉器、古玉器的定义1、古人对玉的认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定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旧石器时代,玉与石不分;新石器时代,区分了玉与石。▲甲骨文中出现了宝、玉的概念。▲古代,宝石与玉是不分的,如水晶水玉,红宝石红玉、牙乌、雅姑、雅琥都是波斯语的宝石,如紫牙乌。▲1863年AlexisDamour将和田玉称为软玉,将翡翠称为硬玉。2、现代定义天然玉石:指自然界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美观、稀少、耐久性和工艺价值的矿集合体。玉就是特殊的岩石。玉器:用玉石雕琢成的器物。古玉:自雕琢成器算起100年以上的玉器称为古玉或古玉器。即清末及以前的玉器属古玉器。又分为传世古和出土古。三、古玉器的价值和功能1、政治功能:古玉器为等级制的物化,玉的道德、文化观念。2、经济价值:古玉器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3、礼仪功能:礼仪用玉一直占中国古玉器的主流。4、装饰功能:佩饰与玩赏是古玉器的最初功能。5、宗教功能:有宗教用玉。四、主要文化遗址★中国历史年表★主要文化遗址1、距今6000年前的2、距今6000-5000年间的3、距今5000-4000年间的4、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一)中国历史年表(二)新石器时代主要文化遗址1、距今6000年前的文化遗址⑴兴隆洼文化:发现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还分布于辽宁阜新查海等地,公元前6000-5000年。玉器有玉玦、玉环等,工具,玉质为碧玉类。⑵新乐文化:发现于沈阳新乐,公元前5000年。玉器有珥珰、玉珠等小型玉器,玉质为青玉、墨玉、碧玉、玛瑙、煤精。⑶裴李岗文化:70年代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公元前5700-6000年,玉器主要有绿松石、水晶质珠。⑷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游,发现于渑池县仰绍村,公元前5000-3000年。玉器有璜、环、珠、坠、管、镯、笄、鱼形饰等饰玉和产、斧刮削器等工具,玉质主要为绿松石、绿色玉。⑸大汶口文化:1959年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和泰安大汶口一代。据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4500年。有男女合葬,向父系社会过渡。玉器以玉环、耳坠、指环等饰玉和刀、铲、斧等工具为主;玉质以绿松石、蛇纹石为主。⑹河姆渡文化: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位长江下游。公元前4800年。玉器有玉璧、璜、环、珠、玦、管等饰玉,玉质有莹石、粗玉。⑺马家浜--崧泽文化:1959年发现于浙江嘉兴一带,据碳同位素测定为公元前4700-3700年。继承了河姆渡文化特征。玉器有1件铲和玉玦,璜、环、珠、玦、管、镯、坠等饰玉。以上文化遗址出土玉器150多件,均为小型玉器,以工具和饰玉为主;玉质有绿松石、蛇纹石、碧玉、水晶、莹石。2、距今6000-5000年的文化遗址(8)红山文化:1935年首次发现于内蒙东部的赤峰红山,分布于辽宁、内蒙十几处,属北方文化。玉器以龙和动物题材的玉器群为特征,如龙、龟、鱼、鸟、猪等;有少量饰玉;也有斧、刀、凿、刮削器等工具。没有琮、璋等礼器。玉质主要是岫玉,有绿松石。(9)青莲岗文化:1951年首次首次发现于江苏淮安县青莲岗,分布于长江、淮河下游,江苏新沂花厅、苏州、常州、吴县等地。江苏新沂花厅出土了150件玉器,吴县张陵山出土57件玉器。主要有琮、璜等礼玉,玦、管、珠、镯、指环等饰玉。玉质除玛瑙、蛇纹石玉外,有白色玉、青色玉。(10)大溪文化:位于四川东部。玉器以玉玦、环、璜、刀和小型坠饰为主。玉器质地光滑细润,雕刻精美。(11)凌家滩文化:1985年发现于安徽含山县凌家滩。据碳同位素测定为距今5560-5290年。大墓内随葬品以玉器为主,陶器较少;中小型墓葬内则以石器和陶器为主,玉器较少。现已发掘出土上千件玉器。主要有石质和玉质工具、饰玉,也有礼仪用玉。其中,玉人、玉龙、玉猪鸟、玉冠状饰等的形制和纹饰在当时当属精美之作。3、距今5000-4000年的文化遗址(12)龙山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湖北一带,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2800-2300年。是大汶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玉器以刀、铲、戈、钺等工具为主,其次为琮、璧、圭、璋、璜等礼玉和环、镯、坠、头饰、串饰等饰玉。玉质有绿松石、蛇纹石玉、莱阳玉、蛋白石等。(13)良渚文化: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3300-2250年;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的发展和继续。遗址多达百十余处。出土玉器数量多,种类较丰富,仅余杭反山和瑶山出土玉器就达三四千件之多,且许多是前所未见之品。玉器琢制较精美。以饰玉、礼玉为主,少有工具。(14)屈家岭文化:1954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分布于江汉平原,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2750-2650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有镯、坠、珠、方形饰、龟头形饰、璜、刀。玉质有碧玉、玛瑙、粗质玉。(15)齐家文化:1924年发现于甘肃和政县齐家坪。分布于甘肃大夏河、渭河上游。碳同位素测定始于公元前2000年。玉器有玉珠、玉片饰、璜、璧、铲。玉质有绿松石、玛瑙、粗质玉。(16)石家河文化:发现于湖北天门石家河。属长江流域文化。距今4600-4000年。玉器共有300多件,基本上是小型饰玉,如玉鹰、玉鹿首、玉人首等,玉质较好,工艺较精。4、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17)二里头文化:1959年发掘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时间上位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与商文化之间,有学者认为就是夏文化。玉器制作较精美,与稍早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稍晚的商文化可以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玉器可以分为五类:1)生产工具;2)礼器;3)仪仗器;4)饰玉;5)杂器。(18)二里岗文化:发现于郑州二里岗,晚于二里头文化,属商代早期。还包括湖北黄陂盘龙城、河北藁城等商文化遗址。玉器有三类:1)兵器占多数且向大型化方向发展;2)礼器中有璧;3)饰玉中有璜、笄。第二章古玉器的种类与名称有着七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玉器,从生产工具和简单佩饰演变发展到几乎涉及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玉器,虽有成千上万件,但就用途而言大致可以分成五大类:1、玉制工具;2、礼仪玉器(礼乐器和仪仗器);3、佩饰玉器(饰玉);4、丧葬玉器(葬玉);5、实用和玩赏玉器。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某种玉器的用途并非一成不变,如璧,即作为礼玉又作为饰玉,有的先作为某类玉器,后又作它类玉器;玉器的品种和形制也只有少数较为稳定,大多数随时代变化而演变。如玉制工具早生早灭;牙璋晚生早灭;璧则产生早、使用时间长且不断演变。一、玉制工具以玉琢成的生产工具,主要见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随着铁器的出现,玉制工具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使用了几千年。玉制工具主要种类和名称有:斧、铲、刀、锛、斤、凿、镞、匕首、刮削器等。二、礼仪玉器礼器的产生根源于奴隶社会统治阶级的礼制:等级差别。主要用于祭祀、朝享、交聘、军旅等活动中。1、六器按《周礼·大宗伯》的说法: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即:以苍璧礼天:用青色玉璧来祭天--天神;以黄琮礼地:用黄色玉琮来祭地--地祗;以青圭礼东方:用青色玉圭来祭东方之神--青龙;以赤璋礼南方:用红色玉璋来祭南方之神--朱雀;以白琥礼西方:用白色玉琥来祭西方之神--白琥;以玄璜礼北方:用黑色玉璜来祭北方之神--玄武;即六器为:璧、琮、圭、璋、琥、璜2、六瑞六种不同尺寸的玉器,作为权力等级的区别。镇圭:12寸的圭,孔在中间,王执镇圭;桓圭:9寸的圭,孔在下端,公执桓圭;信圭:7寸的圭,孔在下端,侯执信圭;躬圭:5寸的圭,孔在下端,伯执躬圭;谷璧:无规定尺寸的谷纹璧,子执谷璧;蒲璧:无规定尺寸的蒲纹璧,男执蒲璧。玦:有缺口的环形玉器。用作礼器和佩饰。礼器:①皇帝赐玦于军官,以示要他决心打胜仗;②皇帝赐玦于被流放的臣子,以示不能回来。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还,赐玦则绝。珑:用玉琢成的龙。秦汉以后,珑主要作为祷旱玉。3、仪仗器:玉制兵器。出土的玉制兵器,均没有使用痕迹,实为仪仗用器。如:戈、刀、戚、钺、牙璋等。三、佩饰玉器(饰玉)1、项饰系璧:直径小于5cm的璧、环、瑗。佩璜:小型的璜,有1-3个洞。玉全佩:由珩、牙、冲等组成的组佩。项链:珠形、管形,有坠或无坠。蝉:分为佩蝉、冠蝉、含蝉。勒:分圆勒、方勒、扁勒、枣核形勒。刚卯:雕有8×4个字的长方形玉器。用于避邪。翁仲:宽衣博袖、双手合十的人。用于璧邪。司南佩:亚玲状。象征吉祥。2、手饰手镯:较璧、瑗肉部窄而厚。搬指:套在拇指或食指上。3、耳饰玦:有缺口的环形玉器,珥珰:中部内凹的锥柱体。4、头饰笄:针状玉器,约10cm长,束发用。玉梳:玉制梳子。翎管:帽子上插翎毛之管。5、剑饰四、丧葬玉器(葬玉)从战国开始,渐渐发展成一套丧葬用玉制度。葬玉专指用于保护尸体的随葬玉器。古人认为玉可以防止尸体腐烂。主要品种有:玉衣:用金丝或银丝将上千块小玉片串连而成的衣服。玉含:放入死者口中的小型玉器,玉含有蝉形,也有鱼、珠、方片、贝形等,汉代盛行含蝉。玉塞:堵住死者九窍的玉器。玉握:执在死者手中的玉器。有贝、猪等形,汉代用玉猪。还有玉枕、玉鞋、压脐、压眉等。汉代的玉衣分等级: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用铜缕玉衣。五、实用和玩赏玉器1、实用玉器:主要指具有实用价值的玉制器物。最早的玉制器皿出现在商代,如玉簋。战国秦汉时期,常见的玉器皿有:玉角杯、玉卮、玉羽觞、玉奁、玉灯等。其形制与同期的陶、铜、漆器相同。唐宋以后,玉器皿品种更多,工艺更精,有玉碗、碟、杯、瓶、酒具等,还有文具,而且出现仿古玉器。2、玩赏玉器:指用于陈设、观赏和把玩的玉器。多见于清代。主要品种有玉山子、玉屏风、玉香炉、玉花瓶、玉花插、玉佛、玉观音、玉兽、玉人、鼻烟壶等。商周时期:无孔小件圆雕玉器可能是玩赏玉器,主要是玉兽。第三章古玉器上的纹饰与工艺一、常见的重要纹饰1、谷纹:整齐排列的蝌蚪状纹饰,象谷牙。流行于战国秦汉。各种谷纹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3、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专角的称雷纹。在商周时期的玉器和青铜器上最为盛行。4、蒲纹: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子纹饰。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5、蟠螭纹:象四脚蛇或壁虎的爬虫。梯形头、无角、四支脚、圆形长卷尾。6、虺纹:蛇状纹饰。无角、无腿。虺纹7、夔龙纹:一足或两足龙形怪兽。圆眼、方嘴、方形卷尾(见下页兽面纹)8、饕餮纹:一种贪吃的怪兽的头部。9、兽面纹:怪兽的脸。夔龙纹二、剪影状动物纹饰象什么动物就叫什么纹饰。其内往往有谷纹、云纹等纹饰。如龙纹虎纹凤纹鹰纹鸟纹象纹龟纹鱼纹等。三、几何形纹饰夔龙纹兽面纹由曲线或直线构成的几何形图案。如皿纹鳞纹圈纹弦纹波浪纹漩涡纹菱形纹折线纹平行线纹等。四、人面纹包括人物纹饰或人首纹饰。如玉舞人、妇人、翁仲、仙女、汉人、胡人等。第四章历代古玉器总体风格特征一、玉器孕育阶段--距今5000年前二、成熟阶段的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三、二里头文化的玉器四、商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五、西周玉器六、春秋玉器七、战国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八、汉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四个高峰九、魏晋南北朝玉器十、隋唐玉器十一、宋元明玉器十二、清代玉器--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五个高峰一、玉器孕育阶段--距今5000年前,这一阶段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有:玉器总体风格特征1、品
本文标题:玉器鉴赏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22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