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烧结厂危险源管理的指导
一、定义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2、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4、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5、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6、可容许风险(可承受的风险)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7、事故隐患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8、重大风险评价为重大危险源和五级以上的危险源或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二、分类1、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1)第一类危险源: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2)第二类危险源: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的问题2、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主要强调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三种危险,依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危害,将重大危险源分为(1)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2)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3)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4)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三、行业标准和规章制度1、《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2、《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3、《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附件二)4、《危险源分级控制和管理办法》(集团公司作业文件ZY.12.001.21-2008)5、《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四、危险源的确认有可能导致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爆破、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的根源五、危险源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四类A级危险源(5级):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大、机率高、难以控制、后果严重,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伤亡或主系统损坏,引起重大恶性设备事故或特大火灾等事故的危险岗位、作业场所。B级危险源(4级):事故发生潜在危险性较大,并较难控制,容易发生伤亡或人身伤害的场所。C级危险源(3级):虽然导致重大事故风险较小,但事故经常发生或潜伏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的场所。D级危险源(1、2级):虽然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或重大设备、火灾事故,系统不会遭受损坏,但具有一定的危险,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场所。六、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参看附件一七、烧结厂危险源点及防范措施(附件三)八、危险源点的控制和管理1、对危险源点进行分级管理和控制,首先应针对危险源点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和控制措施。2、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危险源点各自负责控制管理,各级危险源点均由所属业务主管部门严格控制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设备科负责设备类危险源管理,技术科负责技术类危险源的管理,综合管理科负责火灾类危险源的管理,生产科负责能源动力类危险源的管理,安全科负责日常监督。3、烧结厂危险源明细A级:压缩气体及管道(煤气、蒸汽、氮气、氧气)高电压(电磁场、高压配电室、电除尘)化学品(强酸强碱、腐蚀性、毒性)油类(稀油、润滑油、汽机油、柴油)特种设备(桥式起重机、卷扬机、提升机、电梯、压力容器、电葫芦、钗车)B级、C级、D级遵循危险源辨识中分类4、厂、职能科室监控A级、B级,车间监控A、B、C级,班组监控A、B、C、D级5、检查频次:A级:厂(安全科)安全科每月检查一次,车间、职能科室每周检查一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B级:车间、职能科室每周检查一次,班组每班检查一次C级:车间每周检查一次,班组每班一次D级:班组每日检查一次九、应急预案依照ZY.15.032-2009(A)《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各车间应依据该文件编写适合自己车间生产情况的应急预案。十、该指导由烧结厂安全科安全员潘锦晶编写,享有版权。在烧结厂范围内可随意使用,烧结厂范围外使用,需告知作者。如有更改、引用、异议等事项请与本人联系,手机号18935358733,EMAIL:panjinjing@126.com
本文标题:烧结厂危险源管理的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16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