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练习(老师专用)
1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规章的是()。A.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规章包括由国务院部委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国务院部门规章,以及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选项D属于部门规章的范围。2.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C.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D.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的渊源。行政法规是由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3.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A.北京大学的招生办B.海河公司分公司C.北京红十字会D.个体商贩李某[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事业单位的内部组织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4.下列选项中,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大气温度B.房屋转让信息C.商标使用权D.政府采购行为[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客体。根据规定,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人格利益和智力成果。大气温度不能够为法律关系主体支配,不属于法律关系客体5.上海某夫妻的儿子在北京读大学,夫妻俩将自己在上海的房屋出租给某人居住。双方约定,如果该夫妻的儿子毕业后分回上海,则租赁关系终止。该法律行为属于()的法律行为。A.附延缓条件B.附解除条件2C.附延缓期限D.附解除期限[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由于题目中是当条件成就时,租赁关系终止,所以属于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6.张某是甲企业的销售人员,随身携带盖有甲企业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便于随时对外签约,后来张某因为收取回扣被甲企业开除,但空白合同书未被收回。张某以此合同书与不知情的李某签订了一份商品买卖合同,该买卖合同的效力是()。A.不成立B.有效C.无效D.效力待定[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表见代理的情形。根据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7.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A.居间行为B.行纪行为C.代保管物品行为D.保险公司兼职业务员的揽保行为[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代理与相近概念的区别。(1)在居间合同中,居间人只是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不能独立地对第三人进行意思表示,因此,选项A居间行为不属于代理(2)在行纪合同中,行纪人必须“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因此,选项B行纪行为不属于代理(3)代人保管物品与“第三人”没有关系,因此选项C不属于代理(4)保险公司的兼职业务员是在代理权限内,以保险公司的名义,独立的、直接向投保人(第三人)进行揽保行为,由被代理人——保险公司承担保险合同责任,因此,选项D属于代理行为。8.下列不属于代理关系的是()。A.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权关系B.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实施法律行为的关系C.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承受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关系D.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承受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代理关系包括的内容。代理关系包括三种关系:一是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权关系;二是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实施法律行为的关系;三是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承受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关系。39.甲超市业务员A,持公司授权采购方便面的委托书,到乙公司采购方便面,授权委托书中明确约定采购100箱“骨浓牌”方便面,总价格在20000元以下,A出具了授权委托书,其在与乙公司协商时,发现该公司生产的另一品牌方便面质量高,分量足,价格便宜,于是决定购买另一品牌的方便面,与乙公司签订了合同。甲超市知道后主张A的该代理行为无效,拒绝支付货款。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A.甲超市应支付货款,因为A为表见代理B.甲超市应支付货款,因为乙的行为已经其追认C.甲超市可以拒付货款,因为乙的行为为无权代理D.甲超市可以拒付货款,因为乙的行为为滥用代理权的行为[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代理的有关规定。由于甲在出具给A的授权委托书中明确了购买货物的范围,而且A在购买前出具了该授权委托书,因此不能认定乙公司为善意第三人,乙公司应该是知情的第三人。该代理行为不属于表见代理,而是无权代理,没有经过甲超市追认的,该合同不生效。所以,C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10.甲于2007年3月20日将小件包裹寄存乙处保管。3月22日,该包裹被盗。3月27日,甲取包裹时得知包裹被盗。甲要求乙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是()。A.2009年3月27日B.2009年3月22日C.2008年3月27日D.2008年3月22日[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根据规定,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本题中,甲在2007年3月27日知道权利被侵害,因此诉讼时效期间为2007年3月27日~2008年3月27日。11.下列法律规定中,属于长期诉讼时效期间规定的是()。A.《民法通则》规定,延付或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B.《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C.《合同法》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另一方当事人的不当减少财产行为的期间为1年D.《合同法》规定,因涉外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期限为4年[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1)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故选项B属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2)选项C是权利人行使撤销权的期间,属于除斥期间。12.2006年8月9日晚,甲被人袭击打成轻伤。经访查,甲于2006年10月30日掌握确凿的证据证明是乙将其打伤的。甲如果要得到法律保护,应当在法定期间内向李某提出赔偿请求。该法定期间的最后日期为()。4A.2007年8月9日B.2007年10月30日C.2008年8月9日D.2008年10月30日[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日和短期诉讼时效期间。(1)根据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权利被侵害”应当包括知道“加害事实”和“加害人”两个方面,且不得超过20年的最长期限(2)根据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13.甲将一批货物存放在乙的仓库里,待甲提货时,发现丢失部分货物,甲向乙请求赔偿的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A.6个月B.1年C.2年D.20年[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根据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14.2006年4月10日,公民甲因煤气灶爆炸受伤住院,于4月20日出院。公民甲在4月21日找煤气灶厂家要求索赔,遭到拒绝。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甲若要提起诉讼,应在()。A.2007年4月10日之前B.2007年4月21日之前C.2008年4月20日之前D.2008年4月10日之前[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短期诉讼时效。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适用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本题中,公民甲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所以选项C.D均不正确;本案诉讼时效本应为2007年4月10日之前,但因公民甲在4月21日找厂家索赔遭拒绝,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诉讼时效期间自2006年4月21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应截至2007年4月21日之前。15.2005年4月1日A企业与B银行签订一份借款合同,借款期限为1年。A企业在2006年4月1日借款期限届满时不能偿还借款本息,2006年5月10日B银行向A企业提出偿还贷款本息的要求,当日遭到A企业拒绝,则银行对A企业的诉讼时效期间为()。A.2006年5月10日~2008年5月10日B.2006年4月1日~2008年4月1日C.2006年5月10日~2007年5月10日D.2006年4月1日~2007年4月1日[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诉讼时效中断的时效期间计算。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向义务人提出请求履行义务的要求,可以引起诉讼时效中断。2006年5月10日B银行向A企业提出偿还贷款本息要求的行为能够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从中断事由结束5的当天重新计算。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是2年,即2006年5月10日~2008年5月10日16.2010年3月1日,李某去某商场购物时,将自己携带的两件物品存放在存包处。当天取物时却只取到一件。存包员否认李某存了两件物品,双方争议未果,李某拟起诉至法院。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李某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有效期间是()。A.2010年9月1日前B.2011年3月1日前C.2012年3月1日前D.2030年3月1日前[答案]B17.我国《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属于()。A.命令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委任性规范D.准用性规范『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律规范的分类。禁止性规范是禁止人们做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18.下列关于可撤销民事行为被撤销后的结果的论述中,错误的是()。A.民事行为被撤销的,自撤销时起无效B.民事行为部分被撤销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法律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C.被撤销的民事行为的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财产的,应当返还对方,原物灭失的,作价补偿D.民事行为被撤销后,其法律后果与无效民事行为相同『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无效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于行为开始时无效。19.对于可撤销民事行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该行为被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的,视为未发生B.该行为的撤销应由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C.撤销权人对权利的行使拥有选择权D.该行为一经撤销,其效力溯及到行为的开始『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可撤销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被撤销前,其效力已经发生,未经撤销,其效力不消灭。即其效力的消灭以撤销为条件。20.甲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3个月后即2010年9月1日生效,该约定属于()A.附生效条件的法律行为B.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C.附生效期限的法律行为D.附解除期限的法律行为『正确答案』C6『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附期限的法律行为。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将期限的到来作为效力发生或消灭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21.下列关于代理特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代理是代理人独立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B.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法律行为C.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为意思表示D.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于被代理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代理的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22.下列情形中,构成法律行为的是()。A.甲与乙交流房价走势B.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注册会计师,我就奖励你1000元钱C.甲同乙一起进餐,乙因食物中毒住院治疗D.甲请乙下班后一路同行『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本题中,选项B属于附生效条件的法律行为。23.下列关于意思表示说法正确的是()A.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
本文标题: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练习(老师专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