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贵州师大附中生物组龚西旭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2节。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扦插生根二部分内容,是高考的热点考点,与农业生产联系密切。本节课通过数据、曲线、图形分析介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引导学生对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加深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的了解,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通过生长素发现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什么是植物激素,并对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特点有了相应的知识准备,从而为本届内容作了铺垫。高一上学期学习了“探究酶的最适温度、pH”实验,为“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作了铺垫,从而使学生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顶端优势。(2)说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尝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2、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生物曲线、图表等材料。(2)能够解释茎背地性和根向地性的原因。(3)探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3、情感与态度目标:(1)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中,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2)通过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双重性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3)在探究实验中,训练实验设计及得出结论时逻辑上的严密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2)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2、教学难点:(1)顶端优势,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在生产中的实例(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理解(3)尝试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五.教学方法运用探究法,通过师生互动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应到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并以有关PPT等多媒体设备为辅让学生更形象的掌握抽象的知识。六.课前准备:PPT课件学案七.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流程图:教师归纳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开始植物向光性动画课件分析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导入课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分析问题探究相关内容课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件生长素作用特点用两重性学生分析两重性的坐标图及实例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学生思考无子果实的形成学生分析课本插图课件归纳生长素浓度与各器官的关系结束探究实验学生分组完成并交流八、教学过程:引言:播放植物向光性的生长的动画过程。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分析产生向光性的原因。学生活动:(略)归纳: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的照射,导致生长素在尖端以下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分布多,细胞生长快;向光侧分布少,细胞生长慢,于是向光弯曲生长。此现象说明生长素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促进生长。那么生长素的作用是不是简单的促进生长呢?从而引入课题。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信息。那么生长素到底发挥什么作用呢?先看看科学家们研究结果。(如图)学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思考1、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2、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多少?3、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分别是什么?根>芽>茎根据相关问题,归纳生长素的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板书)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既能促进生长(细胞的纵向伸长生长),也能抑制生长;同时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由此看出生长素在发挥作用时往往具有两重性。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板书)即一般情况下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如图中),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细胞(如图中)。通过图分析两重性的含义:思考回答:(学生分析回答)低浓度和高浓度分别指多少?曲线中OH含义是什么?曲线中HC含义是什么?H点含义是什么?C点含义是什么?学生活动:(略)教师点评总结:曲线表明浓度小于C时均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于C时表现为“高浓度”抑制生长。曲线中OH表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曲线中HC表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C点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但是,生长素发挥作用时会除了受浓度影响外,还与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浓度:低-促进高-抑制过高-杀死器官: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细胞: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具体举例分析两重性的表现3、两重性实例分析——顶端优势(板书)分析图片,思考,顶端优势现象指的是什么?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什么?概念: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形成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对生长素浓度又比较敏感,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应用:园艺上:适时对植株进行修剪,如对行道树打顶等,可解除顶端优势,增大遮荫面积。农业上: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解除顶端优势,促进多开花、多结果等;植株移栽时,要切去部分主根,促进侧根萌发,容易生根成活学生分析下图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学生活动:(略)归纳:根端:生长素浓度:近地侧高于远地侧,但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近地侧浓度高对根起抑制作用,而远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充分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德尔两重性。茎端:生长素浓度:近地侧高于远地侧,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近地侧浓度高对茎起促进快,而远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慢,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思考:生长素能不能大规模地应用呢?为什么?(学生回答)生长素(IAA)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提取困难,且易分解,在生产上较少应用。所用生产实践中往往是用生长素类似物来处理物质,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4、生长素类似物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板书)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但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效果稳定,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如α-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分析图片归纳生长素类似物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防止落花落果农业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可以达到保蕾保铃的效果②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传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类似物刺激未受粉的雌蕊柱头或子房,从而获得无子果实,其原理是应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的生理作用。③除草剂:如(2,4-D),适用于麦田、稻田,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用高浓度的除草剂能抑制双子叶植物(杂草)的生长,对单子叶促进生长。④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二.尝试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探究活动: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教师对学生分组,8人一组,并指定组长,分发学案,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学案,然后各组代表交流发言。)教师评价并归纳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在的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情况不同2、常用方法浸泡法:要求生长素类似物溶液的浓度较低沾蘸法: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高,省时实验探究中自变量为不同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观察的因变量是生根数目及幼根的长度,无关变量有处理溶液剂量,温度光照等3、实验过程先进行预实验(可以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再进行正式实验。4、实验设计(主要步骤)A、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并分组编号。B、取长势一致的枝条若干,平均分组,分别置于相应浓度中。C、将装置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D、观察生根数目及幼根长度,记录。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10组幼根的长度幼根的条数5、预测实验结果课题小节,处理练习。八.板书设计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板书)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3、两重性实例分析——顶端优势4、生长素类似物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二.尝试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九.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教学基本符合预期的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复习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引入课题,让学生知道生长素的作用不是简单的促进生长,从而顺利自然的进入了新课学习。可取之处:亮点一:体现在曲线图教学中,分析课本曲线图,让学生尝试自己分析曲线获取信息,归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进一步归纳其作用特点。通过曲线图分析两重性的真正含义,从而使重难点得到突破。亮点二: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我利用学案让学生分组探究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应当改进的部分:虽然说课堂教学的实施比较成功,但是也存在一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主要体现在:(1)由于学生对果实的形成已经遗忘,所以无子果实的形成理解相对困难。(2)由于学生课堂上分组探究,合作学习,使教学时间不足,有些环节过快。(3)学生在交流探究结果时,只选了2个组的代表进行交流,没有全部交流。附件3普通高中我的课改故事征文和教学设计诚信承诺书报送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论文名称教学案例名称第三章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教师姓名龚西旭性别男教师职称中学高级出生年月1980.10个人诚信承诺书我郑重承诺:所写论文系本人原创,如查出有抄袭,照搬他人的行为,本人愿接受处罚。承诺人签字:年月日我郑重承诺:所写教学设计系本人原创,如查出有抄袭,照搬他人的行为,本人愿接受处罚。承诺人签字:年月日单位意见单位负责人签字:(盖公章)年月日
本文标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2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