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生用2015届永州四中第三次月考
12015届永州四中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杨玉君石妍娜王瑰荣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起讫.(qì)当.真(dāng)廖廓殒身不恤B.氙.气(shàn)祛.除(qū)箫索驽钝之才C.炽.热(chì)簇.拥(cù)猩红声名大噪D.体.己(tī)汲.取(xī)葱茏温文迩雅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复古守旧,捡回长袍马褂,而是要着眼于科学对待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B.一碗饭要20多元,点个菜要四五百元,拍个照甚至要上千元,更别说5A景区齐刷刷迈入门票“百元时代”……大好河山“看不起”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经济升级的瓶颈。C.在中央电视台的“等你来”栏目现场,他终于和自己曾经一起上山下乡,阔别四十年的老朋友见面了。D.一年多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深刻印证抓作风这一招,看似平淡,实则高明。3.下面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句序已打乱,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②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③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④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A.①③②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4.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共四句话,其中不得体的一处是()①我们都知道您父亲是一位蜚声文坛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读者甚众,影响极广。②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拜读过他老人家的诸多大作,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③您是他老人家的爱子,耳濡目染间,一定对令尊的作品有独到见解。④今天,您能于百忙中有幸受访,我们深表感谢。A.①B.②C.③D.④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毛诗序》①《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2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②,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睢》、《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③,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衷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睢》之义也。(据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卷一)注:①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而毛诗则为古文。我们现在所见的《诗经》主要是毛诗。《毛诗》于每首诗题下都有一篇小序,简述诗的主旨、背景、作者等,而在《诗经》的第一篇《关睢》的小序之下有一段较长的文字,论述诗的性质、作用、体裁、创作方法等,历来称之为“大序”,又称“毛诗序”。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汉代学者郑玄认为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②谲谏:含蓄地批评。③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召南》篇。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正:使……端正B.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刺:讽刺C.是谓“四始”,诗之至.也至:极至D.先王以是经.夫妇经:经纬、治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B.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C.乱世之.音怨以怒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D.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夫夷以.近,则游者众7.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诗序》继承了先秦“诗言志”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诗歌抒情言志的特征,突出了情与志的统一性,认为“情”与“志”是二而一的东西。B.《毛诗序》提到了《诗经》“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涉及到诗歌体裁上的分类和艺术表现手法的问题。并对“六义”进行了具体的展开和论述。C.文中认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民困”,即论述了诗乐与社会政治状况的密切联系,而且还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民情风俗的兴衰成败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D.这篇总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形态,并认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从抒情言志的角度论述三者在艺术上的统一性。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B.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3C.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D.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3分)(2)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分)(3)是以《关睢》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4分)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这首金朝的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满江红段克己①雨后荒园,群卉尽、律残无射②。疏篱下,此花能保,英英鲜质。盈把足娱陶令意,夕餐谁似三闾洁?到而今、狼藉委苍苔,无人惜。堂上客,须空白。都无语,怀畴昔。恨因循过了,重阳佳节。飒飒凉风吹汝急,汝身孤特应难立。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注]①段克己:金末元初著名诗人,与弟段成己皆以文章擅句被时人誉为“二妙”,金亡后终不仕元。②律残无射:秋季九月。(1)词中的“此花”是什么花?在上阕中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形象?(4分)(2)这首词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11、名句名片默写。(5分)(1)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2)夫以秦王之威,,辱其群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3)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5),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填空题4分,每空1分)中华文化以地域划分大致为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河洛文化和湖湘文化等。湖南即湖湘文化的发祥承载地。湖南古属荆楚之地,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就敢于与周文化叫板。而“唯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实在是个人才荟萃之地。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湖南人周敦颐的思想学说,经南宋时胡安国、胡宏、张栻等人传习、发展,从而创立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湖湘学4派,而后,历经世代的封建演绎,历经三湘四水的洗炼,历经土著湘人和中原移民的不断融合和探索,终于形成了勇于开拓、富于气节、善于包容、敢于国事的湖湘文化特质。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变革时的民族精神和应世策略。它的多重性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一是中原文化通过移民南下,湖南因而从蛮夷区成为儒家正统区;二是唐宋以前的土著人创造的本土文化,即荆楚文化。中原移民文化中的经典儒学思想、吃苦耐劳、富有韧性和本土文化中的固执守旧、勇猛剽悍、实事求是的个性彼此长期相触相融相斥,便形成了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经世致用、兼容并包、刚毅倔强、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精神。湖湘文化有一批影响深远、开一代风气之先的理论著述,如曾国藩的家书、魏源的《海国图志》和《毛泽东选集》,但湖湘文化的载体主要体现在湖湘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显露出来的思想、观念、品性,以及以人为本体的历史过程、历史事件之中。具体说来,湖湘文化的精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心忧天下”。这是湖湘文化的核心内容。近代以来,湖南人民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的坚强决心,坚定“吾湘变,则中国变;吾湘存,则中国存”的强烈信念,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爱国洪流之中。无论辛亥革命时期,还是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湘爱国人士既志向高远,又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人更是把“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传统提到新的高度。二是“百折不挠”。这是湖湘文化的高贵品格。湖南人民历来就是追求理想而坚忍执著,战胜困难而义无反顾。例如,左宗棠抬棺抗击沙俄,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就表现出强烈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式的历史责任感,展示了湖湘文化“荜路蓝缕”、奋发图强的坚毅品质。三是“敢为人先”。这是湖湘文化的显著特征。“道莫盛于趋时”。从屈原求索天地由来开始,“流风所被,化及千年”,湖湘知识群体思想开阔,总能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前沿。其间,周敦颐重构儒道,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力引进西方技术开办洋务,宋教仁、黄兴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帝制,直至毛泽东“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等思想体系的形成等等,无不彰显湖湘文化思变求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四是“兼容并蓄”。这是湖湘文化的活力源泉。湖南三面环山,北为洞庭,古为“四塞之地”,但就在这块土地上,湖南本土文化充分汲取外来文化的养分丰富发展自身,最终形成了顽强坚毅和灵性飘逸相结合的湖湘文化。这种文化在近现代湖湘知识群体身上表现得更加强烈。如,魏源睁开眼睛看世界,谭嗣同倡导“天变道亦变”等等,都是湖湘文化开放特性作用的结果。总的来说,这四个方面,既是湖湘文化的精华,也是湖湘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湖湘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但作为区域性历史文化形态,也是良莠互见、长短并存,对其应该采取历史的、理性的、批判的态度,不能蛰伏一隅、抱残守缺。任何取其一面而不纳其余的做法,都不足取。1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湖湘文化是在以周敦颐思想学说为基础,经由各个历史时期的融合发展丰富,最后形成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种地域性文化。B.湖湘文化作为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有其精华也有其不足之处,所以我们对其要大都采取历史的、理性的、批判的态度。C.湖湘文化之所以能不断地得以丰富和发展,关键在于其总能顺应时代潮流,站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前沿。D.“心忧天下”是湖湘文化的核心内容,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载体主要体现在湖湘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显露出的思想品性。13.根据原文,下列分析或推断恰当的一项是()5A.湖湘文化是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在长期的相触相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为本土文化对湖湘文化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湖湘文化还是以楚文化为正统的。B.因为湖湘文化所具有的开放特性,“兼容并蓄”,未来的湖湘文化必定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从而也对中华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C.在湖湘文化形成过程中,无论是中原文化中的经典儒学思想、吃苦耐劳、富有韧性还是本土文化中的固执守旧、勇猛剽悍、实事求是的个性,都对湖湘文化造成了积极而巨大的影响。D.湖湘文化经过无数湖南人的切实践行和不断的演绎发展,终将成为引领中华文化的最先进力量。14、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湖湘文化概念内涵及其形成原因的概括性阐
本文标题:生用2015届永州四中第三次月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2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