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消化系统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摄取食物,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吸收营养,排除糟粕。2.掌握食管、胃、小肠、大肠、的形态、位置和分部。消化道形态位置分部特点食管前后扁平的肌性管道器官上端:在第六颈椎体下缘平面连于咽,下行膈的食管裂孔.下端:续于胃的贲门。颈部、胸部、腹部。(三个生理狭窄:15+25=40)(6+4=10)(膈肌裂孔为消化道最细)胃两口:贲门、幽门两壁:胃前壁、胃后壁两缘:胃小弯、胃大弯3/4在左季肋区;1/4在腹上区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幽门管、幽门窦)位置(王:上十一胸椎,下一腰椎)区分好贲门与贲门部分,幽门与幽门部小肠十二指肠整体上呈现“C”字形起自幽门,下端与空肠连续。①上部(球部):第1腰椎的右侧②降部:在第1~3腰椎右侧下降③水平部:横过脊柱前方④升部:至第2腰椎左侧。小肠中最短最粗最深位置最固定的空肠注意区分空肠与回肠书p113占2/5,位于腹腔左上部有散在的孤立淋滤泡。(十二指肠悬韧带是空肠开始的标志)回肠占3/5,位于腹腔右下部有孤立淋滤泡和集合淋滤泡。,Meckel憩室大肠盲肠位于右髂窝内,体表投影在腹股沟韧带外侧半的上方阑尾根部: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结肠带集中于阑尾根部。结肠整体呈“M”字形位于盲肠和直肠之间,包绕于空回肠周围①升结肠:结肠右曲②横结肠:结肠左曲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除直肠,肛管,阑尾外)3.掌握肝、胰、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临床意义。4.肝外胆管的组成。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5.掌握口腔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书p1066.基本概念:上下消化道、咽峡、咽淋巴环、肝门、十二指肠大乳头、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mey点)。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从空肠到肛门。③降结肠:④乙状结肠:左髂嵴处接降结肠,第3骶椎处接直肠。直肠上起于第3骶椎,下至肛门。前方毗邻:男性:膀胱、前列腺、精囊腺女性:子宫、阴道两个矢状位弯曲:骶后(7-9)会阴前(3-5)三个直肠横襞(5,7,11)直肠壶腹肛管盆膈以下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肛梳(痔环)、白线肛门内、外括约肌齿状线划分内外痔,内外括约肌形态位置机能临床意义肝膈面、脏面、左叶、右叶(方叶、尾状叶)“H”型沟:肝圆韧带、静脉韧带、胆囊窝、下腔静脉、肝门(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参与蛋白质,脂质,维生素的合成,转化与分解,而且参与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和解毒,还有分泌胆汁,吞噬,防御以及胚胎时期的造血功能胰胰头、胰体、胰尾腹上区和左季肋区横置于1-2腰椎体前方外分泌胰液,内分泌胰岛素胰头后方有门静脉和胆总管经过,故胰头癌和慢性胰腺炎可以胆管和肝门静脉导致阻塞性黄疸和门静脉高压胆囊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肝下面的胆囊窝储存胆汁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的脏面围成咽峡:由腭垂、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围成,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处。咽淋巴环::咽扁桃体+颚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体肝门:(又称第一肝门)是位于方叶和尾状叶之间的横沟,为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的出入口。第二肝门:腔静脉沟的上端处,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口。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十二指肠小乳头:副胰管的开口。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mey点):脐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考点:舌:乳头(思君夜轮)丝状乳头无味蕾牙:胃的毗邻:
本文标题:第五章消化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