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提纲20100929(俊)
1《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提纲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运动的含义、静止的含义固有属性运动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和存在方式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是运动规律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物质运动是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有规律的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理、方法论起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意识的本质生理基础:是人脑的机能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存在,形式是主观的。)人能够能动地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意识★意识的作用认识世界有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方法论(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原理+重要性)怎么样?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方法论(原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原理、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理、方法论:2整个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运动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论知识线索第二单元的知识第二单元的知识线索实践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基础(决定)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反作用(指导作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论知识线索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3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提纲一、辩证唯物论:(第四课、第五课)1、物质的含义与唯一特性P29(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注意点:从中可看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具有可知性。)2、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P28-30(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P31(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P32(1)区别:含义不同(略)。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原理及方法论P33(1)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6、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原理及方法论P34(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在题中运用时,常把第5、6条结合起来用。)7、如何理解意识本质?P35-37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8、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方法论P37-40(1)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9、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P38-40(1)原理: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和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能动性,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410、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注:把第8、9条综合起来即可。)★1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P40-41(1)是什么?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①哲学原理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②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3)怎么办?①做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②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12、实践的含义和特点P42-43(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人类所特有)、以客观事物位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注:请结合书本理解并学会判断。)★1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及方法论P44-46(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14、真理的含义和最基本的属性及其原因P47(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理解即可)因为:第一,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第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15、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理及方法论P47(1)原理: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因此,人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同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16、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原理及方法论P48-49(1)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的认识运动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或上升。(2)方法论: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提纲20100929(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