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6.《黄河颂》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一、学习准备:1、辨字组词障()浊()哺()湃()蟑()蚀()捕()拜()2、作者作品常识填空光未然,原名,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9年3月创作组诗《》,有八个乐章,经人民音乐家(人名)谱曲后风行全国。二、自读检测3、练习诵读《黄河颂》,课堂上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三、阅读探究4、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5、诗人在歌词前还加了一段朗诵类容,这段类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6、这首诗的主要类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这些类容由哪个字统领?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7、歌颂黄河的部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8、你认为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什么?具有什么精神?四、达标测试9、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10、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11、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五、拓展延伸:(朗诵)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12、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类容是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情感?13、“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7、《最后一课》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2、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作用。学习安排:三课时一、学习准备1、查字典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踱()督学()郝叟()()摊()懊悔()()chéngfá()()钥匙()()磨损()qídăo()()哽()宛转()()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诧异:懊悔:哽咽:祈祷:3、小说文体简介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二、自读检测4、用一句不超过20字的话概括全文类容。5、朗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按时间地点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发展脉络。6、请以小弗朗士的口吻分别用第一、三人称复述故事情节。三、阅读探究7、阅读小说,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完成填空。第一部分,从“”到“”。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和弗郎士的,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第二部分,从“”到“”。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第三部分,从“”到小说结尾,写。8、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提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举例分析。9、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10、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11、你认为文章当中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12、请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13、归纳中心思想:《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和对祖国的,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四、互动提升14、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5、根据课文类容完成下表情节人物特征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描写方法16.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雄健精神”。2、品味文中深动形象的比喻说理。3学习先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1、2一、学习准备1、资料链接“纯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李大钊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作者生活在军阀混战、列强入侵、内外勾结镇压革命,先进知识分子迷惘彷徨的时代。作者却表达了“救国救民”“再造神州”的理想。他在1923年写的这篇文章就反映了在国家危难之际革命者的信心、决心。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逼狭.()崎岖..()阻抑..()一泻.千里()险jùn()丛山dié岭()绝壁断yá()3、解释词语逼狭:崎岖:阻抑:回环曲折:亦复如是:二、自读检测4、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5、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指出下列比喻的本体或喻体:①用“长江、大河”比。②用“扬子江、黄河”比。③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④用“”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⑤用“”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三、阅读探究6、紧扣“艰难”“雄健”两个关键词解读课文内容,说说两个词各自的两层含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7、怎样理解文中多次提及的“趣味”或“美趣”?8、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请找出两句,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9、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嘛?四、拓展延伸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雄健的国民”吗?请联系国内和国际形势想一想,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9、《土地的誓言》学案学习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感知类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味精彩的语言。3、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2学习安排:两课时一、学习准备1、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写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端木蕻.良()炽.痛()喷.涌()泛.滥()白桦.林()嗥.鸣()山涧.()斑斓.()碾.()丰饶.()淫秽.()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镐.头()3、解释下列词语炽痛:谰语:亘古:默契:淫秽:二、自读检测4、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的白桦林()的马群()的高粱()的鹿群()的山雕()的原野5、文中描写了那些故乡的事物?作者记忆中的故乡是怎样的?6、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7、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①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②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③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④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三、阅读探究8、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9、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10、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呼,而后来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10、《木兰诗》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民歌刚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2.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这首民歌。一、资料链接作品简介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符诗集》。“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其中既有文人诗歌,有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于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是乐府双璧之一(另一首是《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二、初读文章1.自读课文,掌握加横线字的字形和读音。机杼.()可汗.()鞍鞯.()辔.头()燕.山()鸣溅溅.()鸣啾啾.()胡骑.()戎.机()金柝.()著.()傍.地走()2.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三、疏通文意1.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问女何所忆.()愿为市.鞍马()北市.买长鞭()胡骑.()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雄雌()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深入探究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旦辞爷娘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节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的什么精神品质?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6.学习完课文木兰给你怎样的印象?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五、积累迁移1.按要求默写。(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黄河颂》一、2、张光年《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二、略三、4、关键字、题眼是“颂”5、朗诵词(略)作用:引起听众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6、由“望”字统领。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7、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贡献、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8、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精神就是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9、作用:“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