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九章气质与性格教学目标:了解个性、个性倾向性及个性心理特征;掌握什么是气质和性格,气质和性格之间的联系。掌握有关气质的理论及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掌握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了解有关气质和性格的测量。教学重点、难点:气质及性格,气质理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讲座教学对象:心理咨询专业(专)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个性一、个性——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或者说是个体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个性心理倾向——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决定着人对现实世界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反映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当人的个性心理倾向成为稳定而概括的心理特点时,就构成了个性心理特征。(二)个性心理特征——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个性是一个同意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组成一个完整的个性。2、稳定性和可塑性人在行为中的偶然表现不能表征其个性,只有在行为中比较稳定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表征他的个性。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处事稳重的人,偶尔表现出轻率的举动,不能由此说他具有轻率的性格特征。3、独特性个性是在遗传、环境、成熟和学习等许多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素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可能完全相同。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4、社会性和生物性物理因素给个性发展提供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第二节气质与性格一、气质概述:(一)定义——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如:情绪体验的强度、思维的灵活性、注意的集中性……具有某中气质的人,在内容完全不同的活动中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征。例如,有的人等人的时候总坐力不安,参加比赛之前沉不住气,和朋友聊天容易冲动,上课喜欢抢答问题……我们说这个人具有情绪激动的气质特征。(二)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的生理基础特别复杂。现代研究表明,气质与神经系统活动及内分泌腺体活动有关。一般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较为直接和密切。高级神经活动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法,高级神经活动过程3个基本特征:⑴强度:神经细胞接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⑵平衡性:对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相对关系。⑶灵活性:对刺激反应的速度和兴奋与抑制相互转化的速度。2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三)气质类型对气质进行分类主要是从气质的各种特征上进行区分,如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向性。这7种特征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气质类型。1、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特性(1)感受性与耐受性:如有的人总是显得精力充沛,另一些人则显得疲惫不堪,这一特性属于心理与行为反应的强度特性。(2)反应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不随意的反应性,即各种刺激引起心理的指向性,如不随意注意的指向性,不随意运动反应的指向性等;心理反映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说话、记忆的速度,思维的敏捷度和动作的灵活性等。(3)外倾性与内倾型(4)情绪的兴奋性指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强度和灵活性。(5)不随意反应性指不受意识控制调节的无意识心理与行为反应特性。表现了神经类型的强度和速度特征。(6)稳定性和可塑性稳定性指人心理与行为稳定性的程度,可塑性是指人根据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难易程度。表现了神经系统灵活性。气质类型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倾向性速度情绪兴奋性不随意反应胆汁质低较高灵活小外向快高强,占优势多血质低较高灵活大外向快高强黏液质高高不灵活稳定内向慢低弱抑郁质高低不灵活刻板内向慢体验深刻弱2、气质类型(附图)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的研究,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典型类型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类型行为特征胆汁质(兴奋型)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向性。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改变、具有外向性。黏液质(安静型)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向性。抑郁质(抑制型)行动迟缓而不强烈、孤僻、情绪体验深刻、感受性很高,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向性。(四)气质与实践活动31、如何评价气质(1)大多数人的气质是中间型或混合型;(2)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3)气质类型和特征是可以变的;(4)气质类型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水平。2、气质与职业活动及职业选择一方面是要使个人的气质特征适应于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在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应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气质类型行为特征适宜的工作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外倾性。适宜从事社交、政治、经济、军事、地质勘探、推销、节目主持人、演说家等工作。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喜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易变换,具有外倾性。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演员、侦探等需要有表达力、活动力、组织力的工作。黏液质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倾性。适宜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教育、医生、财务会计等需要安静、独处、有条不紊以及思辨力较强的的工作。抑郁质孤僻,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倾性。适宜从事研究工作、机要秘书、检查员、打字员等无需过多与人交往但需较强分析与观察力以及耐心细致的工作。3、气质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协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气质类型就是其中之一。研究和实践表明,外向型气质的人,善于社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内向型气质的人不善于交往,适应性较弱。气质类型相同的人容易有共同的语言,同质吸引作用,交往可能协调,但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对立现象,如同是急性子的人有可能经常发生冲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人际关系较为和谐。4、气质类型的评定方法①观察法;②条件反射法;③量表测定法;(附:气质评定量表)④作业测验法。二、性格的概述:(一)概念——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如:诚实或虚伪、勇敢或怯懦、谦虚或骄傲、勤劳或懒惰、果断或优柔寡断……⒈一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生活在集体中,处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影响下,每个人都意识到社会现实给予他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有其特定的应答活动。⒉性格是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⒊人的性格是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⒋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生活环境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性格特征往往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就构成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性格。即“做什么”和“怎么做”。人的信鸽感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且贯穿于他的全部行动之中,因此一时性的偶然表现不能认为是他的性格特征。(二)性格特征:1、对现实的态度的性格特征:(1)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特征:如集体主义、富于同情心、诚实、正直、公而忘私、见义勇为等等,相反的如对集体利益和荣誉漠不关心,对人冷酷无情、自私、虚伪、狡诈、唯利是图等等。(2)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特征:如勤劳或懒惰、朝气与暮气、乐观与悲观、有责任心或粗心大意、认真或马虎、,首创精4神或墨守成规、节俭或浮华等等。(3)对自己的态度特征:如谦逊或自负、胆怯以及自我批判精神等等。2、性格的意志特征(1)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自觉性);如独立性或易受暗示性;有目的性或盲目性;组织性、纪律性或放纵无羁、散慢性等。(2)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自制性);如主动性或被动性。(3)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坚持性);如有镇定、果断、勇敢和顽强,以及献身精神等;相反的则是惊慌、犹豫不定、软弱怯懦,以及贪生怕死等等。(4)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果断性)。如严肃认真、有恒心、坚韧性等;与此相反的是轻率马虎、虎头蛇尾、畏难、动摇性等。3、性格的理智特征:(1)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在被动(主动)感知:前者易受暗示,后者具有主动性、独立性、计划性和思考周密的性格特征。在知觉的详细分析和综合概括上:前者多注意细节,后者多注意整体和轮廓。感知的快速性和精确性上:前者反应迅速但“粗枝大叶”,后者观察深入精细,表露出敏锐的判断力。(2)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想象和被动想象类型之分,前者借助想象来打开自己的活动界限,后者以想象来掩盖自己的无所作为。(3)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如善于独立思考或搬用现成答案;偏好分析或偏好综合;富于创造性或思想保守;辩证、全面地看问题或主观、片面、爱钻“牛角尖”等4、性格的情绪特征:(1)情绪的强度特征;例如,有的人情绪高涨、鲜明、富于热情,精神旺盛,有的人情绪安宁、冷漠等,(2)情绪的稳定性、持久性特征;例如,有的人忽冷忽热只有几分钟的热情,有的人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3)主导心境特征例如,一个人可能经常处在精神饱满、欢乐愉快的情绪之中,是个乐观主义者;有的人可能是抑郁消沉,多愁善感者。以上4个方面的性格特征中,最主要的是性格的态度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其中以性格的态度特征最为重要。∵它直接体现了一个人对事物所特有的、稳定的倾向,也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和世界观的反映。(三)性格的评定1、行为评定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从而对其性格特征作出评定的方法。2、交谈法:研究者通过与被试面对面地交谈来直接了解其性格特征的方法。3、问卷法:以书面的形式提出一些标准化的问题,要求被试回答,从问卷中分析被试性格特征的方法。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卡特尔16种个性问卷(16PF)4、投射法:(1)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Ink-blotTest)(2)主题统觉测验(TAT,ThematicApperceptionTest)三、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与联系:(一)性格与气质的区别: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表现较早;性格受社会影响大,表现较晚。52、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相对较大。3、气质无谓好坏;性格有好坏之分。4、气质主要表现在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中;性格表现范围很大,涉及各种活动和行为。(二)性格与气质的联系:1、两者都是稳定的人格特征。2、两者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相互影响。(1)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例如,要形成自制力,粘液质和抑郁质比较容易,而胆汁质和多血质相对困难。。(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使得同一种性格带上某种独特的色彩。(3)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掩盖或改造气质。第三节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性格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是性格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一、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㈠家庭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1、亲子关系关心少和约束过严的亲子关系影响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2、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融洽的气氛,子女有安全感,生活乐观、愉快,信心十足,待人和善……3、家庭结构大家庭:受家风、家规等影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有时则反。核心家庭:可能有时放纵,有时过严破裂家庭:不良影响4、出生顺序:5、独生子女㈡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课堂教育:学习活动:发展坚持性、自制力、主动性和独立性2、班集体:集体活动:克服困难,组织性,纪律性,勇敢,利他,合作3、教师:教师言行、管教方式等㈢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职业的要求等如:教学工作者:实事求是、独立思考、一丝不苟……文艺工作者:活泼开朗、富于想象、感情丰富……㈣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如: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
本文标题:第九章气质与性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4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