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第四章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第四章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1、重点内容:①掌握导热问题数值解法的基本思路;②利用热平衡法和泰勒级数展开法建立节点的离散方程。2、掌握内容:数值解法的实质。3、了解内容:了解非稳态导热问题的两种差分格式及其稳定性。§4—1导热问题数值求解的基本思想及内节点方程的建立由前述3可知,求解导热问题实际上就是对导热微分方程在定解条件下的积分求解,从而获得分析解。但是,对于工程中几何形状及定解条件比较复杂的导热问题,从数学上目前无法得出其分析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物理问题进行离散求解的数值方法发展得十分迅速,并得到广泛应用,并形成为传热学的一个分支——计算传热学(数值传热学),这些数值解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有限差分法(2)有限元方法(3)边界元方法数值解法能解决的问题原则上是一切导热问题,特别是分析解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如:几何形状、边界条件复杂、物性不均、多维导热问题。一.分析解法与数值解法的异同点:•相同点:根本目的是相同的,即确定①t=f(x,y,z);②。•不同点:数值解法求解的是区域或时间空间坐标系中离散点的温度分布代替连续的温度场;分析解法求解的是连续的温度场的分布特征,而不是分散点的数值。数值求解的基本思路及稳态导热内节点离散方程的建立二.解法的基本概念•实质对物理问题进行数值解法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把原来在时间、空间坐标系中连续的物理量的场,如导热物体的温度场等,用有限个离散点上的值的集合来代替,通过求解按一定方法建立起来的关于这些值的代数方程,来获得离散点上被求物理量的值。该方法称为数值解法。这些离散点上被求物理量值的集合称为该物理量的数值解。2、基本思路:数值解法的求解过程可用框图4-1表示。由此可见:1)物理模型简化成数学模型是基础;2)建立节点离散方程是关键;3)一般情况微分方程中,某一变量在某一坐标方向所需边界条件的个数等于该变量在该坐标方向最高阶导数的阶数。•数值求解的步骤如图4-2(a),二维矩形域内无内热源、稳态、常物性的导热问题采用数值解法的步骤如下:(1)建立控制方程及定解条件控制方程:是指描写物理问题的微分方程针对图示的导热问题,它的控制方程(即导热微分方程)为:(a)边界条件:x=0时,x=H时,当y=0时,当y=W时,(2)区域离散化(确立节点)用一系列与坐标轴平行的网格线把求解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子区域,用网格线的交点作为需要确定温度值的空间位置,称为节点(结点),节点的位置用该节点在两个方向上的标号m,n表示。相邻两节点间的距离称步长。△x,△y每个节点都可以看成是以它为中心的一个小区域的代表把节点代表的小区域称为元体(又叫控制容积),如图4-2(b)。(3)建立节点物理量的代数方程(离散方程)节点上物理量的代数方程称离散方程。其过程如下:•首先划分各节点的类型;•其次,建立节点离散方程;•最后,代数方程组的形成。对节点(m,n)的代数方程,当△x=△y时,有:(b)(4)设立迭代初场代数方程组的求解方法有直接解法与迭代解法,传热问题的有限差分法中主要采用迭代法。采用迭代法求解时,需对被求的温度场预先设定一个解,这个解称为初场,并在求解过程中不断改进。(5)求解代数方程组求解时遇到的问题:①线性;②非线性;③收敛性等。如图4-2(b),除m=1的左边界上各节点的温度已知外,其余(M-1)N个节点均需建立离散方程,共有(M-1)N个方程,则构成一个封闭的代数方程组。1)线性代数方程组:代数方程一经建立,其中各项系数在整个求解过程中不再变化;2)非线性代数方程组:代数方程一经建立,其中各项系数在整个求解过程中不断更新。3)是否收敛判断:是指用迭代法求解代数方程是否收敛,即本次迭代计算所得之解与上一次迭代计算所得之解的偏差是否小于允许值。关于变物性(物性为温度的函数)导热问题,建立的离散方程,四个邻点温度的系数不是常数,而是温度的函数。在迭代计算时,这些系数应不断更新,这是非线性问题。(6)解的分析通过求解代数方程,获得物体中的温度分布,根据温度场应进一步计算通过的热流量,热应力及热变形等。因此,对于数值分析计算所得的温度场及其它物理量应作详细分析,以获得定性或定量上的结论。三、稳态导热中位于计算区域内部的节点离散方程的建立方法1、基本概念•内节点:位于计算区域内部的节点,称内节点;•差分格式:差商中的差分可以用向前、向后、中心差分表示的格式。2、基本方法方法:①泰勒级数展开法;②热平衡法,以下分述之。1)泰勒级数展开法如图4-3所示,以节点(m,n)处的二阶偏导数为例,对节点(m+1,n)及(m-1,n)分别写出函数t对(m,n)点的泰勒级数展开式:对(m+1,n):(a)对(m-1,n):(b)(a)+(b)得:变形为的表示式得:上式是用三个离散点上的值计算二阶导数的严格表达式,其中:――称截断误差,误差量级为,即表示未明确写出的级数余项中的最低阶数为2。在数值计算时,用三个相邻节点上的值近似表示二阶导数的表达式即可,则相应的略去。于是得:(4-1a)同理:(4-1b)根据导热问题的控制方程(导热微分方程)得:(4-2)若△x=△y则有:2)平衡法:其本质是傅里叶导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体现。对每个元体,可用傅里叶导热定律写出其能量守恒的表达式。如图4-3所示,元体在垂直纸面方向取单位长度,通过元体界面(w,e,n,s)所传导的热流量可以对有关的两个节点根据傅里叶定律写出:从节点(m-1,n)通过界面w传导到节点(m,n)的热流量:(a)同理:通过界面e,n,s传导给节点(m,n)的热流量:(b)(c)(d)对元体(m,n).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4-3)其中,规定:导入元体(m,n)的热流量为正;导出元体(m,n)的热流量为负。说明:①上述分析与推导是在笛卡儿坐标系中进行的;②热平衡法概念清晰,过程简捷;③热平衡法与§2—2建立微分方程的思路与过程一致,但不同的是前者是有限大小的元体,后者是微元体。§4—2稳态导热边界节点离散方程的建立及代数方程的求解(1)对于第一类边界条件的导热问题,所有内节点的离散方程组成一个封闭的代数方程组,即可求解;(2)第二类或第三类边界条件的导热问题,所有内节点的离散方程组成的代数方程组是不封闭的,因未知边界温度,因而应对位于该边界上的节点补充相应的代数方程,才能使方程组封闭,以便求解。一、用热平衡法导出典型边界点上的离散方程假设物体具有内热源(不必均匀分布),而且边界上有向该元体传递的热流密度qw:1、位于平直边界上的节点如图所示4-4边界节点(m,n)只能代表半个元体,若边界上有向该元体传递的热流密度为,据能量守恒定律对该元体有:(4-4a)若时,则:(4-4b)2、外部角点如图4-5所示,二维墙角计算区域中,该节点外角点仅代表1/4个以为边长的元体。假设边界上有向该元体传递的热流密度为,则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其热平衡式为:(4-5a)若时,则:(4-5b)3、内部角点:如图4-5所示内部角点代表了3/4个以为边界长的元体。同理得:(4-6a)时,则:(4-6b)4、讨论有关的三种情况:1)若是绝热边界则,即令上式即可。2)若时流入元体,取正,流出元体,取负使用上述公式。3)若属对流边界则:,将代入上式即可。时,则:对于平直边界:(4-7)对外角点:(4-8)对内角点:(4-9)其中,无量纲数是以网格步长为特征长度的毕渥数,即为。二、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1、直接解法:通过有限次运算获得精确解的方法,如:矩阵求解,高斯消元法。2、迭代法:先对要计算的场作出假设(设定初场),在迭代计算中不断予以改进,直到计算前的假定值与计算结果相差小于允许值为止的方法,称迭代计算收敛。目前应用较多的是:1)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每次迭代计算,均是使用节点温度的最新值。2)用雅可比迭代法:每次迭代计算,均用上一次迭代计算出的值。设有一三元方程组:其中(i=1,2,3;j=1,2,3)及均不为零。采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步骤:(1)将三元方程变形为迭式方程:(2)假设一组解(迭代初场),记为:,并代入迭代方程求得第一次解,同理求得改进值,(注:再次计算应该用新值)如:(3)以新的初场重复计算,直到相邻两次迭代值之差小于允许值,则称迭代收敛,计算终止。三、判断迭代收敛的准则1、2、3、其中上角标k,k+1表示迭代次数,为第k次迭代计算所的计算区域中的最大值。若计算区域中有t→0时,应采用3判断之。说明:1)对于一个代数方程组,若选用的迭代方式不合适,有可能导致发散,即称迭代过程发散;2)对于常物性导热问题,组成的差分方程组,迭代公式的选择应使一个迭代变量的系数总是大于或等于该式中其他变量系数绝对值的代数和,此时,结果一定收敛。这一条件数学上称主对角线占优(对角占优);,,3)采用热平衡法导出差分方程时,若每一个方程都选用导出该方程中心节点的温度作为迭代变量,则上述条件必满足,迭代一定收敛。§4-3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由前可知:非稳态导热和稳态导热二者微分方程的区别在于控制方程中多了一个非稳态项,其中扩散项的离散方法与稳态导热一样。本节重点讨论:(1)非稳态项离散的方法;(2)扩散项离散时所取时间层的不同对计算带来的影响。一、一维非稳态导热时间——空间区域的离散化1、基本概念如图4-8所示,x为空间坐标,τ为时间坐标。1)时间步长:指从一个时间层到下一个时间层的间隔。2)节点(n,i)——表示空间网格线与时间网格线的交点,即表示了时间——空间区域中一个节点的位置,相应的记为:。2、非稳态项的离散非稳态项的离散有三种不同的格式:1)向前差分2)向后差分3)中心差分1)向前差分(本书主要采用)将函数t在节点(n,i+1)对点(n,i)作泰勒展开,则有:于是有其中0()截断误差表示余项中的最低阶为一次。由上式得:函数t在节点(n,i+1)对点(n,i)处一阶导数的向前差分公式:(4-10)2)向后差分将函数t在节点(n,i-1)对点(n,i)作泰勒展开,可得的向后差分公式:(4-11)3)中心差分的向前差分与向后差分之和,即得的中心差分表达式:(4-12)二、一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的离散方法1、泰勒级数展开法1)一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中的扩散项离散与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中的方法相同,则对一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中的扩散项→中心差分;非稳态项→向前差分。(1)非稳态项:采用向前差分为:(4-13)(2)稳态项:采用中心差分则为:(4-14)由此可得:变形得:(4-15)由此可见,只要i时层上各节点的温度已知,那么i+1时层上各节点的温度即可算出,且不需设立方程组求解。此关系式即为显式差分格式。2)显示差分与隐式差分格式求解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是从已知的初始温度分布出发,根据边界条件依次求得以后各个时间层上的温度值。⑴显示差分格式定义:就是指若已知i时层上各节点的温度值,根据该差分格式即可算出(i+1)时层上各内点的温度,而不必求解联立方程。即是前一时刻(i)n节点及相邻两节点温度的显函数。优点:计算工作量小;缺点:受时间及空间步长的限制。⑵隐式差分格式对一维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中的扩散项在(i+1)时层上采用中心差分,非稳态项将t在节点(n,i+1)处对节点(n,i)采用向前差分,得:(4-16)式中,已知的是i时层上的值,而未知量有3个,无法求解。定义:就是指已知i时层上各节点的温度值,根据差分格式不能直接算出(i+1)时层上各节点的温度,而必须求解(i+1)时层上的一个联立方程组,才能算出(i+1)时层各节点的温度,此种差分格式称隐式差分格式。优点:不受时间及空间的步长影响;缺点:计算工作量大。综上可知:①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中,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非稳态项采用向前差分得到显式差分格式;②非稳态导热微分方程中,扩散项采用中心差分,非稳态项采用向后差分得到隐式差分格式。2、热平衡法1)优点:(1)不受网格是否均匀限制;(2)不受物体是否为常数限制。2)求解方法如图4-9所示,一无限大平板,右侧面受周围流体的冷却,表面传热导数为h,对于边界节点N代表了宽为的元体。对于该元
本文标题:第四章导热问题的数值解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8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