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理
第1章概论课程简介及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问题、发展历程、组织管理、实施途径与内容的介绍和演练,使学习者了解和熟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掌握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法和技能。广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普及、宣传、活动、学校心理辅导通常所说的兴趣教育、思维训练、能力培养、创造教育、意志锻炼、性格教育、情感培养、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性培养等均属于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针对产生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同学进行的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地方也称之为“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辅导)本质上是一致的,广义来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包含了学校心理咨询;狭义上说两者是不同的范畴。(一)学校心理辅导:归属于学校心理学研究领域,主要以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适应、人格成长作为中心问题予以心理援助。学校心理辅导范围:以学校教育为背景的校内问题:学校恐怖、厌学、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等学校外的家庭教育问题:厌食、夜尿、神经症、手淫等社会问题:不良行为、盗窃、暴力、自杀学校心理咨询(辅导):无论是个别或小组的形式,都是针对产生特定的成长或问题需要的同学或教师提供的一种专业性心理帮助。(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在对全校学生开展的包括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教师成长、家长素质提高在内的群体性教育措施与活动;从学生来说,包括了从学科渗透到利用班、队、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以及专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等群体教育形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面对的领域:学生发展:整全、协调发展厌学、成瘾、不良团体、无气力无目标……班级管理:和谐、亲和、凝聚力高难以相处、涣散、不良风气……校园管理:校风、稳定、活跃校园危机、校园暴力……教师队伍:事业取向、以学生为中心高压力、例行公事、职业倦怠……心理健康教育是基于关怀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福祉,从学校组织和环境对学生和教师健康发展的影响看学校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及其处置的策略与方法。几个基本理念(1)出发点:误区:问题出发:带有潜在的负面估价和以矫治为中心正确:发展出发:将学生放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看待他们面临的挑战和我们可能提供的帮助。(2)以人为本的演绎(3)以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和谐发展为本;(4)人的价值和权利、人的基本动力、生命的整全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5)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工具(6)教师不是神而是人: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从事的是一种职业行为;(7)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厌教与厌学、共同的考试焦虑和生存压力;(8)“成为一个人”的教师和“作为一个教师”的人的区别(9)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关系优化与障碍说预防与滞后说面向全体与面向少数说儿童不宜说两者都是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和维护学生心身健康的专门活动,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10)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各育的关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和维护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总体教育活动中的一个专门、独特的分支,“代替说”和“从属说”都有失偏颇。总之,在认识和对待心理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关系问题,国内大陆学者们的观点基本上趋于一致,即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或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或组成部分,重视学校心理教育“是我们在教育领域、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方面的一种整体性超越,是在更清醒的理智水平和更深沉的情感层次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关照”。学习辅导的内容1、了解自己学习潜能的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与不利方面,以便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2、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的辅导。协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培养探索求知的欲望。发展学科兴趣,使学生建立认真的、自觉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3、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帮助学生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志向水平。志向水平定得恰当,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动机。4、学习习惯的辅导。养成有组织的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纠正不良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5、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检验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的策略、理解与记忆策略(信息的编码、存储与提取策略)、思维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等,引导学生发展出一套适合于个人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6、学习计划与监控的辅导。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分清学习任务的主次,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并使其具备监控计划执行的方法和能力。此外,学习成败归因辅导、协助个人充实学习内涵的辅导、有效运用各种学习资源的辅导、考试辅导等都属于学习辅导的内容范围生活辅导的内容1、生活目标与态度的辅导。指导学生形成一套自己认同的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意义,追求理想的实现,确立负责任的、积极进取而又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2、日常生活辅导。指导学生养成整齐清洁、有秩序的生活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与公共卫生,戒除厌食、偏食、吃零食等不良行为习惯。3、社交生活辅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掌握人际沟通的技术,敢于表达自己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4、情绪辅导。使学生认识人类情绪情感的丰富多样性,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变消极情感、冲突情感为积极、健康的情感。5、休闲辅导。使学生了解休闲生活的意义,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增进休闲活动的兴趣,掌握休闲活动的知识技能,学会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6、性问题辅导。帮助学生认识性别差异,接受性成熟过程中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建立适当的性别角色,学会同异性进行正常的交往,解决青春期特有的性问题及有关的心理困扰,如初恋、对性问题的过分关注、对异性的偏见以及在性发育过程中对自我形象感到自卑等。7、此外,消费辅导、安全辅导、危机辅导、家庭生活辅导、学校群体生活辅导基本上都可以归入生活辅导范围之中。自我完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格辅导)引导学生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挑战的态度,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制的独立型人格。生涯辅导:生涯辅导是立足于全体整合的生涯发展所进行的职业辅导,具体涉及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就业准备、职业适应等问题。职业辅导内容的要点是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了解工作特性,获得有关就业、社会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行业特性,让学生掌握择业决策的技巧,正确处理个人职业兴趣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等。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与相互渗透的,在实际操作中须综合安排。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全员观念更新是关键途径1、课程建设是最核心组成部分2、传授心理保健知识、训练心理素质、陶冶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心理咨询是重要组成部分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人的问题场地发展模式专业治疗师的迷思:合作工作模式的应用与初级预防工作的配合特殊问题建心理档案的困扰无转介资源4、学科渗透是最主要的途径原则渗透而不是内容渗透课堂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以学生为本还是以课本为本以现场为本还是以教案为本不能以厌学为代价不能以厌教为代价教师需要有职业精神和教学智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有情感、有效能、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注重相应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除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青春期教育和部分语文课中,可与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不提倡“戴帽子”、“做加法”式的“渗透”。5、班级团体工作是基本途径班级是一个团体团体建设优于个人工作学生爱班一切都好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校园重点活动:常规性(如广播、心理健康节)因应性(如捐助、庆典)开展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专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形成系列性的活动课。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或活动课,切忌学科化、概念化和以掌握知识点为目标的认知教学。6、学生自助活动相信学生学生自助团体的组织活动的多样性7、全员观念更新是关键途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者的特殊性初级教育的高远性社会变迁、生活观念、生涯道路的早期规定性……观念更新无止尽,现实性与前瞻性随社会脉动而脉动社会观、人性观、儿童观、生涯观……第二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20世纪学校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门新学科,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临床医学、认知神经科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学校心理学所提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或心理辅导的理念,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现代学校办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1、学校心理学(SchoolPsychology)主要研究:学生人格、身心发展以及认知、学习、适应等;2、学校心理学也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对教师、家长进行适当的心理援助和支持。3、是将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科学;4、是心理咨询与辅导领域内的新兴学科。学校心理学的产生1896,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儿童心理咨询所所长维特曼创立;1932,成为美正式教育专业用语;20世纪70年代作为学科确立和迅速发展。学校心理学在国外的发展历史1896,美维特曼培训教师、家长,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咨询;——创立1905,法比纳、西蒙受法国教育部委托制定智力测验量表。学校心理学在欧洲繁荣发展起来;1907.美戴维斯当中学校长时要求每周一课,塑造个性和防止问题发生,推行职业与品德辅导工作——纳入正式教育体制1908,英比尔斯《我寻回了自己》,对儿童早期人格形成和发展行为问题的关注—心理咨询1910,德斯特恩提出需要培养大批的学校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术语出现;1915,美格塞尔正式在学术杂志确定这一称谓;1911,布隆费德在哈佛学院开设第一个有关辅导学的课程。培养未来从事学校辅导工作的人员;直到20世纪50年代,学校心理学专家很少,研究学校心理学的理论书籍也几乎看不到。智力测量领域的人被称为学校心理学者。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学校心理学者的任务规定:1、对儿童、青少年的智力、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状况作出评估与解释2、对特殊儿童(特殊才能或能力缺陷)作出判定并与教育专家制定个别、具体的教育计划3、开发和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教育方法4、研究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解释调查研究的结果5、对学生的人格、受教育水平等问题进行测量,并制定辅导计划。70年代,学校心理学比较发达的国家:美、加、英、法、奥、瑞、丹、以色列、南非、巴西美学校心理学称为四大咨询职业心理学之一二战后,学校心理咨询由美传入日本,为教育部门采纳,开始使用“学生辅导”。1946,日本教育改革开始,学校心理辅导诞生。90年代初,开始逐步发展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发展水平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心理测量的水平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和教育辅导活动的水平第三阶段:综合的学校心理教育活动水平学校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开始于80年代:学生心理问题严重、自发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观念更新、心理学者接触西方社会、研究与探索90年代,问题更加严重,心理健康教育被正式列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成为学校行为。1994-1996,全国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研究会连开三次学术研讨会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心理学会成立“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教育部成立两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北京、上海、广东等学校出
本文标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7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