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四专题反腐败与党的建设
第四专题反腐败斗争与党的建设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反腐败斗争党的建设为什么会有国家?国家的职能?政治行为的实质?规则?国家机构为什么膨胀和低效率?多党制和三权分离就是民主吗?一党制必然导致民主缺乏吗?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传统视野中的国家—公正的道德化身1)斯密:守夜人,教育等公共服务2)庇古:国民收入再分配;经济外在性—征税3)帕累托最优4)凯恩斯:市场失灵—国家干预政府真的会创造出一个公正的社会吗?公务员—公仆?公共品的特点什么是公共品?非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搭便车—私人选择失效市场失灵:经济外在性,市场不完全性,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国家生产公共品—集体行动—公共选择3政治行为是经济人行为1)政治过程运行规则—市场规则2)政治行为过程的组成—投票人,政治家,官吏政治行为过程:供给—需求公共选择:个人选择投票选举:个人成本—利益计算政治决定的本质—经济行为哪一种选择制度可能是最好的?为什么社会选择这种而不是那种公共选择制度?官僚经济理论1、官僚实际上拥有自主权官僚是公共产品的真正生产者追求预算资金最大化缺乏调节官僚行为自动向选民看齐的机制监督成本太大∴官僚机构低效率2、政治寻租在一个民主国家里,拥有最终决定权的始终是选民。但为什么官僚主义增长损害选民利益,而选民仍然消极接受呢?问题出在作为委托人的国会。少数利益集团-政治寻租法律、政策、制度、税收结构是中性的吗?利害关系大小的差异成本收益的差异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和其利益分配的集中性……∴国家机构膨胀对策1、政治技术创新2、公共部门恢复竞争3、引入市场机制,公共服务移交私人赢利企业生产4、加强监督结合中国实际,你认为还有那些方法?反腐败斗争一、什么是腐败1、从广义上讲,腐败是为谋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腐蚀、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2、从狭义上讲,腐败是为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侵犯公众利益,破坏某种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公共权力---既包括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包括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或者说既包括政府权力,也包括行业权力、岗位权力。滥用公共权力,既包括掌握政府权力或行业权力、岗位权力的人滥用,也包括不掌握这些权力的人通过行贿来滥用。案例:垄断行业的福利腐败二、腐败影响的经济政治估量1、腐败是经济效率的大漏斗阻碍体制的转轨:混水摸鱼,既得利益者千方百计阻碍和扭曲改革加速资本的外逃:腐败者做贼心虚,怕东窗事发而使利益付诸东流,想方设法把赃款转移到国外导致竞争的非公平化和资源配置扭曲:部分企业因行贿而夺取有利的生产经营条件,“邪恶驱逐正直”的非公平竞争,使评判经济效率高低的基本尺度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腐败使资源不再按照市场价格信号的指示流动,而是按“权力租金”的暗示流动,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降低公共产品的质量:豆腐渣工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2、腐败是政治稳定的大敌损公肥私,失民心:公权是公众赋予政府谋取公利的,当政府官员非但在其位不谋其职,反而变本加厉地大搞权钱交易、大发不义之财时,这样的政府必然失去公众的信任与支持。案例:某些地方政府分配不公,激民愤:腐败者所得,是按“权力资本”分配,其实质是剥削收入,腐败者所得正是要素供给者所失,这种不公必然激起民众的极大愤慨。畸形消费,遭民鄙:腐败者所得为行贿者拱手奉送,来得容易花得大方,吃喝嫖赌奢侈铺张。这种畸形消费和糜烂生活,必然遭到人民鄙视。低工资高消费现象2006年12月28日媒体报道,湖南郴州原纪委书记曾锦春案已审结,日前被移交湖南省检察院,进入司法程序。初步查明,曾锦春涉嫌收受贿赂1200万元,另有6800余万元财产不能说清来源。当地一位官员称,曾锦春老家郴州汝城县2006年前十月财政收入为7029万元,尚不及曾8000余万元家产。曾锦春于今年9月19日被专案组控制。三、腐败现象的成因分析:1、腐败的内在动因人性的弱点利己性,表现在对权力、成就、金钱、名望、地位、认同感、操纵欲等的占有思想。人在逐利时要进行代价—收益的理性计算,若计算结果为正的净收益,人就会实施逐利行动。取得腐败收益要付出的代价,包括:心理代价---实施腐败所带来的心理负担,如处处提防,担惊受怕等。机会代价---作出腐败决策时所面临的失去必得利益的风险,如较高的薪金收入等。惩罚代价---腐败行为败露而遭到的惩罚,如党纪政纪处分,法律法规制裁等。腐败代价有以下特点:心理代价随腐败次数的增加而递减,腐败者“久经沙场”,会练就“脸不红”、“心不慌”、“腿不软”的本领;机会代价有上限,它等于官员掌权时的显性与隐性收入的总和;惩罚代价由惩罚度和查处率决定,我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重弊削弱了惩罚度,大大降低了腐败的惩罚代价。并且查处率偏低的情况下,严刑重罚也不过是纸老虎,惩罚代价仍近似于零。综合以上三种代价的特点可知,腐败总代价是偏低的,这就在代价—收益的对比中扩大了腐败的净收益,从而成为腐败行为的强劲诱因。2、腐败的外部原因腐败的前提是公权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公众作为公权的所有者群体,天然地具有其本身的功能性缺陷:无法实现和满足人人参与权力行使的愿望。因此,公众只好通过授权程序把公权委托给一部分人代为行使。阿基利斯之踵民谣:轰轰烈烈搞三讲……从理论上看,任何授权都存在着权力被代理者非合理使用的风险。从实践上看,公权私用的腐败古今中外皆有。腐败的外因是权力制约机制的软化与乏力,权力运用缺乏监督与制约,就会被滥用而走向腐败。特别是监督机构的权力来源和经济来源都会受到监督对象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发言:谈谈你对反腐败斗争的对策与建议四、反腐对策的寻求1、通过抬高腐败的总代价来遏制腐败。抬高腐败的心理代价:要在全社会高扬腐败者耻、清廉者荣的价值取向的旗帜,使‘千里做官为求财’的陈腐观念得到根本的否定;要塑造强大的渗透民族心理的文化抵御机制,使腐败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要彻底启动媒体这一监督工具,曝光腐败行为。“不敢腐败”抬高腐败决策的机会成本:即高薪养廉,尽管能否做到可以争论,但是必须让公职人员明确并以具体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廉洁才能高薪。“不愿腐败”抬高腐败的处罚代价。加大惩罚度,要通过严刑重罚使腐败者“刻骨铭心”,使其同僚“不寒而栗”。提高查处率,推进市场化改革,还市场以权力,缩小公权的范围,也就等于缩小监管范围,易于提高查处率。“无机会腐败”2、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约机制来遏制腐败。横向制约与制衡、纵向权力制约、社会各界的网状制约、内部制约、外部监管等形式,从当前的情况看,科学合理的权力制约机制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制约主体活动的独立性。制约主体一旦失去了这种独立性,就会蜕变为权力的附庸,制约活动就失去应有效力。第二,制约对象活动的公开性。透明政务,让公众及时了解真情,为选举奠定基础,为监督提供前提,为罢免提供依据。第三,制约关系的对等性。被制约者依法有权进行管理,制约者依法有权进行监督,各自对其授权机关负责,彼此没有隶属关系。第四,制约手段的强制性。制约活动具有权与法的强制力量作保证。[不能腐败]党的建设请学生发言,谈谈新时期党建的个人看法。一、执政基础: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执政基础是一个执政党获得民众支持的社会力量。社会力量由执政党所代表的阶级和其他阶层构成。在执政条件下,一个政党失去本阶级支持,必然要垮台;但失去民众基础,同样会垮台。我们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但同时强调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1、增强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政党,长期执政的前提条件是要获得整个中国工人阶级的支持。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党必须努力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包括:*保持工人阶级对党的高度认同思想上接受党的政治主张,主要针对政治信仰模糊、共同理想淡化、责任使命感丧失等。真正感到党代表他们的利益,主要针对党对下岗待业职工的扶植与关心。*提升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对一些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工人群体,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工作技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通过舆论宣传、法制建设、政治改革、生活保障等方面,烘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社会氛围。*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苏联的教训是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支持,中国着眼于先进生产力,就一定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创造性。2、扩大群众基础政党是代表阶级利益的,所以执政党必须拥有本阶级力量的“铁杆”支持。但是,任何单个阶级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执政党要维护统治,还须有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吸纳新阶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新阶层按职业划分为六类---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如何把新阶层吸引到党的周围,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执政基础的新课题。请同学们发言。党吸纳新阶层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群众基础,而不是改变党的性质。这就需要对新阶层入党提出政治上的要求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规范。如果把那些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新阶层人员吸收入党,不仅不能扩大群众基础,而且会破坏党的群众基础。至少要考察以下几个指标:入党动机—自觉为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而奋斗财产来源—通过诚实经营、依法纳税得来的财产使用—个人财产使用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正确的政治立场、远大的政治抱负、高尚的道德情操总之,吸收新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重大政治举措。*增强党在农民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当前,党组织既要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又要增强党在农村的政治动员力。如:采取有力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密切党群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吸收优秀农民入党,扩大党的渗透力;引导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理顺党、政府与农村社团的关系,保持党对农村各个组织的影响力。3、夯实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要求改革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变,要求开辟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从“条块分割”向“网络结构”的转变,需要建立新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加强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等。二、保持执政党强大的重要要素共产党的强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来源于共产党的自觉追求。根据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践经验,先进性、合法性和制度化是保持自身强大的重要要素。1、保持先进性核心问题:在思想、行动和觉悟上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根本标准: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保证: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增强合法性合法性概念马克斯-韦伯认为,合法性有传统权威、超凡魅力和法理三种类型。传统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取决于统治者的世袭地位和制定、执行法律时遵守某种习俗;超凡魅力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则依赖于一个人的英雄气概和领袖气质;法理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依靠由理性制定的规则建立起来的事务性“权限”。夸克在《合法性与政治》一书中认为,合法性即是对统治权力的承认。我国学者:民众对政府权力或政治主体的认同构建合法性基础执政党要获得合法性,既需要民众对思想价值的认同,又需要对现存政治规则的认同,还需要对权力主体的政绩认同。这就要求我党必须在思想理论上与时俱进,政治体制上不断改革和完善,代表好、实现好和协调好人民利益。3、实现制度化非制度化的教训没有制度,就不能集中全党的意志,不能阻止个别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就会贱踏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党政关系就很难理顺,接班人难以正常更替。政党制度化建设党的领导法制化、党政关系制度化、党内关系规范化、政党制度科学化。三、提高执政党执政的有效性1、适应政治发展民主政治、宪法权威、人民授权2、提高执政能力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总揽全局等能力3、运用执政资源历史资源:成熟的执政党应当善于运用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为合法性提供根据,对于自身所犯错误能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权力资源:表现在决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性和指导国家发展的两个方面。必须合理、合法地运用自己的权力资源,利用自己的权力资源实现政党目标,但绝不能用人民
本文标题:第四专题反腐败与党的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6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