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的是(C)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五大C.党的十六大D.党的十七大2.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将其变成(A)A.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目标和具体措施B.我国社会发展的可能目标和具体措施C.我国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具体措施D.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3.社会和谐是(B)A.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C.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D.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显著标志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B)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民主法制C.坚持和谐社会D.坚持科学发展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C)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科学发展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D)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科学发展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科学发展5.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C)A.十六届二中全会B.十六届三中全会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五中全会6.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A.股份制B.承包制C.租赁制D.合作制7.当前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C)A.对城镇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要明确出资者B.对于集体资产要明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C.理顺产权D.明确所有制结构8.(D)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A.国有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集体经济9.党的十四大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C)A.基本国策B.权宜之计C.长期的方针D.发展战略10.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是(A)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1.在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其中关键是(C)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1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B.国家公职人员C.法律体系D.政府机构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D)A.人民平等B.人民自由C.人民互爱D.人民民主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A)A.市场B.政府C.政策D.法律15.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和方向的是(B)A.诚信守法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C.科学文化建设D.民主法制建设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B)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实现共产主义17.我国的民主党派是(B)A.执政党B.参政党C.在野党D.反对党1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C)A.加强党的领导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D.保障人民各种权利19.对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坚持的方针是(B)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C.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D.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2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A)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港澳台问题2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B)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民主法制C.坚持和谐社会D.坚持科学发展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C)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科学发展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D)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科学发展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科学发展25.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C)A.十六届二中全会B.十六届三中全会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五中全会26.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A)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构建和谐社会D.建设富裕国家27.******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党和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郑重提出是在(C)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28.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D)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D.依法治国29.政治体制,是指(C)A.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B.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C.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D.国家的法律制度30.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指(A)A.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B.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所有制经济C.股份制经济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31.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A.股份制B.承包制C.租赁制D.合作制32.当前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C)A.对城镇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要明确出资者B.对于集体资产要明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C.理顺产权D.明确所有制结构33.(D)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A.国有经济B.个体经济C.私营经济D.集体经济34.党的十四大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C)A.基本国策B.权宜之计C.长期的方针D.发展战略35.决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是(A)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6.在改革过程中,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其中关键是(C)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37.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B.国家公职人员C.法律体系D.政府机构3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是(D)A.人民平等B.人民自由C.人民互爱D.人民民主3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是(A)A.市场B.政府C.政策D.法律40.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和方向的是(B)A.诚信守法建设B.思想道德建设C.科学文化建设D.民主法制建设二、多项选择题1.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BC)A.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B.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友爱的社会C.是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D.是没有剥削,没有欺诈行为的社会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A.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问题B.积极解决好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问题C.积极解决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D.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3.准备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ABD)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关系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1.根据2002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ABD)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就是(ABC)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B.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ABD)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4.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ABCD)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ABCD)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D)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D.生态良好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社会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即(ABC)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现实任务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8.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BC)A.本质属性B.基本特征C.基本要求9.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强调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AB)A.共同建设的和谐社会B.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指(ABCD)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C.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D.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11.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提出六大民生问题,并且依据六大民生问题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目标和任务概括为(ABCD)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D.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1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ABCD)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B.病有所医C.老有所养D.住有所居13.我国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是(ABCD)A.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C.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有(ABCD)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B.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D.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房制度1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总的原则和要求是(ABCD)A.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B.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C.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D.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16.构建和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614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