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07年4月美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美学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A.哲学方法B.社会学方法C.心理学方法D.艺术学方法2.提出“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的人是()A.孟子B.伍举C.楚灵王D.王充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于()A.十六世纪B.十七世纪C.十八世纪D.十九世纪4.马克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的新的逻辑起点是()A.自然化了的人的审美需要B.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C.情感化了的人的审美理想D.个性化了的人的审美创造5.狄德罗把从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中所产生出来的美称为()A.真实的美B.相对的美C.外在于我的美D.关系到我的美6.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7.下列对“艺术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创造性因素的丑B.现实性因素的丑C作品技巧的伪劣D.作品结构处理不当的丑8.“人闲桂花落”与“飞泉挂碧峰”这两句话所体现的艺术风格是()A.优美和崇高B.崇高和优美C.均为崇高D.均为优美9.柏格森的喜剧主张是()A.预期失望说B.突然荣耀说C.生命的机械化D.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10.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A.意在强调慈母与游子的个别直观形象B.虽然写的是个别慈母和游子,却表现了天下父母心和游子意C.没有个别直观的形象,只是讲普天下的慈母与游子D.看似说慈母,实际上是说游子11.提出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的途径完善人性的美学家是()A.康德B.黑格尔C.席勒D.蔡元培12.《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主要是因为《红楼梦》()A.更具有道德意义B.更具有历史内涵C.所表现的题材更广大D.体现出更高的美学理想13.倡导“自下而上”研究美学方法的美学家是()A.黑格尔B.费希纳C.费尔巴哈D.洛克14.中国美学中所谓“外师造化”指的是()A.创造自然B.感受自然C.学习自然D.师承自然15.形象的直觉性、注意的集中性、感受的完整性、想象的生动性属于审美欣赏心理活动的()A.表层特征B.深层特征C.中介特征D.根本特征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意味的形式说的缺陷的是()A.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B.切断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C.陷入了形式主义、D.陷入了神秘主义l7.娱乐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A.艺术的起源、B.艺术的功能C.艺术的本质D.艺术的形式18.只有通过欣赏,艺术品潜在的审美特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的()A.审美活动B.审美精神C.审美需要D.审美价值19.给艺术下定义最终可能得到艺术的()A.本体B.存在C.本质D.描述20.艺术品不同于非艺术品,最关键的在于它涵有()A.形式B.意象C.语言D.情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美感中的理解是指()A.抽象的逻辑思维B.理化为情C.情融于理D.单纯的形象思维E.现相无相,立说无说22.在荣格看来,人的心理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A.前意识B.显意识C.意识D.个体无意识E.集体无意识23.丑的美学意义在于()A.以丑衬美B.化丑为美C.丑刺激了世界的发展D.丑是美的源泉E.审丑是人类审美活动的重要方面24.下列关于艺术鉴赏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有()A.所有的接受者如果完成接受,都必须经历三阶段B.在接受过程的三阶段中,每一阶段都能获得审美愉悦C.接受中想象力的发挥,主要在第二阶段D.接受中由于灵感的闪现,使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E.接受中意象的重建主要在于第二阶段25.艺术意象的基本特征有()A.虚拟性B.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E.知识性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26、27小题每题3分,28、2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26.命运悲剧27.贺拉斯的美育观28.表现说29.美的问题的性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0.如何理解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特点?31.简评朗吉诺斯的崇高观。32.简述美育与德育的区别与联系。33.简述形式因素在美感中所起的重要中介作用。34.艺术的接受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35小题14分,36小题12分,共26分)35.为什么说否定给美和艺术下定义的做法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36.结合苏东坡谈文与可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来谈审美感受的特征。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角度是()A.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B.人的主观心意状态C.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D.人类的审美需要27.原始时代的狩猎民族虽然住在花卉极其丰富的土地上,却决不用花做装饰。这一现象说明()A.美取决于人的主观心意状态B.美在移情C.美依存于人们的生活实践D.美取决于距离28.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29.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30.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完美结合,在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常被称为:()A.心手相应B.刻镂无形C.胸有成竹D.气韵生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2.布莱克说:从一粒沙里看一个世界,这说明审美是()A.感性具体的B.以小见大C.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统一D.透过现象看本质E.直观个别的形象33.狄德罗认为美在关系,他所说的关系主要包括()A.一事物自身在内在结构上的秩序、安排、对称等关系B.一种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C.由想象力移植到物体上的关系D.事物与人的关系E.在虚拟世界里创造出来的关系34.李泽厚认为,美的特点主要有()A.典型性B.观念性C.客观社会性D.主客观统一性E.具体形象性35.美学思想不同于审美意识的特点主要在于()A.它以直观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心理意识层B.它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C.它是对人自身审美需要的把握D.它是对客观事物审美属性的反映E.它具有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36、37小题每题3分,38、39小题每题4分,共14分)36.寓教于乐37.美学研究的对象38.生命的机械化39.集体无意识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40、41小题每题7分,42小题6分,共20分)40.为什么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符合生活的常识,却不符合生活的辩证法?41.简述喜剧性的效果42.简述美育与体育的区别与联系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43小题12分,44小题14分,共26分)43.以李益《江南曲》为例,试分析对比联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附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44.画家郑板桥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题画》)请结合艺术意象的孕育与生产过程,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
本文标题:美学历年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4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