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
专题:能源安全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摘自习总书记讲话在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中,讲到的“安全”就依次包括了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安全、企业安全、人民生命安全、人民财产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生存安全、发展安全、海洋安全、太空安全、网络空问安全、国际安全、军事安全、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19个。广义和狭义的能源安全问题讨论的背景: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能源自给率、预警值及相关预测能源资源的储产比及供给潜力能源消费结构广义的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能源消费结构能耗强度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能源贸易安全能源自给率能源资源状况和储产比情况能源的供给能力等能源贸易品种贸易量价格能源净进口的支付能力能源贸易的来源地情况对中东能源的依赖程度等。狭义的能源安全问题:1、能源供应是否具有依赖性2、能源是否发生短缺能源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制定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所必须权衡的重要事项之一。讨论的背景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1996年,成为能源净进口国;2005年,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三类化石能源的合计生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1位;2007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1位;2008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力生产和消费国;2013年,在能源净进口额、能源净进口量、原油净进口量等方面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净进口国1、中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变化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开始快速走高201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1位。1949-1978年,中国能源年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比例曾低于3.0%;到2013年,一次能源的年消费量占世界年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22.4%;2000年以来,中国的能源自给率开始逐步降低,由2001年98.2%(2000年以来的最高值),降至2013年的85.1%,与2013年的美国处于基本相当的水平。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2010年被中国超越,而美国在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的位置上己居一个多世纪之久。2、美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变化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美国的能源自给率在快速提高。自给率(生产量/消费量):由2005年的69.1%,上升到2013年的83.8%,8年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美国的能源自给率在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1)美国总能耗的缓慢降低;2)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生产量的快速增长。2010-2013年,美国页岩气年产量由1376.9*108m3,增长到2648.0*108m3,年均增长率高达24.4%同时,美国天然气价格低廉。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支撑了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如果天然气价格回升,在市场逐利行为驱动下,美国的天然气发展将会是何等景象!结论:中美能源消费的此消彼长,必然会带来世界能源贸易格局的调整。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中美能源消费的此消彼长,世界能源供应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供需)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石油是无可争辩的世界第一能源贸易品种。由此可知,要分析世界能源供应格局的变化,主要在于分析世界石油供应格局的变化。随着石油勘探和开采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原油价格维持高位,促使更多的石油地质储量转化为经济技术可采储量,世界石油的潜在供应格局也在不断调整。2013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位居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委内瑞拉占世界总量的17.7%;沙特阿拉伯占世界总量的15.8%;加拿大,占世界总量的10.3%。2000年以来,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稳中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其能源自给率在不断提高,对中东能源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步降低。对中国而言,保持合适的能源自给率至关重要。1)从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说,能源自给率不宜过低;2)能源自给率也不宜过高?能源自给率、预警值及相关预测为什么?能源自给率也不宜过高?过高则不能在国际能源贸易体系中获取更大利益,而主要依靠本国的能源生产满足发展需要,给本国的能源资源带来较大压力。中国能源自给率预警值的确定,参考主要发达国家能源自给率的历史数据,并结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一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情况来综合设定。能源自给率、预警值及相关预测能源自给率、预警值及相关预测问题讨论:中国能源自给率的预警值设定为?75.0%?综合考虑中国的能源享赋和大国地位,能源资源的储产比及供给潜力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储产比为16.9;常规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为,储产比为41.0;煤炭查明剩余资源储量为,储产比为69.9中国的化石能源查明剩余资源储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我国页岩气潜力巨大中国非常规能源储量丰富储量丰富•可采159.7亿吨•可回收119.3亿吨遍布中国•47个盆地•80个含矿区发展迅速•政府支持•中外合作能源资源的储产比及供给潜力中国幅员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众多,在超深海域、复杂地形地貌区域、复杂地质构造区域、高寒高海拔等区域尚未进行成规模的勘探工作。此外,中国在深海油气开采上尚有发展空间,东海、南海等主权海域的油气资源远景储量巨大。能源资源的储产比及供给潜力提高开采技术,中国有望长时一间维持较高的能源自给率。中国宏观能源供给的潜力巨大,预计可在中长期内(至少2040年之前)保证中国能源的相对供应安全。(能源自给率在75.0%以上)。中国能源消费现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消费结构不合理。2013年,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占比低十世界平均值15.1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占比低十世界平均值18.6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高十世界平均值37.4个百分点,核能消费占比低十世界平均值3.5个百分点,水能消费占比高十世界平均值0.5个百分点,非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低十世界平均值0.7个百分点。见图能源消费结构中国核能发展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安全优先!2020年—8600万千瓦思路—大力“发展”2020年—7600万千瓦思路—安全高效中国能源消费现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能耗强度过高。总体有所降低,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超高水平。2000-2013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油当量)由3.64t/万美元降至3.09吨油当量/万美。年均降低1.26%2013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分别是世界平均值的1.82倍、欧盟的3.20倍、美国的2.29倍、日本的3.19倍、德国的3.45倍、巴西的2.44倍、印度的0.97倍、韩国的1.48倍。能耗强度一次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主,导致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集中体现在温室气体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硫排放、颗粒物排放等方面。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美国,达到65.12x108t,位居世界第1位,至2013年,排放量己达95.24x1了t,占世界总排放量的比例高达27.1%。特别是2002年以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速加快,且尚未出现减缓的趋势。环境问题目前,全球气候升温呈加速趋势。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在中长期内难以有效降低。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大国,必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在各类气候问题谈判中,必将处十越来越被动的地位。2012年,中国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11年均有所减少。当前,世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己开始减少;预计未来一段时期,世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也将会达到峰值。未来在有关环境问题的多边谈判中,预计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问题将不会作为重点讨论的议题。环境问题1990年以来,中国大部分区域的大气的可吸入颗粒物PM,。水平均处十降低趋势。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近年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雾霾的天数和浓度却在不断升高,为更细小颗粒物排放的防治工作提出了挑战。宏观成因:全国化石能源消费对雾霾人为源的宏观贡献不低于64.6%,中东部等化石能源消费的集中区域,贡献率远高于64.6%。环境问题能源贸易安全:能源贸易品种、贸易量、价格,能源净进口的支付能力(包括能源净进口支付额占商品进口贸易总额的比例、总储备及其可支付商品进口的月数、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余额及其长期累计值、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等),能源贸易的来源地情况,对中东能源的依赖程度等。能源贸易安全能源贸易品种:石油、天然气、煤炭是全球大宗能源贸易的主要品种。就中国而言,石油是能源进口的最主要品种,其贸易量远大于天然气和煤炭的贸易量。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一期,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将集中体现在石油安全上。能源贸易安全石油贸易量:2000-2013年,中国原油净缺口由0.62x108t,增长到2.99x108t,年均增长12.93%预计未来一段时一期,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还将保持增长。到2040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预计将达到4.0x108——5.0x108t欧美是传统的石油进口国。石油消费量逐年降低,进口量呈下降趋势;美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呈爆发式增长,导致其石油净进口量开始快速降低。欧美石油净进口量长期降低的趋势,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扩大石油进口提供了空间和机遇。能源贸易安全价格:中国进口原油的价格主要参照Brent原油价格见图能源贸易安全能源净进口的支付能力(包括能源净进口支付额占商品进口贸易总额的比例、总储备及其可支付商品进口的月数、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余额及其长期累计值、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等)能源净进口的支付能力是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7个主要经济体的能源净进口支付能力进行排序(剔除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的美国),由高到低依次为:中国、德国、日本、巴西、韩国、法国、印度。能源贸易安全2012年,从中东进口能源的进口额最大的5个国家依次为: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美国在中国、欧盟、美国、日本4个主要经济体中,对中东能源的依赖程度依次为:日本、中国、美国、欧盟。对中东能源的依赖程度中国的5个主要能源来源国依次为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伊朗、阿曼,比例分别为:沙特阿拉伯:占比14.4%;安哥拉:占比10.7%;俄罗斯:占比9.4%;伊朗:占比5.9%;阿曼,占比5.1%能源贸易的来源地情况中国对外进口国家排行: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阿曼伊拉克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科威特七个个国家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目前,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一期工程已经完工,4大储备基地分别位于辽宁、山东和浙江,储备量达1400万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包括分别位于辽宁、天津、江苏、广东、新疆、甘肃和河北的8大储备基地;根据国外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经验,中国石油储备基地选址应主要考虑交通条件便利、靠近石化中心、靠近消费市场、靠近周边石油输出国、安全性、储备费用低廉、空间布局协调等。一期工程主要考虑靠近高能源消费地区,二期和二期工程开始考虑靠近周边石油输出国和空间布局的协调性。.石油储备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防止石油短期供应不足或中断,稳定油价低吸高抛,降低因油价升高带来的损失应对石油投机,维持正常政治经济秩序建设目的与作用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建设第三期2800万吨第一期1000万—1200万吨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由于冬季寒冷,尤其是遇大范围持续冰雪冻灾时,中国很多一线和二线城市出现“气荒”,季节性燃气供应不足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急需建立国家天然气储备基地和增加城市天然气储备。中国的天然气调入省区市主要有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山东和安徽,华中地区的河南、湖北和湖南,华南地区的海南,西北地区的甘肃和宁夏,西南地区的重庆,东北地区的吉林和辽宁。2010年底,河南平顶山、辽河、大庆、长春、河南
本文标题: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1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