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苏省南通市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2013•南通二模)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以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氧气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C.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直接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工业制法.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利用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可以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氧气;B、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78%;C、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D、直接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产生烟尘和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解答:解:A、利用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可以从空气中分离得到氧气,故说法正确;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说法正确;C、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说法正确;D、直接焚烧秸秆会造成大气污染,因为会产生烟尘和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空气的组成、气体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属基础知识考查题.2.(2分)(2013•南通二模)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A.2HB.2H+C.H2D.2H2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就是直接在元素符合前面加数字.解答:解:A、2H表示两个氢原子,正确.B、表示两个氢离子.C、表示一个氢分子.D、表示两个氢分子.故选A点评:表示粒子的个数时就是在粒子的符合前面直接加数字.3.(2分)(2013•南通二模)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依据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具有还原性与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其固态形式是干冰,易升华吸热,据此回答判断即可;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不正确;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不具备还原性;故B不正确;C、一氧化碳不溶解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不正确;D、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容易升华吸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故选D.点评:对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气体的性质是本题的考查内容,正确掌握两种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基础.4.(2分)(2013•南通二模)铁画是以低碳钢为主料,经锻打、焊接、酸洗和喷漆等多道工艺制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低碳钢具有延展性B.给铁画喷漆既美观又防锈蚀C.制作铁画的多道工艺均属于物理变化D.制铁画的原料生锈后可用稀盐酸清洗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能和稀盐酸反应,金属涂漆可以防止金属生锈,钢属于铁的合金.解答:解:A、所用的主要材料﹣﹣低碳钢,有较好的锻轧性能,具有延展性,故A正确.B、给打制成型的铁画喷漆既美观又可以防锈蚀,是因为漆使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隔绝,控制了铁的生锈条件,故B正确.C、制作铁画的多道工艺中有物理变化,如锻打等,也有化学变化,如酸洗等.故C不正确.D、铁锈的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能用稀盐酸反应,所以制铁画的原料生锈后可用稀盐酸清洗能除去铁画上的铁锈.故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铁的性质和物质变化种类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2分)(2013•南通二模)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Na和Na+质量相差很大B.Na和Na+都属于钠元素C.Na和Na+化学性质相同D.Na得到一个电子变成Na+考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来分析稳定性和化学性质,根据它们的质子和电子来分析它们的转化及是否为同种元素.解答: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很少可忽略不计,因此钠原子和钠离子质量相差不大,故A错误;B、因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不变,都是单核微粒,则都属于钠元素,故B正确;C、因最外层8电子是稳定结构,则Na的化学性质活泼,与Na+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D、Na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Na+的核外有10个电子,则Na失去一个电子变成Na+,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及它们的性质的分析,学生应能从微粒的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明确最外层8电子是稳定结构来分析性质.6.(2分)(2013•南通二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B.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C.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D.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微粒的运动性分析判断;B、根据氯化钠晶体的构成微粒分析判断;C、依据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判断;D、依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可结合分子的概念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于一切微粒都是运动的,所以冰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的运动,冰与水的区别主要是分子间大小的不同;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构成的,所以氯化钠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C、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所以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应该是水分子;故选C.点评:此题是有关构成微粒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物质构成的微粒以及微粒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7.(2分)(2013•南通二模)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铁丝代替红磷,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用25mL蒸馏水和25mL酒精配制50mL酒精溶液C.将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少量的COD.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于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用25mL蒸馏水和25mL酒精混合,所得酒精溶液小于50mL,故选项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做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真黄金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假黄金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分别将稀硫酸滴在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的是假黄金(铜锌合金),没有气泡产生的是真黄金,故选项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分子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分离与除杂、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2013•南通二模)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表.物质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着火点/°C40240320﹣370700﹣750根据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B.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C.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D.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依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分析解决;B、从四种物质都存在着火点分析判断;C、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判断;D、依据白磷的着火点较低易自燃分析判断;解答:解:A、置换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而红磷燃烧时,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B、从四种物质都存在着火点可以得到四种物质均是可燃物,故正确;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接触和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两者缺一不可,所以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D、白磷的着火点较低(40℃)很容易发生自燃现象,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上很有可能存在白磷,所以为防止火灾的发生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故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是对燃烧现象相关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以及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9.(2分)(2013•南通二模)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C.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再根据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分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等.解答:解:A、由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以看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B、由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质是A2、B2,生成物是A2B,反应的方程式是:2A2+B2=2A2B.故B不正确;C、由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以看出,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一定未变.故C正确;D、由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故D正确.故选B.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10.(2分)(2013•南通二模)下列图象与实验相符合的是()A.图①表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B.图②表示将饱和Ca(OH)2溶液升温C.图③表示等质量Mg、Zn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D.图④表示向含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分析:A、根据镁燃烧生成氧化镁进行解答;B、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判断;C、根据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量进行解答;D、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以及碳酸钠反应的先后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后固体的质量增加,故错误;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不是升高,饱和Ca(OH)2溶液升温后,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而不是增大,故错误;C、等质量的镁片和锌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镁片反应快,且放出的氢气多,而不是相同,故错误.D、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等到氢氧化钠反应完毕后盐酸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最后气体的量为一定值,故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关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进行考查,结合图象分析相关的反应过程是解题的根本,难度较大.二、非选择题11.(6分)(2013•南通二模)如表列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原子序数123456789元素符号HHeLiBeBCNOF原子序数101112131415161718元素符号NeNaMgAlSiPSClAr请回答下列问题:(1)l~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Ar(填元素符号);11~18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3种.(2)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4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4;当x与y满足X=10+Y的关系时,该粒子为原子.(3)H、N、O三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属于化肥的是NH4NO3(写化学式);第16号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0%,该氧化物
本文标题:苏省南通市2013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7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