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所教班级现状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9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31人。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已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对于结合课文学习、积累、运用词句做得较扎实,十分喜欢课外阅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在写作上,孩子们有表达的意愿,语言叙述较清楚,表达出一定的感受,只有极少数学生学习缺乏一定的自觉性,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学习任务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应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上多下工夫。双向细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学习4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2、学会生字26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和练习2里诵读与积累中的词语。4、能读懂老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出的修改意见,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文化灿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内容提要《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三亚落日》本篇课文描写三亚落日时的美丽景色。文章行文优美,想象丰富,文质兼美,读上去琅琅上口,让人情不自禁地漫步于绵延不绝的画卷之中,受到美的熏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烟台的海》描写了烟台四个季节的海的特点,文章语言优美,让读者感受到其不同的美,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课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的时间、地点—→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六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知道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思想感情。《习作1》: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选择一件童年的趣事写下来,并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另外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练习1》:本次练习有五项内容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5、学写毛笔字。研究重点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2、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复习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进一步加深认识。3、重点抓阅读、作文的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4、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5、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课堂教学实施1、以《大纲》和《课标》为指导,在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策略(学习方法习惯)来。2、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3、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4、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中,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5、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习作环境。6、加强写字的指导。教学进度测验安排课外辅导与活动《长江之歌》3月1.2日《三亚落日》3月.3.4《烟台的海》3月3、5《记金华的双龙洞》3月8、9日《习作1》3月10日《练习1》3月11日3月12日1、看地图。听磁带《长江之歌》2、挂图、查找三亚风光的资料。3、收集金华的双龙洞图片。4、收集公共场合中常见的公益用语。重点帮助的学生名单1.51.44.46.2.27.26、11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所教班级现状分析本班共有学生61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30人。学习习惯方面: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许多同学还能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也喜欢看课外书籍。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堂纪律差,有缺交作业的现象。双向细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学习3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2、学会生字21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4、理解课文内容,情感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内容提要《卢沟桥烽火》: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半截蜡烛》:课文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深厚的友谊。《习作2》:本次习作教材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要求提示。要求学生写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自己定个题目写下来。这些事情,有的使我们感到快乐,有的让我们学到知识,有的给我们启发……第二部分是例图。例图中描绘了老师不在教室时,同学们各种“活跃”的表现。《练习2》:本次练习有5项训练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研究重点1、抓好生字词教学,要检查、落实、过关。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还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好习惯。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起学生对国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学习方法习惯)1、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字词”、“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识字”等策略。2、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用心体会,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3、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文字当中,仔细研读品味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句子,感悟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尽量选取当前某个热点问题,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5、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6、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学进度测验安排课外辅导与活动《卢沟桥烽火》:3月15-3月16日《半截蜡烛》:3月17-3月18日《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3月19-3月22日《习作2》:3月23日《练习2》:3月24日-3月25日3月27日1、收集有关“卢沟桥事变”的资料。2、组织学生编排演出《半截蜡烛》课本剧,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学生有一定的创新,着重表现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重点帮7号16号25号29号33号37号43号47号助的学生名单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所教班级现状分析本班共有学生52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2人。学习习惯方面: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许多同学还能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也喜欢看课外书籍。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缺交作业的现象,即使完成作业也是马马虎虎。语文能力方面: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外阅读量少,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差。作文内容不够具体,不会用好词佳句修饰自己的作文,缺少真情实感,显得平淡。双向细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学习2篇课文,两首词,一篇阅读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2、能正确书写11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会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背诵课文。4、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5、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6、从例文中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情感目标1、了解古典名著,体现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2、学习两首词,体会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3、学习寓言故事,从人物对话中使人妙悟得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4、体会文章结构的清晰有序,语言的质朴亲切的特点。教材分析8《三打白骨精》:是歌剧《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的故事情节改写的。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部分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较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9《词两首》:第一首是表现宋代词人李清照早期生活的情景和心境,第二首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习中,学会一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这两首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理解领悟这两首词的内容和意境。10《螳螂捕蝉》是篇寓言故事,从人物对话中使人明白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学会本课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明白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能用“自由自在”“恍然大悟”造句。11《读书要有选择》介绍选择合适读物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结构清晰有序,语言质朴亲切。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质疑,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习作3写读后感:选择感兴趣的篇章,结合生活实际联想、感悟。从中感知读后感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阅读范文,写体会深的部分,联系实际谈感想。练习3: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描写笑的片断,联系生活体验描写笑的不同形式。积累12个描写《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词语。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能力,描述自己心中印象深刻的三国英雄。研究重点1、扎扎实实抓好生字的教学,运用字理、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式识字、理解词义。2、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的内涵,走入文本,再现文本中的情感体验。3、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4、凭借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赏析水平。5、理解“螳螂捕蝉”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6、培养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感悟。7、从例文中学习读后感的写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学习方法习惯)1、扎扎实实抓好生字词教学,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2、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中的情感体会。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悟情,在朗读中理解课文。让学生进入到文本中。4、感悟词中的语言特色,领悟词人的感情5、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读写结合,促
本文标题: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7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