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第五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第一阶段是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下串叶。这是欧洲的“理性主义’在新形势下的普及、成长与充实时期,也是其中某些方面的片面突出与片面发展时期.对战后的思潮进行明确的分期是困难的。但为了便于认识,不妨把它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末。这是‘现代建筑”进入形式上的五花八门时期,也是“现代建筑”的第一代元老开始受到第二与第三代的后起之秀挑战的时期。第三阶段是六十年代末至今,形式各异和各有千秋的“现代建筑’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一支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现代建筑’设计原则的,自称为现代主义之后派”(PostModernism)的思潮正在涌现。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多元论建筑:5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建筑在不同倾向中的表现。多元论: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以获得建筑与环境的个性及明显的地区性特征(包括地理、文化、生活社会等。)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1)、粗野主义:(常使用于纪念性建筑。)时间:50——60年代建筑观:保持建筑的自然特色,混凝土不加粉刷,构件交接直截了当,生硬。代表人物,作品:1、勒柯布西耶:马塞公寓。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2、密森夫妇: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学方案。1954年。3、前川国南:京都文化会馆。4、保罗–鲁道夫:耶鲁大学建筑艺术馆。1959——1963年。5、詹姆斯-斯特林:莱斯特大学工程馆。1959-1963年。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2)、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新古典主义)时间:50-60年代.建筑观:吸取传统建筑的构图方法,比例工整\严谨,偶有装饰,不用柱饰,以传神代替形式.代表人物,作品:1,密斯.凡.德.罗:西柏林美术馆.2,斯东:美国驻印度大使馆。3、雅马萨奇: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3年西北国家人寿保险公司大楼。4、菲利浦.约翰逊:林肯文化艺术中心。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3)、隐喻主义(象征主义)。时间:50年代至今。建筑观: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A、代表人物、作品:a、具象象征:1、肯尼迪环球航空公司侯机楼,E.沙里宁。2、悉尼歌剧院伍重3、某广告公司(望远镜造型)盖里。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悉尼歌剧院OperaHouse,Sydney,Australia丹麦建筑师伍重(JohnUtzon,1918一)的作品,1973年建成。悉尼歌剧院规模庞大,它包括一个2700座的音乐会大厅,一个1550座的歌剧大厅,一个550座的剧场,一个420座的排演厅,还有众多的展览场地、图书馆和其他文化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8000m2,连观众和工作人员在内,同时可容纳7000人,实际是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演出中心。歌剧院的环境位置十分优越,它坐落在悉尼港内三面临海的小块地段上。建筑物外形由大平台上的10对巨型壳片组成,各种房间隐藏在它的内部。这些壳片如同花瓣似的指向天空,构成奇异的造型,给人以美的联想——盛开的花朵,洁白的贝壳,海上的白帆……这座建筑从设计到完工拖延达14年之久,耗资达1.2亿美元,建成后受到人们广泛喜爱,有人认为这座剧院提高了悉尼市在世界上的声誉。有的澳大利亚朋友甚至说,“中国有长城,我们有悉尼歌剧院。”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b、抽象象征:1、柏林爱乐音乐厅:汉斯.夏隆2、美国越战纪念碑林樱。3、公主的“珍珠宫”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代表人物、作品:1、索恩克朗教堂(美)表现材料结构特征和向上的精神。2、安藤忠雄:塞维利亚博览会日本馆。3、波塔——提契诺学派。4、北欧乡土建筑:(继承阿尔瓦.阿尔托的风格。)4)、新乡土或地方主义50年代至今。建筑的构思结合地方特色,适合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使人、建筑、环境较好地融合于一体,起源于阿尔瓦.阿尔托。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建筑主流创作现象。民族的式样和地方的材料(地方形式的屋顶,较粗壮、善于使用砖、木材和是眼、石头。)具有历史感和人道主义特色。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5)、光亮式:50年代至今。大片玻璃幕墙,国际式的延伸。1、第一座全玻璃幕建筑:利华大厦。1953年,SOM。2、水晶大教堂菲利浦.约翰逊。3、波士顿.汉考克大厦。贝聿铭(点状玻璃安装)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6)、探索新型空间和共享空间的创造:10年代至今。约翰波特曼。共享空间的七点手法:1、既有规律又有变化。2、动态的空间。3、水。4、人看人。5、共享的空间。6、自然。7、照明、色彩、观光电梯。中庭空间和观光电梯的利用。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旧金山海亚特旅馆2、亚特兰大桃树街广场旅馆。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开创美术馆空间设计的先河。几何形体构图,空间设计上的技巧。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7)、建筑电讯派。(60年代美国)建筑语言如电报式的语言,强调设备作为硬件,挂在建筑的表面,暴露在外面。詹姆斯.斯特林斯图加特州立美术馆新馆。R.罗杰斯伦敦老埃德大厦1979-1986年。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7年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8)、新陈代谢派:(建筑电讯派在日本的分枝)“插挂式建筑”立体方式,过时建筑可随时撤去。丹下健三:山梨县文化会馆。黑川纪章:中银舱体大楼1972“鸟巢箱”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9)、奇异建筑倾向。荷兰阿姆斯特丹居住公寓。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70年代以后的西方建筑思潮:1)、后现代主义PM(Post-modernism)2)、晚期现代主义LM(Later-modernism)3)、解构主义。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后现代主义思潮:1)、建筑特点:a、起源于60年代后期美国,70-80年代成为美国盛行的建筑流派。b、对正统现代主义派的批判、修正,反现代主义,重情,(人文主义)c、吸取历史传统,用新技术表达变形装饰。历史题材符号化,隐喻象征,大众化,激进的折衷主义,双重译码。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折衷主义————集各种历史,传统形式与一身。双重译玛————既能看重传统,又能看到新技术、新材料。2)哲学基础:人文主义。3)、理论基础:罗伯特.文丘里,1966年《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后现代主义的宣言,其中指出,建筑要混杂,不要纯净;宁要丰盛过渡,不要简单化。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4)、建筑美学观:追求复杂、矛盾性(不完整、不和谐、不统一)与传统美学想对立。1972年,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提出创作大众化欣赏,需要合平民味的建筑。(可以创作丑或平庸的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5)、代表人物,作品:1、罗伯特.文丘里A、费城.栗子山庄(母亲住宅)以非传统方式对待传统。B、普林斯顿大学胡应湘堂:混杂、矛盾的原则。C、老年公寓。2、C.詹克斯1977年《后现代建筑语言》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文丘里母亲住宅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A、历史主义:以非传统的方式对待传统。B、复古、传统与大众:忠实反映传统建筑(历史建筑维修、更新)C、新方言派:(新乡土)D、个性化+都市化=文脉主义E、隐喻+玄学(安东尼奥.高迪米拉公寓)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F、后现代空间非理性混杂暧昧。3、查尔斯.摩尔1978年[美]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4、M.格雷夫斯波特兰市政厅。(符号化表现)1979—1982年。休曼那大厦1982—1985年。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波特兰市政大厦POrtlandBuilding,USA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5、R.斯特恩后现代主义的边缘人。6、J.斯特林[英国]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1983年,多元历史片段的混杂。1、康奈尔大学艺术中心。2、1987年西柏林住宅展————后现代主义建筑汇展(1927年柏林现代住宅展)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6)、后现代主义出现的历史根源:A、新的消费方式的出现:(讲求精神价值取代物质,讲究实用,讲求简洁、经济的消费观。)B、工业文明的负面影响,引起人们怀旧情绪出现。C、人文主义和非理性兴盛。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D、艺术和审美风尚出现新的变化。(寻求刺激,玩弄艺术)波普艺术PopArt大众艺术、拼贴艺术;反映事物和行为再现。行为绘画:表现绘画的行为本身,而不在于绘画的内容。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7)、评价:A、批判了国际式的僵化教条,促使当代建筑探索新的道路。B、不能与现代建筑等价对比,它解决建筑的表面问题,形式问题,历史价值逊于现代主义。C、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修正和变体,是和后工业时代特征结合在一体的。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晚期现代主义科学主义哲学思想1)、特点:A、对现代主义技术方面的补充、扩大、,现代主义在当代的延伸,重技(科学主义)B、现代主义原则下,主张更多地表现时代精神,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和新的表现方式。2)、几种倾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现代造型基础上的革新。1、哈佛大学建筑系馆2、德方斯大拱门。斯普瑞克森andP.安德鲁。1989年3、巴黎音乐城。1990年,包赞巴克B、光技倾向:拉维莱特公园内的球形电影院。C、新现代派倾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1、现代造型+技术构件装饰,虚够架穿插2、R。迈耶:纯净,优雅和谐统一的构图效果,点,线,面的组合、穿插———“白色派”。A协和住宅B、亚特兰大---海伊美术馆1983年。D、高技倾向:1、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1977年,R。罗杰斯AND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R.皮亚诺————技术美学,管道设备全部外挂,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管道,暴露技术构件。2、伦敦来埃德大厦1979—1986年R。罗杰斯。3、西班牙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英国馆1992年,N.格雷姆肖。4、诺曼.福斯特。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80-90年代,建筑高技倾向的表现:1)、运用新材料,新结构塑造墙面a、阿拉伯世界研究院,1987年让-努维尔。B、格雷姆肖水幕墙。2)、精致的构造技术(建造态度)3)、结构表现。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解构主义:构————建筑构图而非结构,建筑形式上的一种处理手法。1)、哲学基础:解构哲学(创始人----德里达)内容:否定事物固有的确定性。反中心、反体系、反结构的整体的哲学。外国建筑史---近现代部分现代建筑(结构主义哲学————强调事物要素的相对稳定关系——
本文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5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