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第二章第三节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原理与美学原理,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植物的生态学要求,色彩美及形式美原理;了解古典园林配置手法及设计时的注意事项第一节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植物造景必须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生存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美,有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植物景观是以园林植物为主要素材构成,能给人们在意识上产生快乐、愉悦情感的景观,园林植物具有自然美,人们在园林绿地的游憩活动产生生活美,而通过运用艺术手段形成美的组合,产生诗情画意,则是艺术美的体现。植物造景是要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有机地结合到园林绿地中去。设计时,首先考虑视觉。根据植物的观赏特性(色彩、形状),运用艺术手法来进行景观创造。借鉴绘画艺术及古典文学来体现诗情画意,注重景观细部的处理,如色彩与形状的搭配,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景观成为一幅具有生命力的动态画。还要考虑嗅觉,东方园林比较重视嗅觉美,传统喜爱的花卉大多是香花类(兰花、牡丹、桂花、白玉兰、茉莉、梅花、蜡梅、玉兰、含笑、栀子、荷花、迷迭香、薄荷、薰衣草、藿香、菊花、水仙、紫罗兰等)。还有听觉(“卧听松涛”、“雨打芭蕉”“滴水石穿”)、触觉(质感)及味觉。赏心悦目的景物,首先是因为色彩动人才引人注目,其次才是形体美、香味美和听觉美。园林中的色彩以绿色为基调,配以美丽的花、果及变色叶,构成了缤纷的色彩景观。不同色彩的“情感”及植物景观表现:红色——热情奔放、喜悦和活力。给人以艳丽、芬芳和成熟感,极具诱目性、诱视性和美感。但过多的红色,刺激性过强,令人倦怠,心理烦燥,故应用时慎重。红花:贴梗海棠、梅、樱花、石榴、山茶、杜鹃、锦带花、夹竹桃、榆叶梅、木棉、凤凰木、扶桑;美人蕉、一串红、菊花、雏菊、鸡冠花、美女樱等。红果:小檗类、多花栒子、山楂、天目琼花、枸杞、枸骨、火棘、樱桃、金银木、南天竹、石榴等。红皮:红瑞木、青刺藤。红秋叶:鸡爪槭、元宝枫、五角枫、茶条槭、乌桕、枫香、黄栌、地锦、小檗、火炬树、柿树、山麻杆、盐肤木、蓝果树等。红春叶:刨花楠、石楠、桂花、臭椿、五角枫等。红色叶:红檵木、红枫、叶子花等。鲜红色给人以热烈活跃感。绿色生命之色,象征着青春、希望、和平,给人以宁静、休闲和安逸的感觉。绿色分深浅,不同的绿色合理搭配,具有很强的层次感。①嫩绿叶落叶树之春色叶。②浅绿叶落叶阔叶树及部分针叶树如合欢、悬铃木、七叶树、鹅掌楸、玉兰、银杏、元宝枫、碧桃、水杉、落叶松等。③深绿叶阔叶常绿及落叶树如枸骨、女贞、大叶黄杨、水蜡、钻天杨、加杨、君迁子、柿树等。④暗绿叶常绿针叶树及花草类,油松、桧柏、雪松、侧柏、麦冬、华山松、书带草、罗汉松等。⑤蓝绿叶白扦翠蓝柏等。⑥灰绿叶银柳秋胡秃子等。紫色——高贵、庄重、优雅之色。①紫花:紫藤、紫荆、紫薇、紫玉兰、紫苑、紫丁香、紫花地丁、三色堇、勿忘我、德国鸢尾、桔梗、木兰、木槿、泡桐、醉鱼草、耧斗菜、沙参、半支莲、美女缨等。②紫果:紫珠、葡萄等。③紫叶:紫叶小檗、紫叶李、紫叶桃、紫叶榛、紫叶黄栌等。八仙花成开于路口,极具诱目性;示意安静所在白色——象征着纯洁、悠闲淡雅,明度最高,给人以明亮、干净、坦率、朴素、纯洁、爽朗的感觉。有柔和感,使鲜艳的色彩柔和。①白花:白玉兰、梨、白碧桃、毛白杜鹃、珍珠花、金银木、白花夹竹桃、白木槿、绣线菊、刺槐、杜梨、珍珠梅、山梅花、溲疏、白兰花等。②白皮:白桦、白皮松、银白杨、核桃、粉单竹、二色茶、柠檬桉等。③白叶:花叶柳、银叶菊、银边六月雪蓝色——为典型的冷色和沉静色,有寂寞、空旷、深远、清凉、宁静的感觉。在园林中,蓝色系植物用于安静处或老年人活动区。①蓝花:瓜叶菊、翠雀、乌头、风信子、耧斗菜、马蔺、鸢尾、八仙花、木蓝、蓝雪花、蓝花楹、轮叶婆娑纳等。②蓝果:海州常山、十大功劳等。橙色——火热、光明、温暖、欢欣。具有明亮、华丽、健康、温暖、芳香的感觉。①橙花:萱草、金盏菊、金莲花、半支莲、孔雀草、万寿菊、金桂、东方罂粟等。②橙果:柚子、桔、柿、甜橙、枸桔、贴梗海棠等黄色——明度高,给人以光明、灿烂辉煌、柔和、纯净感,象征着希望、快乐和智慧。同时也具有崇高、华贵、威严、高雅、神秘等感觉。①黄花:连翘、迎春、金钟花、棣棠、腊梅、黄花夹竹桃、金花茶、栾树、美人蕉、大丽花、向日葵、萱草、黄菖蒲、金光菊、一枝黄花、菊花、金鱼草、紫茉莉、半支莲等。②黄果:银杏、梅、杏等。③黄秋叶:银杏、鹅掌楸、柳树、无患子、槭树、麻栎、栓皮栎、白桦、槐、元宝枫等。④黄色叶:金叶鸡爪槭、金叶小檗、金叶女贞、金叶锦熟黄杨、金叶榕等。⑤黄斑纹叶:金边黄杨、金心黄杨、变叶木、洒金东赢珊瑚、洒金柏等。⑥黄干皮:金竹、黄皮刚竹、金镶玉竹、琴丝竹第二节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学原理,目的是建立生态园林。只有了解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有效地选择植物种类,使所选植物能良好存活、生长,才能保证植物景观的形成。保证植物生命力及形成景观,关键是掌握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关系。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环境因子影响并制约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和制约着完美景观的形成。环境因子与植物的关系是植物造景的基础。不同自然环境中有不同的植物,人工环境中可选择适合环境的具有特殊景观效果的植物材料,也可适当改变环境使其适合植物的正常生长,利于景观效果的形成。1.温度因子与植物景观1)温度对植物景观的重要性温度是植物生存的限制性因子,也是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温度的南北地域差异是造就不同地域特色景观的重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影响着植株个体的生长,影响着景观形成的快慢。2)选择植物材料时主要考查的温度因素①立地温度三基点不同原产地的植物温度三基点不同,植物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正常生长。植物有喜温、耐寒、喜凉等不同特性,应基本满足植物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否则会发生寒害、冻害或热害。②物候期植物生命活动随着自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所表现的季节性现象。如萌芽、抽枝展叶、开花、新芽形成、果实成熟、叶变色、落叶等季相。每年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候期也有一定的规律。植物造景正是利用植物可观赏的物候现象(返青、开花、早熟、叶变色)来创造季相变化景观,而加强园林景观的时序性。③低温春化有的植物需要一定范围的低温才能促进花芽分化。温度对花色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宜的温度花色才艳丽。2.水分因子与植物景观1)水分对植物景观的重要性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代谢都需在水分充分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水直接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也能产生特殊的景观效果。如:雨打芭蕉、雨后新叶、雨后春笋。2)选择植物材料时主要考查的水分因素①土壤湿度土壤水分对植物景观的影响最为重要。水分决定植物的生存、生长发育过程(干旱、水涝);同时可利用不同植物对土壤水分的不同适应性来创造植物景观。植物有水生、湿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不同类型的植物外形、内部结构、抗旱抗涝能力及景观上差异很大。而不同类型的水体(河湖溪潭池沼)的水深、水面、形状上不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进行配置。水生植物:分沉水(金鱼藻)、浮水(睡莲)、挺水(荷)、飘浮植物(凤眼莲)湿生植物:池杉、落羽杉、垂柳、水松、黑杨、枫杨、木芙蓉、重阳木、乌桕、梨、楝、夹竹桃等(宁湿勿干)中生植物:旱柳、水杉(间干间湿)旱生植物:黑松、油松、龙柏、侧柏、臭椿、合欢、棕榈、紫薇、桃、枫香、腊梅(宁干勿湿)②空气湿度阴生植物和耐荫植物要求空气湿度要大。3.光照因子与植物景观1)光照对植物景观的重要性光照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也能产生特殊的光影景观。如”疏影横斜水清浅”。2)选择时要考虑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现代城市高楼林立,地面日照时间和强度较近郊少,直射光少而漫射光多,空气中尘埃多,紫外线少,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植物群落中各层植物所需的光照不同,植物造景时要清楚各种植物对光的需求,合理进行配植,使所选植物得以正常生长。①阳性植物:要求光照充足,不耐荫蔽,不能在树冠下正常更新,群落中处上层。石榴、月季、棕榈、银杏、樱花②阴性植物:不能忍受强光,群落中处中下层或潮湿背阴处。兰花、玉簪、八仙花、一叶兰、常春藤、吉祥草③耐阴植物:光照强时生长好,也能忍受适当荫蔽。樟树、罗汉松、栾树、杜鹃(有的幼时耐阴,成树喜阳)3)光照时间:长日照、短日照4.空气因子与植物景观1)风对植物景观的影响风除可助植物授粉和果实种子传播外,也影响观花观果植物的景观效果形成。有害风如台风、梵风、海潮风、冬春旱风。强山风常使乔木形成旗形树冠(黄山迎客松)要根据植物对风力的抗性来选择适当的景观营造材料。一般地,深根系、枝叶较稀疏的树种抗风力强。浅根系、枝叶密集的树种抗风力弱。2)大气污染与园林景观空气中有毒成分对植物生长有害,但植物抗污染能力不同。在具体选择绿化树种时:污染严重的地域应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进行绿化,然后再考虑景观效果的形成。在居民区应适当考虑种植指示植物。5.土壤因子与植物景观土壤是植物生存生长的基础,选择植物时应考虑:1)基岩种类不同的岩石风化后形成不同性质的土壤,进而生长不同的植被类型,也就形成不同的景观。2)土壤结构城市土壤受污水、建筑砖碴、踩踏等影响,较紧实,孔隙度小,通气排水性能差,植物生长困难。设计时既要考虑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又要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土壤改良和客土栽植。3)土壤PH值不同植物对土壤PH值要求不同。①酸性土植物:PH值6.5以下。适生植物如杜鹃、山茶、马尾松、石楠、吊钟花、栀子花、棕榈科植物、桑科植物、木兰科植物等。②中性土植物:多数植物适生。③碱性土植物:PH值7.5以上。合欢、黄栌、木槿、木麻黄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园林中十分注重土壤的结构、肥力、孔隙度、疏松度,同时采取科学管理,如绿地中常见覆盖有枯枝落叶、碎木片,经腐解后,增加土壤肥力、保水肥能力及土壤温湿度;有自动浇灌系统,为植物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城市景观生机盎然,花草艳美,观赏期长。我们应通过改良城市绿地用土质量,提高园林景观效果。二.形式美原理任何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形式美即是各种几何体的艺术构图。植物的形式美是植物及其“景”的形式,一定条件下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的愉悦感,由环境、物理特性、生理感应三要素构成。形成三要素的辨证统一即植物景观形式美的基本规律。1植物形式美的表现形态1)线条美直线景观,曲线景观。2)图形美规则式,自然式。3)体形美自然体形,人工修剪。4)光影色彩美5)朦胧美雨中花,烟云细柳。植物景观中用直线组合的图案(绿篱、行道树等)可表现简洁、现代、秩序、规则和理性1)线条美曲线则优美、柔和、细腻、流畅、活泼、动感。规则式图形自然式图形2)图形美人工修剪体形自然体形3)体形美4)光影色彩美烟云细柳5)朦胧美3.2形式美的运用植物的形式美要遵循变化与统一、稳定与均衡、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等规范化的形式艺术规律。(1)统一原则(变化与统一、多样与统一)统一是指各景观构成要素在形式、风格、色彩、线条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统一,可产生整齐、庄严和肃穆的感觉。但过分相似又显呆板、郁闷、单调,园林中应统一中求变化,以显示多样性。然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令人心烦意乱,无所适从。所以变化中又要求统一。使人感到优美而自然。线条的统一和色彩和变化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用等距配植同种、同龄乔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具统一感。城市树种规划时,分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基调树种种类少,数量大,成为该城市的基调及特色,起到统一作用。一般树种种类多,每种量少,五彩缤纷,起到变化的作用。在竹园的景观设计中,众多的竹种均
本文标题:第二章第三节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