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复习1、字词2、成语3、课文知识4、课文背诵5、古文、诗词理解6、长城专题一、字词qīqiāo()故弄玄()虚yān()红山ào()潜()艇喏()厂甸()wǎn()转踱()来踱去挟()hǎosǒu()chà()异字帖()诬miè()恐吓()mù()集磅()逮()捕浑欲不胜zān()夜lán()曷()枳()诣()shù()轮台券()门liào()望烽hòu()燧()阿房()dié()楼临洮()延mào()měng()懂绵亘()贫瘠(jí)募(mù)集卫戍(shù)区戊戌(wùxū)变法凋(diāo)零祈(qí)祷捂(wǔ)挟(xié)持惩(chéng)罚眷(juàn)恋卓(zhuō)越萌(méng)发诬(wū)陷月笼lǒng沙寂寥(liáo)造诣(yì)倔(jué)强二、成语•1)风烛残年:比喻老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2)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玄虚,使人迷惑的花招、手段。3)得意门生:感到非常满意的学生。•4)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5)无言以对: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话也回答不出来。•6)壁垒森严:古代军营四周的防御建筑;森严:整齐,严肃。原指军事戒备严密。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7)安居乐业:表示生活美满、安定•8)镜花水月: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9)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10)民怨沸腾:人民的怨恨达到极点,就像水沸腾了一样.•11)无与伦比: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三、课文知识•1、《枣核》选自《美国点滴》,作者萧乾,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通过一位“旧时同窗”,现在的“美籍华人”异常想念旧时院里子的枣树,想在后花园试种几棵的叙写,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伟大民族。枣核是全文的线索,思恋故土,思恋祖国是全文的感情线索。•2、《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3、《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4、《春望》选自仇兆鳌《杜诗详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该诗表现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情。•5、《泊秦淮》选自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作者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诗人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所作的流行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选自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该诗表现诗人雨夜追忆往昔军旅生涯,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也饱含了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7、《过零丁洋》选自《文山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定决心。•8、《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9、《革命诗二首》选自《革命烈士诗抄》。《把牢底坐穿》作者何敬平。《花》作者白深富。四、课文背诵《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五、古文、诗词理解•《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1、首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2、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3、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4、“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1、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但是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2、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1、“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2、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4、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晏子使楚》•(一)字词解释•1、晏子将使楚使:出使•2、谓左右曰谓……曰:对……说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3、习辞者习:熟练辞:言辞•4、今方来方:将要•5、何坐坐:犯罪•6、坐盗盗:偷窃•7、吏二缚一人诣王缚:捆绑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8、齐人固善盗乎固:本来•9、叶徒相似徒:只统•10、其实味不同实:果实•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莫非•12、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才德极高的人•13、寡人反取病焉病:辱•14、晏子避席对曰避席:离开座位(二)译文•晏子将要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左右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言辞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说:“等他来时,我们请求捆绑一个人,从大王的面前走过。大王问:‘干什么的?’我们说:‘齐国人。’大王又问:‘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盗窃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晏子饮酒,饮酒正兴浓时,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说:“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生来是善于偷盗的吗?”曼子离开坐席回答说:“我听说,桔树生长在淮南就结桔子,生长在淮北就结出枳,叶子仅仅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到了楚国就偷盗,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盗窃?”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与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三)内容理解•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环境影响成长(水土异也)。•2、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用自己的话回答)•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3、楚国君臣是怎样安排计谋的?(用自己的话回答)•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4、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5、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6、晏子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其目的是什么?•说明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一来到楚国就偷盗,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盗。反击楚王“齐国人本来就喜欢偷盗”(齐人故善盗乎?)的羞辱。•7、你喜欢晏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勇敢的外交家、不畏强暴、讲话幽默生动、聪明的政治家、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六、专题长城•1、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长城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长城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辽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长城长约13300公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2、谚语、歇后语、成语:(1)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2)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不到长城非好汉。(3)万里长城(原指我国古代修筑的长城,后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或军队,也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或界限)•3、楹联:(1)玉门关联:无边晴雪天山出,不断风云地极来。•(2)嘉峪关联:二崤虎口夸天险,九折羊肠确地难。•4、诗:•A咏史诗·长城唐__胡曾•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B长城【唐】汪遵•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C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5、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定城砖的传说》等一些问题•1、《长城万里行》的作者刘雨田为什么说长城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答案】因为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肉的结晶和智慧的结晶,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亲身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修造长城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和高度的智慧,从而对中华民族的勇敢、智慧和力量有更深的认识;作者经过长城万里行,还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人文资料,增加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总之,长城这部教科书教人怎样做人,怎样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2、翦伯赞在《赵长城(节选)》中说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他为什么这么说呢?你认为建筑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答案】秦始皇从统一后的中国的人力物力造长城,
本文标题: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4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