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学目的:根据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等方面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以科学而正确地理解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教学重点:如何理解人生观、价值观与其关系;如何理解人生环境。教学难点: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人性是自私”的科学剖析。本章重点内容:人、人生、人生观、世界观;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一、世界观与人生观1、人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社会化高级动物,是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主体。(《伦理学大词典》)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几乎都对人的问题具有浓厚兴趣。建于三千多年前的希腊德尔斐太阳神庙前有一石刻的铭文:“认识你自己!”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他认为:“认识你自己”那句箴言的意义,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和更为深奥。追溯起来,人类对于自身的反思,从人类诞生之初就开始了。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司芬克斯”之谜,就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开始。据说,缪斯(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通称)传授给了“司芬克斯”(狮身人面女妖)许多隐谜,其中有一个:什么东西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司芬克斯用此谜与过往的路人打赌,如猜不中将被她吃掉,如猜中她则自杀。结果,直到希腊英雄俄狄浦斯出现,女妖才跳崖身亡,俄狄浦斯的答案是:人。其实,俄狄浦斯在这里只是回答了人是什么,而并没有回答人为什么成其为人。类似的探究还有很多: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人是政治动物;……这些说法都是从人的某一方面来试图说明人是什么,而并没能真正揭示出人的本质,即人成其为人的质的规定性“什么是人”?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費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同时批判了在人的问题上的历史唯心论,特别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把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本质理论的革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反对把神和绝对精神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主张把人作为哲学的对象,称自己的哲学人本主义的哲学,要揭示现实的、肉体的的人的本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同时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经典表述。如何理解这一论断的科学含义呢?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不是表现在现实的、具体的人的身上,而是抽象地存在于人的共同性、统一性之中,即人的类本质。马克思彻底否定了他的观点,认为离开人的存在方式的具体性去谈人的本质是空洞的,没有真实意义的。就是说,求解人的本质,必须把人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具体的社会关系中来考察,才能科学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古代、现代、当代的人;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离开人类的生存环境、历史文化而探讨人的本质没有任何意义。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按照列宁的分法,社会关系可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每一个人从来到世界的第一天,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如果一个人生下来就脱离各种社会关系,尽管他先天具有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躯体,但他决不会具备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人所处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是一个有机体,要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把握。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在诸多的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主要的,它决定着、制约着其他一切思想关系。人的本质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人的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人的本质也不会永恒,它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说:人的本性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而已。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属性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自然属性,指人的生理构造、自然本能,食欲、性欲、自我保存三种基本机能,也是动物的本能。马克思说:人在自然属性上的差别最小,搬运工和哲学家间原始差别比家犬、猎犬小得多。社会属性,指人作为社会生物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劳动、交往、意识、语言、道德等方面。人的社会属性是后天形成的,是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经过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着。历史上也有人试图从人自然属性上寻找人的本质,有人提出:人脑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突出、最主要的特征。达尔文在他的《人类的由来》指出:人与最高级的动物在头脑方面的差别尽管巨大,但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已,不是区别种类的主要区别。他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3、人生有人说,生活是个湖,人生于其中,长于其中,总是不能穷尽它所有的层次;也有人说,生活是个谜,人探寻它、求解它,却永远找不到最终的谜底。的确如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求解这个谜,只是这些解,有的让人满意,有的让人不满意……我们的课程,是引导同学们去科学求解人生的谜,找到正确的答案。当然,正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生,就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的历程。是个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活动及社会意义。人的生命过程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不同,人生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和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不是一般的自然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生的内容丰富多彩,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学习娱乐、劳动创造……无一不属于人生的范畴。人生就是人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矛盾:个人与社会、集体、他人,公与私,名与利,荣与辱,苦与乐,生与死……每个人一生中都始终无法回避这些问题。当然,人生如果离开了这些问题,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人生是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人类与自然一刻不停地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人生依赖于自然,但又可以能动地作用于自然,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向自然界索取人类需要的各种资料。人生是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结成社会关系有组织地进行。因此,人离不开社会,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地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地去被动地适应,主动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人生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和完善过程。人类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能把自身和自然界区分开来,并把自己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认真地改造主观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4、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态度。人生观人人都有,一个人身心发育到了一定的阶段,对人生总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是,我们要讲的不是这种自发的人生观,而是,那种具有理论形态,具有理论意义,正确指导人生实践的人生观。是自觉、系统的人生观。人生观的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人生观的形成是由人所处的社会条件和自身条件多种因素决定的。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人生观的一个首要和基本的问题。人除了每一活动的具体目的外,还有一个总的、根本的目的,即人生目的。回答和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即邓小平讲的“为谁服务”的问题,亦即人生目的的问题。人生价值:是指人活着的一种行为取向,是人的行为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人的一生内心深处究竟相信什么,需要什么,坚持和追求什么,都是人生价值所特有的内容。人生价值由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目的不同,人生价值也不同。一句话,就是什么样的人生有意义。人生态度:指人对人生所抱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亦即对人生形成的较稳定的自我心理倾向。它体现着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生观的实践表现。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既由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决定,又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要解决的是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1、何谓人生目的目的:是行为主体预期达到的行为结果。人生目的:人们自觉意识到的人生的最终奋斗目标,全部人生实践所遵循的宗旨,也是整个生命过程所追求的境界,属于作为主体人的超前意识。“成功的路是由目标铺成的。”在人生的历程中,人为什么生活的问题是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也是当代大学生热切关注的问题。探讨人生目的的涵义及形成,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有深远意义的。2、人生目的的作用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方面,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人生目的又是人生行为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人生目的,人们会注重培养能力、磨练意志、奋发进取、努力拼搏。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道路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3、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具有层次性,马克思主义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人生目的。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崇高的科学人生目的的最高概括。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选择的人生目的。它的基本内容:第一,人民至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满足人民所需。第二,热爱人民,甘当人民老黄牛。对人民极端热情,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第三,维护人民利益,同一切危害人民的行为作斗争。在人民利益受到损失时,敢于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第四,要关心爱护同志。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坦诚地帮助别人。第五,要在具体职业岗位上,练就过硬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实干精神。要把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目的和良好愿望落实在本职工作上。三、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人生态度的涵义态度: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要采取的行动。人生态度:是人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包括人生认知、人生情感、人生意志三种心理要素。人生态度,不是主体人的即时心态,而是稳定的心理定势。面对成功胜利、失败挫折,面对荣辱生死、亲情友情……一种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倾向。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许多事情,有如意的不如意的,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光明也有黑暗。有人在十次奋斗中成功了九次还是不快乐,懊悔那失败的一次;也有人,奋斗了十次,只成功了一次,却在那一次中获得安慰和快乐,这就是人生态度。你属于哪一种?人在一生中总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如果被成功的光环或失败的阴影长期笼罩,那后果可想而知。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有人说,世界观决定人生态度的方向,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的内容,人生信念决定人生态度的稳定,很有道理。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例如,一个人如果不思考人的生命应有
本文标题: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