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第三章数据链路层一习题1,下列不属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A帧定界功能B电路管理功能C差错检测功能D链路管理功能解析:B。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即将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从而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点,数据链路层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应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将二进制比特流组织成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帧;如何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的传输,包括如何处理传输差错,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释放管理。这些功能对应为帧定界,差错检测,链路管理等功能。2对于信道比较可靠并且对通信实时性要求高的网络,采用()数据链路层服务比较合适。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B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C有确认的面向连接的服务D无确认的面向连接的服务解析: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器是指源机器向目标机器发送独立的帧,目标机器并不对这些帧进行确认。事先并不建立逻辑连接,事后也不用释放逻辑连接。若由于线路上有噪声而造成了某一帧丢失,则数据链路层并不会检测这样的丢帧现象,也不会恢复。当错误率很低的时候,这一类服务是非常适合的,这时恢复过程可以留给上面的各层来完成。这类服务对于实时通信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实时通信中数据的迟到比数据损坏更加不好。3在数据链路层中,网络互联表现为()。A,在电缆段之间复制比特流B在网段之间转发数据帧C在网络之间转发报文D连接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解析:B。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备(物理层设备)转变成一条逻辑的传输线路。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为帧,网络层的传输单元为报文,物理层的传输单元为比特,所以A,C都是错误的。而连接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工作是在网络层完成的。4假设物理信道的传输成功率是95%,而平均一个网络层的分组需要10个数据链路层的帧来发送。如果数据链路层采用了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那么发送网络层分组的成功率是()。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A40%B60%C80%D95%解析:B。要成功发送一个网络层的分组,需要成功发送10个数据链路层帧。成功发送10个数据链路层帧的概率是(0.95)10≈0.598,即大约只有60%的成功率。这个结论说明了在不可靠的信道上无确认的服务效率很低。为了提高可靠性应该引入有确认的服务。5在可靠传输机制中,发送窗口的位置由窗口前沿和后沿的位置共同确定,经过一段时间,发送串口的后沿的变化情况可能为()。I原地不动II向前移动III向后移动AIIIIBIIICIIIIID都有可能解析:B。发送窗口的后沿的变化情况只能有两种:1)原地不动(没有收到新的确认)。2)向前移动(收到了新的确认)。发送窗口不可能向后移动,因为不可能撤销已收到的确认。6以下哪种滑动窗口协议收到的分组一定是按序接受的()。I停止-等待协议II后退N帧协议III选择重传协议AIIIIBIIICIIIIID都有可能解析:B。要使分组一定是按序接收的,接收窗口的大小为1才能满足,只有停止-等待协议与后退N帧协议的接收窗口大小为1。7采用滑动窗口机制对两个相邻节点A(发送方)和B(接收方)的通信过程进行流量控制。假定帧序号长度为3,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是7.当A发送了编号为0,1,2,3这4个帧后,而B接收了这4个帧,但仅答应了0,1两个帧,此时发送窗口将要发送的帧序号为(1)______,接收窗口的上边界对应的帧序号为(2)_____:若滑动窗口机制采用选择重传协议来进行流量控制,则允许发送方在收到应答之前连续发送出多个帧。若帧的序号长度为k比特,那么窗口的大小W(3)______2k-1;若滑动窗口机制采用后退N帧协议来进行流量控制,则允许发送方在收到应答之前连续发出多个帧。若帧的序号长度为k比特,那么发送窗口的大小W最大为(4)______。(1)A2B3C4D5(2)A1B2C3D4(3)A<B>C≥D≤(4)A2kB2kC2k-1D2解析:(1)发送窗口大小为7意味着发送方在没有收到确认之前可以连续发送7个帧,由于发送方A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3的4个帧,所以下一个帧将是编号为4的帧。(2)接收窗口的大小也为7,当接收方收到了编号为0~3后,滑动窗口准备接受编号为4,5,6,7,0,1,2的帧,因此接收窗口上边界对应的帧序号为4.需要注意的是,在接收端只有收到的数据帧的发送信号落入接收窗口内,窗口就会前移一个位置,并不是说一定要等到应答,接收窗口才移动,应答其实影响的应该是发送窗口,发送方收到了应答后才滑动发生窗口(不少考生认为此题帧3和帧4没有应答,就不应该、、滑动,导致此题误选B)。(3)当帧的序号长度为k比特,对于选择重传协议,为避免接收端向前移动窗口后,新的窗口与旧的窗口产生重叠,接收窗口的最大尺寸应该不超过序列号范围的一半(参考知识点扩展与深度总结),即WR≤2k-1。(4)2k-1。所以选(1)C(2)D(3)D(4)D可能疑问点:帧序号的长度是3,而且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都不是1,说明应该是选择重传,但是,这样最大发送窗口不应该是4吗?怎么可能取到7?解析:本题前面讲的应该是普通的滑动窗口机制,这个和带有滑动窗口协议的特殊滑动窗口机制应该是不一样的。对于普通的滑动窗口机制来说,不会考虑出错的情况,也就是这道题前面几问很有可能会出错(如确认帧丢失等),造成窗口重叠现象。而后面两问就开始考虑滑动窗口机制采用各种滑动窗口协议,而协议就应该考虑到所有可能出错的情况。前面应该讲过类似的知识,希望考生不要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8采用HDLC传输比特串011111111000001,在比特填充后输出为()。A0111110111000001B0101111111000001C0111101111000001D0111111011000001解析:A。HDLC数据帧以位模式01111110标识每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在帧数据中凡是出现了5个连续的位“1”的时候,就会在输出的位流中填充一个“0”。9数据链路层提供给的3种基本服务不包括()。A无确认的无连接服务B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C无确认的有链接服务D有确认的有链接服务解析:C。连接时建立在确认机制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数据链路层没有无确认有连接的服务。10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后退N帧协议,如果发送窗口的大小是32,那么至少需要()位的序列号才能保证协议不出错。A4位B5位C6位D7位解析:C。在后退N帧的协议中,帧号≥发送窗口+1,在题目中发送窗口的大小是32,那么帧号最小号码应该是32(从0开始,共33个)。因为253326,所以至少需要6为的帧序号才能达到要求。11从滑动窗口的观点看,当发送窗口为1,接收窗口为1是,相当于ARQ的()方式。A回退N帧ARQB选择重传ARQC停止-等待D连续ARQ解析:C。概念题目。12对于窗口大小为n的滑动窗口,最多可以有()帧已发送但没有确认。A0Bn-1CnDn/2解析:B。一方面,在连续ARQ协议中,必须发送窗口的大小≤窗口总数--1.例如,窗口总数为8个,编号为0~7假设这8个帧都已发出,下一轮又发出编号为0~7帧共8个帧,接收方将无法判断第二轮发的8个帧到底是重传帧还是新帧,因为它们的序号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对于回退N帧协议,发送窗口的大小可以达到(窗口总数--1)。因为它的接收窗口大小为1,所有的帧保证按序接收。所以对于窗口大小为n的滑动窗口,其发送窗口大小最大为n-1,即最多可以有n-1帧已发送但没有确认。13下列属于奇偶校验码特征的是()。A只能检查出奇数个比特错误B能查出长度任意一个比特的错误C比CRC校验可靠D可以检查偶数个比特的错误解析:A。奇偶校验的原理是通过增加冗余位来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保持为奇数个数或者偶数个的编码方法。它只能发现奇数个比特的错误。14下列关于循环冗余校验的说法中,()是错误的。A带r个校验位的多项式编码可以检测到所有长度小于或等于r的突发性错误B通信双方可以无需商定就直接使用多项式编码CCRC校验可以使用硬件来完成D有一些特殊的多项式,因为其有很好的特性,而成为了国际标准解析:B。在使用多项式编码时,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预先商定一个生成多项式。发送方按照模2除法,得到校验码,在发送数据的时候把该校验码加在数据后面。接收方收到数据后,也需要根据同一个生成多项式来验证数据的正确性。所以发送方和接收方在通信前必须要商定一个生成多项式。15发送方准备发送的信息位为1101011011,采用CRC校验算法,生成多项式为G(x)=x4+x+1那么发出的校验位应该为()。A0110B1010C1001D1110解析:D。首先根据生成多项式G(x)=x4+x+1得到CRC的校验码为10011,。然后利用短除法来计算校验码,具体流程如图3-21所示,最后余数为1110。110000101010011110101101100000100111001110011000010000000010000000010100000010110000010110100110101000000101001001101110000001110图3-2116为了检测5比特的错误,编码的海明距离应该为()。A4B6C3D5解析:B。知识点讲解中详细讲解过了,检错d位,需要码距为d+1的编码方案。17为了纠正2比特的错误,编码的海明距离应该为()。A2B3C4D5解析:D。纠错d位,需要码距为2d+1的编码方案。18流量控制实际上是对()的控制。A发送方,接收方数据流量B接收方数据流量C发送方数据流量D链路上任意两节点间的数据流量解析:C。流量控制就是要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率,使接收方来得及接收。19流量控制是为防止()所需要的。A位错误B发送方缓冲区溢出C接收方缓冲区溢出D接收方与发送方间冲突解析:C。流量控制就是要控制发送方法送数据的速率,使接收方来得及接收,目的就是怕接收方缓冲区溢出。20在简单的停止-等待协议中,当帧出现丢失时,发送端会永远等待下去,解决这种死锁现象的办法是()。A差错校验B帧序号CACK机制D超时机制解析:D。在一个有噪声的信道中,帧可能会被破坏,也可能完全丢失。这时候需要增加一个计时器,当发送方发送出一帧后,计时器开始计时,当该帧的确认在计时器到时之前到达发送方,则取消该计时器;否则如果在计时器到时,发送方还没有收到该帧的确认就再次发送该帧,这样就可以打破死锁。21使用后退N帧协议,根据下图所示的滑动窗口状态(发送窗口大小为2,接收窗口大小为1),指出通信双方处于何种状态()。发送方接收方窗口序号模式A发送方发送完0号帧,接收方准备接受0号帧B发送方发送完1号帧,接收方接收完0号帧C发送方发送完0号帧,接收方准备接收1号帧D发送方发送完1号帧,接收方接受完1号帧解析:B。滑动窗口的本质是在任何时刻,发送方总是维持着一组序列号,分别对应于允许发送的帧,称这些帧落在发送窗口之内。发送窗口内的序列号代表了那些已经被发送,但是还没有被确认的帧。类似地,接收方也维持着一个接收窗口,对应于一组允许它接收的帧。从图中可以看出,发送方已经发送了0号帧,要发送1号帧。而接收方已经接收完了0号帧,并且对0号帧发回了确认,才使得接收窗口后移到1号帧的位置。(提示:发送方阴影部分表示已经发送的帧,但是没有收到确认;接收方阴影部分表示期待接受的帧。)22假设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进行流量控制,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0~6号的帧。当计时器超时时,2号帧的确认还没有返回,则发送方需要重发的帧数是()。A1B5C6D7解析:B。因为2号帧没有返回确认,当计时器超时时,2号帧及其后面的帧都要重发,因此共有5个帧需要重发。23信道速率为4kbit/s,采用停止-等待协议。传播时延t=20ms,确认帧长度和处理时间均可忽略。问帧长()才能使信道的利用率达到至少50%.A40bitB80bitC160bitD320bit解析:C。根据信道利用率的计算公式,在确认帧长度和处理时间均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信道的利用率与发送时
本文标题:第三章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3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