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自考中国文化导论复习资料
第1页共52页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理解”占25%,“简单应用”占25%,“综合应用”占30%。绪论考核知识点1、文化的定义(简单应用):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单选】(1)文化的核心是(B)(2011.04)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行为文化(2)国内将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又分繁简两类。其中繁者认为文化包括(C)(2010.07)A.精神文化,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C.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D.精神文化(3)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五谷、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生产使中国成为农业发源地之一,马、牛、羊、猪、鸡、犬等家畜饲养已十分普遍。这些表现形式都属于(B)(2010.07)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C.制度文化D.不属于文化范畴4、使人与人之间分别开来的力量中最正确的是(D)(2009.04)A.不同的风俗和习惯B.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C.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D.文化5、人从动物世界脱颖而出的力量是(C)(2009.07)A.工具的制造和使用B.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C.语言符号D.文化【多选】(1)“中国”一词的文化意味有(ABCDE)(2011.04)A.居天下之中B.中央之国C.异于“四夷”者D.文章之盛E.礼仪之邦(2)根据不同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文化可分为(BCE)(2011.07)A.中性文化B.亚文化C.主流文化D.对立文化E.反文化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的八个阶段(综合应用)(2011.07简答题)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包括夏、商、西周。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轴心时代”的说法借自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包括秦、西汉和东汉。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包括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第六阶段:是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隋、唐两代。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年代,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中国文化在此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包括明、清两代。【单选】(1)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是(B)(2012.04)A.秦汉时代B.魏晋时代C.隋唐时代D.宋代(2)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收字最多的字典。(A)A.《康熙字典》B.《四库全书》C.《永乐大典》D.《说文解字》第2页共52页(3)王实甫最著名的剧作是(C)(2010.07)A.《梧桐雨》B.《窦娥冤》C.《西厢记》D.《汉宫秋》4、宋代文化在思想方面的最高成就是(A)(2012.04)A.理学的创立B.上层文化的雅化C.市民文化的勃兴D.文化的精致内敛5、宋代的专业性娱乐场所中设有专供演出的各种圈子,称之为(B)(2011.07)A.茶馆B.勾栏C.酒肆D.瓦舍【多选】(1)考古学家认为中国人的主要来源有(ACD)A.华夏集团B.长江集团C.东夷集团D.苗蛮集团E.黄河集团(2)四大文明古国有(ABCD)(2010.04)A.古代中国B.古埃及C.古巴比伦D.古印度E.古希腊3、理学崇信的人生理想包括(ACE)(2012.04)A.格物、致知B.知行、主静、主敬C.诚意、正心D.天理人欲、道心天命E.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词解释】今文经学:秦火之后,先秦旧籍几乎荡然无存,只有凭老师宿儒的记忆口耳相授,复以汉代通行的隶书文字抄写、整理。今文经学推尊孔,注重发掘微言大义,意在干预政治,好讲阴阳灾异,学风活泼而常失之空疏荒诞。(2012.07)玄学:玄学超越现象而直探本体,其思维方法与经学的注重实际大为迥异,带有浓厚的抽象思辨色彩。(2010.04)3、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综合应用)(2009.04、2010.04论述)答:(1)人文精神:各种论述均表述着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2)伦理精神:中国文化人类群体的伦理秩序,形成了伦理规范以及尊卑、贵贱、亲疏、远近的等级观念,皆以道德的完善为旨归。(3)天人合一: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4)尊君重民:中国多数学派和思想家都程度不同地主张尊君。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一种民本主义的观念。(5)尚中贵和:中者,中庸;和者,和谐。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单选】1、符合“天人合一”思想的言论有(C)(2010.04)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2、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是(C)(2010.04)A.《册府元龟》B.《永乐大典》C.《四库全书》D.《古今图书集成》3、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A)(2012.07)A.《永乐大典》B.《四库全书》C.《红楼梦》D.《古今图书集成》【多选】(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有(ABCDE)(2009.07、2010.07、2011.04)A.人文精神B.伦理本位C.天人合一D.尊君重民E.尚中贵和4、近现代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论争(理解)(1)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引起激烈的争论,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2)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3)东西文化之争;(4)科学与玄学之争;(5)中国社会性质之争;(6)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大讨论,以及当代有关“人文精神”、“复兴儒学”“回归传统”和“学术与思想”的种种争论。第3页共52页第一章人生社会思想考核知识点【多选】1、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理性、重经验、务实际的民族,传统思想中主要探索与论述的是(ABDE)(2010.04、2010.07)A.人生价值B.处世准则C.玄学理论D.社会伦理E.人际关系2、孔子殁后,儒分八家,而最终占主导地位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儒家流派是(BD)(2011.04)A.君子儒B.孟儒C.小人儒D.荀儒E.子游儒1、儒家思想嬗变的四个阶段(综合应用)(2009.07论述)答:(1)先秦儒家:主要说关于个人修身方面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政治方面的治国安邦的原则,富有浓厚的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2)两汉经学:汉代时儒学成为经学,针对经典不同字体和版本,当时出现了古今文和今文经。(3)宋明理学:宋代理学主要指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4)清代朴学: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口号。【简答题】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何不同?(2012.07)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两脉分支,其不同在于: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偏重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天即理”,后者认为“心即理”;前者向外物求理,后者则向内心求理;前者强调“积学成圣”和后天的学习与反省,后者则强调直指本心即知即行的易简工夫;前者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后者则更注重张扬个性人格。【单选】1、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相比附的是(B)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代儒学D.明代儒学2、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五常”与“五行”相比附的是(B)(2011.04)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儒学D.清代朴学【多选】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宋明以来儒学的两脉分支,其不同在于(BC)(2008.04、2012.04)A.前者偏重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B.前者强调“积学成圣”即后天的学习,后者强调直指本心即知即是行C.前者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后者注重张扬个性D.前者向内心求理,后者向外物求理E.前者属于今文经学,后者属于古文经学2、儒家主要代表人物(识记):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周敦颐、二程、朱熹、陆王;清初儒学代表人物: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单选】1、先秦儒家中提出“天人相分”的是(C)(2009.07、2012.04)A.孔子B.孟子C.荀子D.子夏2、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提出“心即理”命题的古代哲学家是(B)(2008.04、2010.07)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王夫之3、明清易代之际,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著名论点的思想家是(B)(2010.04、2010.07)A.王守仁B.顾炎武C.戴震D.章学诚4、继孔子之后被称为“亚圣”的是(A)(2012.07)A.孟子B.老子C.荀子D.墨子第4页共52页5、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A)(2012.07)A.汉武帝B.汉文帝C.汉宣帝D.汉景帝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B)(2008.04)A.晁错B.董仲舒C.贾谊D.司马迁7、历史上被人称为“洛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2012.07)A.陆九渊和王阳明B.程颐程颢兄弟C.朱熹D.王守仁【多选】1、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是(AC)(2009.07、2011.04)A.“仁”B.“性善”C.“礼”D.“天志”E.“尚柔”2、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是(ABD)(2009.04)A.黄宗羲B.顾炎武C.徐光启D.王夫之E.顾宪成3、儒家主要典籍(理解):《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2009.07、2010.07)《论语》为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编辑的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共有二十篇,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观、人生观以及伦理道德思想。《孟子》由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编撰,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章。全书主要内容是记述孟子如何劝说当时的国君实行仁政,从而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可贵的民本思想。《荀子》战国末期荀况及其弟子所著。其内容包括哲学、政治、军事以及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方面,含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春秋繁露》为董仲舒阐述儒家经典《春秋》之书,共十七卷。内容反映了作者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这种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著名启蒙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黄宗羲的政论和史论专著。它的主旨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君只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撰。为戴氏以疏证《孟子》字义来阐发自己哲学思想的著作,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其目的是批判宋明理学。【单选】1、《孟子字义疏证》的作者是(C)(2008.04)A.孔颖达B.朱熹C.戴震D.焦循2、“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指(D)(2010.04)A.《诗》、《书》、《礼》、《易》《中庸》B.《诗》、《书》、《礼》、《大学》、《春秋》C.《诗》、《书》、《礼》、《易》《大学》D.《诗》、《书》、《礼》、《易》《春秋》3、《明夷待访录》是______的政论和史论专著。(D)(2011.07)A.王守仁B.王夫之C.顾炎武D.黄宗羲4、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编辑的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重要经典是(B)(2010.04)A.《礼记》B.《论语》C.《孔丛子》D.《孔子家语》5、《诗》、《书》、《礼》、《易》、《春秋》被列为“五经”是在______时。(B)(2008.07)A.南宋徽宗B.西汉武帝C.东汉光武帝D.北宋高宗6、我国最早、最完备的一部学术史专著《明儒学案》是由______编著的。(A)(2012.07)A.黄宗羲B.王夫之C.顾炎武
本文标题:自考中国文化导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8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