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授课教师刘淑荣课题名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授课班级高三牧班授课时间一课时使用教材《畜禽繁育》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2.理解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3.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4.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教学方法用直观教学、与学生讨论探究、归纳推理相结合。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附:板书设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过程2、试验结果分析(1)正交、反交,F1只表现黄色圆粒(2)F2除出现性状分离,还出现性状重组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亲本基因型YYRR黄圆yyrr绿皱配子的组合方式16种F1配子4种YRYrYryr比例1:1:1:1F2基因型9种表现型4种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证明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正确性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教学过程精巧引入: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谚语“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探求新知: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试验过程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籽粒数31510110832比例数9:3:3:12、试验结果分析提问:通过试验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回答)(1)F1只表现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2)F2除出现性状分离,还出现性状重组提问:这一试验结果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方法:从一对性状(粒色、粒形)入手,看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分离规律:粒色:黄色:315+101=416绿色:108+32=140黄色:绿色接近于3:1粒形:圆粒:315+108=423皱粒:101+32=133圆粒:皱粒接近于3:1(回答:由此可见,从一对性状的角度去衡量这一试验是符合分离定律的。)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讲述:孟德尔假设豌豆的粒色和粒形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黄色和绿色分别由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R和r控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提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如何表示?(回答:纯种黄色圆粒的基因型为YYRR;纯种绿色皱粒的基因型为yyrr)X3教学过程提问:两个亲本产生配子的情况如何?F1的基因型是什么?(回答:根据减数分裂的原理,YYRR产生的配子为YR,yyrr产生的配子为yr。F1的基因型为YyRr。)提问:F1形成配子时,各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随机结合。请同学们思考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几种?比例如何?(回答: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四种,即YR、Yr、yR、yr,比例为:1:l:l:1。)讲述:关于杂种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是发生自由组合的根本原因,也是这节课的难点。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F1产生配子的过程。PYYRR(黄圆)×yyrr(绿皱)配子YRyrF1YyRr(黄圆)F2♂♀YRYryRyrYRYYRR(黄圆)YYRr(黄圆)YyRR(黄圆)YyRr(黄圆)YrYYRr(黄圆)YYrr(黄皱)YyRr(黄圆)Yyrr(黄皱)yRYyRR(黄圆)YyRr(黄圆)yyRR(绿圆)yyRr(绿圆)yrYyRr(黄圆)Yyrr(黄皱)yyRr(绿圆)Yyrr(绿皱)提问:杂种F1形成配子后,受精时雌雄配子是如何随机组合的?请同学们思考F1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多少种?(回答:结合方式有16种。)提问:以上结合方式中;共有几种基因型、几种表现型?(回答:有九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于9:3:3:1。)X4教学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提问:什么是测交?(学生回答:让F1代和双隐性亲本回交,也就是F1代和绿色皱缩豌豆杂交。)教师强调:这是理论上推导的预期测交,即是按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能产生4种配子,它们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请一位同学将上述情况用基因遗传图解表示。学生板书:黄圆F1×绿皱(双隐性类型)YyRryyrrYrF1为母本F1为父本YRYyRr黄圆3124YrYyrr黄皱2722yRyyRr绿圆2625yryyrr绿皱2626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点教师强调重点与难点课堂练习:组间竞赛课下作业:
本文标题: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8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