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纤维素酶研究概述摘要纤维素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细菌、真菌、动物体内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产生纤维素酶的菌种容易退化,导致产酶能力降低。纤维素酶在食品行业和环境行业均有广泛应用。在进行酒精发酵时,纤维素酶的添加可以增加原料的利用率,并对酒质有所提升。由于纤维素酶难以提纯,实际应用时一般还含有半纤维素酶和其他相关的酶,如淀粉酶(amylase)、蛋白酶(Protease)等。纤维素酶种类繁多,来源很广。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结构和功能相差很大。由于真菌纤维素酶产量高、活性大,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关键词:纤维素酶,研究方向,作用机理引言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生物资源,我国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资源总量超过15亿吨。但是,由于降解工艺的不成熟,成本过高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纤维素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成为了研究热点。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可再生资源将会成为能源、化工领域的重要材料。同时,纤维素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粮食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1]。而在这一过程中纤维素酶就要扮演最为重要的那一个角色。纤维素酶的发展纤维素酶的基础研究是从五十年代开始的.五十年代初,选育与培养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方法,特别是纤维素酶分析方法不够完善,而且研究目的也只是消极地为了防止微生物腐蚀木材和纸张制品.进入六十年代后,微生物选育与培养以及纤维素酶分析技术有了迅速的进步。在最初的几年间论文数量呈倍数增长,更不用说现在了。近年来有关纤维素酶的基础研究,包括酶的氨基酸序列、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酶蛋白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以及酶蛋白的基因调控等诸多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到目前为止,登记在Swiss2Protein数据库的纤维素酶的氨基酸序列有649条,基因序列有433条。我国对纤维素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纤维素酶的菌种开发、发酵培养、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以及纤维素酶在纺织、能源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较大进展[2]。在国外于2013-2014年建造了世界首个纤维素酶工厂。纤维素酶是催化纤维素分解生成葡萄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是所有参与降解纤维素的各种酶的总称。自1906年Sellieres在蜗牛消化液中发现纤维素酶以来,纤维素酶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取得了很大进展[2]。现在,纤维素酶的应用已扩展到食品发酵、医药、纺织、日用化工、造纸、工业洗涤、烟草、石油开采、废水处理及饲料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行业前景都十分广阔[3]。纤维素酶作用机理有关纤维素的酶水解机理至今仍未完全研究清楚,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有以下两种典型的观点:Reese等提出C1-CX假说,认为结晶纤维素首先经C1酶作用,形成可起反应的无定形纤维素,然后再经过CX酶作用,形成葡萄糖和纤维二糖,纤维二糖再经陟葡萄糖苷酶作用,形成葡萄糖,即纤维素要经过这几种酶组分共同作用,才一步步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4]。这一理论认为CX酶在C1降解作用后才能进一步水解,但是有研究发现,当把经Cl酶处理过的纤维素去除掉C1酶后,再用CX酶降解,结果发现纤维素酶不能被水解[5]。因此Nisizawa等又提出CX-C1的假说,认为CX酶先作用于纤维素,产生聚合度较低的碎片,C1酶从这些碎片末端开始将其水解成可溶性糖。随后,纤维素酶降解机理研究者将纤维素酶按照功能分为: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及β-葡萄糖苷酶。内切型-β-1,4-葡聚糖酶首先在纤维素纤维内部的结晶区进行作用,随机水解β-1,4-葡萄糖苷键,产生非还原性末端的小分子纤维素,然后外切型-β-1,4-葡聚糖酶作用于这些非还原性末端[5],产生可溶性的纤维素糊精和纤维二糖,最后由β-葡萄糖苷酶水解纤维二糖及其他溶解态的纤维糊精生成葡萄糖[6],纤维素在纤维素酶不同成分协同作用下被转化水解。纤维素酶活性影响因素纤维素酶作为一种蛋白质,其自身的化学特性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pH和温度。酶在水解体系中的解离状态和行为都受到pH的影响,酶分子的活性部位上具有为数不少的酸性或碱性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它们可随着pH的变化而发生解离,呈现不同的正负高价离子或等电荷状态,从而直接影响到酶与底物的亲和力,pH也可以影响纤维素酶的稳定性,进一步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与分离,最终影响整个酶水解过程。温度对酶降解速率的影响体现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时,酶解反应速度加快,随着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酶蛋白变性失活,造成酶解速度的降低。当然影响其降解效率的还不仅仅这些,例如中间产物反馈抑制、预处理方法、纤维素酶成分等等。纤维素酶的应用(一)食品工业:蔬菜、水果加工中,利用纤维素酶,使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发生水解反应,形成葡萄糖等水解产物,使植物细胞壁发生不同程度的软化、膨胀、崩溃等变化,这类反应能够改善果蔬的口感、更易于被人体消化。工业生产上,利用纤维素酶降解果蔬汁中的纤维素类物质,既可以增加其细胞壁的通透性从而利于澄清,又能够提高内容物的提取率,达到节约时间,简化加工工艺的目的。日本文献指出,豆腐渣经过纤维素酶处理后进行乳酸菌发酵,能够生产出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的发酵饮品[8]。酒精发酵工业上,可通过添加纤维素酶分解并破坏细胞壁释放细胞内淀粉,同时分解反应生成的糖则可发酵形成酒精,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和酒精产量。纤维素酶在不影响加工品质的情况下可使清香型白酒酒率提高13%[9]。(二)畜牧业:新鲜饲料利用厌氧微生物发酵能长期保存原料营养,制成了青贮饲料,在这期间加入纤维素酶能补充营养,提高利用率。李静[10]等通过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共同作用于稻草,不仅为稻草的青贮利用提供了可能,更能够提高稻草青贮品质。在反刍动物中,纤维素酶也得到很大应用,李晓东[11]等利用复合酶制剂对羊羔进行试验,在低能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能够显著改善多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纤维素酶存在的问题而且纤维素酶菌种易退化,退化后其产酶力明显降低,其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①经诱变筛选的菌种发生回复突变。②自然负突变。③菌种长时间低温斜面保藏,会在分生孢子上长出次生菌丝,而次生菌丝所形成的分生孢子生命力弱,这可能是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已经有效的把控了。纤维素酶的发现至今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在食品,畜禽生产以及酒精工业等方面有了运用实例,但因受成本制约,仍无法大规模在这些工业流程中使用。未来展望我国是一个饲料资源十分紧张的国家,土地少、人口多,人畜争粮的矛盾十分突出。要保持我国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饲料问题,否则将严重制约其发展。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十分丰富的资源,是800-1200个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因此,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下脚料、秸秆、糠生产纤维素酶添加剂,用于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降低饲料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纤维素酶研究和开发工作。参考文献[1]张隽.纤维素酶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科技视界,2014:145-146.[2]黄国钞,苏雅瑜,李雪晨,等.纤维素酶的应用现状[J].农家科技,2015(8):329.[3]高伦江,董全,唐春红.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7(4):14-17.[4]孙占威.纤维素酶解方式及反应器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6.[5]吕佳华.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D].上海,东华大学,2003.[6]Y—HPercivalZhang,MichaelEHimmel,JonathanRMielenz.Outlookforcdlulaseimprove—ment:Screeningandselectionstrategies.BioteehnologyAdvancesVolume24,issue5,Septem—ber-October2006,Pages452—481.[7]顾方媛,陈朝银,石家骥,等.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微生物学杂志,2008,28(1):83-87.[8]阎训友,刘志敏,史振霞,等.纤维素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4,25(10):140-142.[9]傅金泉.日本应用酶制剂生产清酒的概况[J].酿酒科技,1995,4:57-60.[10]李静,高兰阳,沈益新.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稻草青贮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31(4):86~90[11]李晓东,罗海玲,徐永锋等.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制剂对羔羊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J].中国草动物,2007,27(4):28~29
本文标题:纤维素酶研究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03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