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2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3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性用量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5信托:是指财产的所有人,为了达到其一定的目的,通过签订合同,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6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借助一些短期的,数量化的金融指标作为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效果的传导体和指示器7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将其折合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法方法8财政政策:指政府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手段9财政职能: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10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是国家关于各类银行及其各级银行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划分的规定11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数额中,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12保值国债:在国债发行时已确定利率基数,但为了避免物价上涨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国债利率还随市场的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上涨13保险: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一方面,保险是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另一方面,保险是一种因合同而产生的法律关系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3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各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7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8直接税:指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9间接税:指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10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1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的资金。2量入为出: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3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4教育事业费:主要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视教育经费等。5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6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7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方式。8国家预算: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9、国家决算:是对预算执行的总结和终结。10、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收自支的资金。1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的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12、财政结余: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余额。13、财政赤字: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14、经济发行: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15、财政发行:是指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1、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22、信用:是指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3、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4、民间信用:是指在民间个人之间存在的借贷关系。5、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6、支票:是银行活期存款户向银行开出的,从其账户支付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付款命令书。7、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那里获得的报酬。8、利息率:是本金在一定时期内由此收入的利息的比例。9、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以经营农业和与农业有关的信贷服务,贯彻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政策的金融机构。10、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其经营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的业务。11、派生存款:是指由商业银行的转账贷款或投资而转化形成的商业银行存款。1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用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中必须缴存存款准备金的比例。1、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时所采用的措施和手段。2、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参与有价证券买卖影响和控制市场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一种操作方法。3、基础货币:是社会公众的手持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6、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有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7、人身保险:是指以人的生命或者身体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8、商业性保险:是指保险基金完全通过保险人收取投保人的保险费而组织起来的保险。9、政策性保险:是指由国家补贴保险基金的保险种类。10、金融工具:是指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11、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自己的开户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12、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所有权凭证,代表持有人入股的份数和对企业的所有权。13、外汇市场:是外汇经营机构、中央银行以及个人等从事买卖和调剂外汇的场所。14、通货膨胀:即在货币供给过多,超过经济发展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从而出现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15、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以用于国际支付和清偿国际债务的支付手段和金融资产。16、外汇汇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也就是在外汇市场上用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价格。17、国际收支平衡表:是系统记录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统计报表。18、经常项目:是本国与外国之间经常发生的并且在整个国际收支总额中站主要地位的国际收支项目。19、资本项目:反映以货币表示的国际债权债务的变动,说明资本的国际流动状况。20、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货币经营业的总和,它由经营国际货币业务的金融机构所组成。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职能。2.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既具有_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_的特征。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_“成本一效益”_分析法、_最低费用_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4.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_社会保险_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领域_现金流通和转账结算_领域。6.中央银行是_发行___的银行、_银行__的银行、_政府_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7.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8.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__削减__财政支出和_增加__税收。1.国债具有三个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2.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为标准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3.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大致分为:高度集中分散管理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4.我国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5.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预算)管理体制。6.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37.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8.西方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需求拉上论侧重社会总需求的过渡;成本推动论侧重(社会总供给)的增加。1.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2.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3.“通货膨胀税”是指由于财政赤字发行引起的价格持续上涨,导致有利于财政的价格再分配的现象。4.税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筹集资金、调节经济和监督管理。5.财政支出按与当期社会购买力的关系可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6.复式预算通常包括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7.我国利率改革的目标是银行利率市场化。8.宏观调控的总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职能。2.税收按照税负能否转嫁可分为直接税、间接税。3.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办法是发行国债。4.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分说制。5.我国最早的现代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设立的中国通商银行。6.根据我国目前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要求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之比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7.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以黄金输出点为其界限。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B.经济和政治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的不同。B。课税对象3.()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c.保值国债4.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审查和批准。B.人民代表大会5.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c.赤字财政6.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A.商业信用7.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8.()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B.商业银行9.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同时具备()C.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10.表示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称为()B.贴水1.在财政收入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是()C.M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C.国家政治权力3.财政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的支出是()B.转移性支出4.下列属于公用经费的是()A.公务费5.财政赤字是否具有扩张社会需求的作用,主要取决于()C.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6.()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主要形式。B.股份制7.保险是一种()制度。B.经济补偿8.()是在买进或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以避免汇率风险。D.掉期交易9.一般而言,社会成员中,通货膨胀的受害者是()C.居民10.()是因进出口商品而引起的收支。A.贸易收支1.财政的本质是A.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2.影响财政收入最基本的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3.既承认收入来源管辖权又不放弃居民管辖权,并承认收入来源管辖权优先地位的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家,对国际重复征税通常采取的国内减除方法(D.抵免法4.在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中,对于文化教育等具有社会效益的支出项目应采用(B.最低费用选择法5.建设性预算的收入主要是B.债务收入46.信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环节属于C.分配环节7.我国规定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最低限额是B.10亿元8.信托的基本职能是A.财务管理职能9.以能为投资者带来高水平的当期收入为目的的投资基金是C.收入型基金10.本币汇率下降,则B.有利于出口1.财政分配的依据是C.国家的权力2.影响财政收入最基本的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3.某食品加工企业1月发生以下经济业务:购进设备一台,价款16万元,专用发票注明税款2.72万元;购进免税农产品一批,价款10万元;销售产品收取价款30万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5.1万元。则该厂本月应纳增值税额为B.4.1万元4.财政不再集中企业折旧基金后安排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属于C.积累性支出5.我国国有企业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是B.利税分流6.A.税收管理体制B.国家预算管理体制C.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D.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7.下列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A.商业票据8.我国业务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是C.中国工商银行9.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是C.各项存款10.投保人或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因具有各种利害关系而享有的经济利益,是指保险合同必须遵从的B.可保利益原则四、
本文标题:财政与金融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96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