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语言学 > 语言学概论教案打印稿
1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一、学生对《语言学概论》课程考试的反映1、我考了,太难了。真是的。这门课的老师都变态。出的举例题书里压根都没有,什么义素分析,气死我了。我真想掐死她!!!2、我看了几遍书,觉得很深奥啊,自己又没有找到学习方法,而且我发现前面的有关国际音标,元辅音那些好像很复杂,不知道从何下手。至于重点,不是很清楚,希望考过的朋友指教学习方法,谢谢!3、我是2003年当时还在上大专时报的,中间耽误了几次,现在就剩这一门,已经考了2次了,都不过,我都想放弃了,又觉得可惜。4、考试题目很多都是教辅上的,《语言学概论》一考通或自考通。都还可以。我就靠一考通过的关,这种教辅太好了!!!我只花了两年半时间就考完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26门课程,顺利毕业。自考最重要的就是教辅一定要关注,平是要多做同步训练,考试前三周把预测试卷做一遍。找到临考的感觉。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教辅的重难点提示,很多题目重复考,自考的难度比初中平时期中考试还简单直观,偏重于记忆。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二、复习串讲说明(1)目的:掌握考试大纲所列知识点,顺利通过该门课程的自学考试。(2)必读教材:《语言学概论》(全国自考委组编)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3)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及外语。(4)参考资料:A《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B历年《语言学概论》真题试卷。讲授方法:1、重点讲授与历年真题分析相结合;2、加强训练与指明考试重点相结合;3、教师讲授与学生朗读相结合。三、教材内容及知识逻辑架构1.从课程编排上来讲,教材共9章,第1、7、8、9章分别讲述语言和语言学、语言和社会、语言和心理以及语言学的应用问题;第2-5章分别讲述组成语言系统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这4大子系统的有关问题;第6章讲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的有关问题。2.上述结构内容,就表面看,似乎不算繁复。问题是: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关联?课程作为语言学学科的概论,理论性、学术性、逻辑性都很强,而且比较抽象。同时,从实际的考试命题来看,课程重在对应用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考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不能仅仅流于表面的模糊概念或粗浅认识,而是必须深入体会、系统把握课程的知识逻辑架构,才能真正理解掌握课程的知识内容,从而对灵活多变的各种考题作出自己正确的判断和分析。3.重难点:第2-5章的语音、语汇、语法和语义。学习方法1、全面阅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老师提到的每章重点知识应反复阅读,直到会背。2、记忆与练习相结合。应当以一本有答案的辅导书为依据,对于书中的题目进行练习,要先做题,然后对照答案。3、要学会在晚上的时候,对于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放电影式的回顾。24、要把最近5年的真题试卷对照答案认真做一遍,这一方面能够让自己熟悉题型,另一方面可增加自己的信心。当你在不看书、不看答案的情况下,能够把最近5年的真题都顺利的解答出来,你考试一定会取得成功!如果你仍然不知怎么回答,那么你还需努力!《语言学概论》考试题型一、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明确指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的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韩非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21.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指()A.能指和所指有必然联系B.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不可更改C.对符号的使用是不自由的D.个人不能任意改变已经约定的符号E.符号要强制组合(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2分)26.语言迁移(四)分析题(每题6分,共18分)3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面结构一位昨天才从部队下来的干部或判断分析题:语言的任意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任意改变语言规则。(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3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什么?(六)论述题(每题11分,共22分)36.举例说明句法手段的主要类别。提醒:名词解释、判断分析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举例。二、学习方法1、记住:《大纲》中“识记”的内容和“思考”内容的要点2、练习:至少做五套往年真题(要有答案)3、说课:能看着《大纲》说出主要内容3第二部分内容串讲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一、重点内容1、口语和书面语2、语言和言语3、语言符号★★★4、语言研究有影响的人物第二部分内容串讲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一)口语和书面语1、定义: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是文字出现以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2、关系:(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口语是语言的口头存在形式,书面语是语言的书面存在形式。(2)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许多语言存在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情况。(3)口语和书面语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方面书面语不能记录或完全记录伴随口语的人的表情和体态等,另一方面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有可能积累起比较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4)口语和书面语在基本语汇和语法结构上是基本一致的。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它最终还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严重的“言文脱节”现象在现代社会是维持不下去的。(5)书面语是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可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3、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1)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客观存在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2)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口头存在形式,但许多语言存在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情况。(3)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4、如何理解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答:书面语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二)语言和言语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Saussure)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中首次提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1、定义: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的行为和结果,具有个人特色,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42、区别(1)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言语活动”-“言语”,(2)语言是主要的,言语是次要的。3、意义索绪尔严格区分“语言”和“言语”的目的就是要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三)语言符号1、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如交通管制系统中,红灯表示“不准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黄灯表示“等待”。2、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即是使用声音这种物质实体来表达语言意义内容的一种符号系统。(只有表达语言意义的声音,才是语言符号,即语音。象人感冒时发出的咳嗽声、或者几个人相互约定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咳嗽声,都不能算是语音。因为前者没有代表什么语言意义,后者所代表的意义没有经过社会的约定俗成。)3、能指: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如表示“人”的“rén”。4、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如“rén”表示“人”。5、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的关系(1)“能指”声音(物质实体)(“rén”)→“所指”意义(意义内容)(“人”)(2)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可以比作一张纸,一面是能指,一面是所指。能指离不开所指,所指也离不开能指。6、语言符号的性质①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如表达“书”,在汉语中是“shū”,在英语中是“book”。②强制性和可变性:强制性是指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语言符号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因为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那就互相听不懂了,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可变性是指语言符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不论是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还是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③离散特征和线性特征:离散特征是指语言符号可以分解、可以重新组合。线性特征是指语言符号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语言符号的这一特点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具有重大意义。7、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其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也具有“任意性”,即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的结合也是由社会约定俗成,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联系。不同的语言和方言用不同的语音形式来表示相同的意义,或者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中表示不同的意义,都可以说明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是任意的。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其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是就绝大多数的语言符号的特性而言的。极少数的语言符号如拟声词,另外还有复合符号则都是有理据的。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说人人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可以任意使用和创造语言符号,或任何语言符号都是“任意”的,都是没有理据的,或每个人可以任意改变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结合关系,而是应该理解为单纯的初始的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58、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1)定义: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聚合关系是指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组合关系又叫句段关系,聚合关系又叫联想关系。(2)关系①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或曰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语言研究的两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原则。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好像几何学中的横轴和纵轴,如图(①(②(③三个句子中的每个词依次出现,各自形成横向的组合关系;(④(⑤(6)三栏内的词分别可以在主语、谓语、宾语的位置上互相替换,各自形成纵向的聚合关系。如:④我们⑤爱⑥祖国①我们爱祖国大家讲卫生②大家讲卫生他学英语③他学英语(四)历史上在语言方面有影响的人物1、荀子《正名篇》:“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2、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每一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3、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4、乔姆斯基:生成语法语言和语言学历年真题2012年1月1、语言是一种()P1A.自然现象B.生理现象C.社会现象D.个人现象2、判断分析题:书面语是对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P42011年10月1、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关键区别在于,人类语言具有()P19A.符号的离散性B.发音的多样性C.发音的复杂性D.系统的相对封闭性2、下列关于聚合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P23A.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B.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有机统一的C.聚合关系又可以称为联想关系D.聚合关系就是词的类聚3、简答题: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P172011年1月1、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奠基人是著名语言学家()P33A.赵元任B.乔姆斯基C.海德格尔D.萨丕尔2、判断分析题:语言的任意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任意改变语言规则。()P1563、简答题: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P42010年10月1、区分“语言”和“言语”的主要目的是()P13A.强调在社会环境中研究语言B.强调研究言语的个人特色C.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D.更好地研究书面语2、下列关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P22A.语言成分的聚合类不限于词类B.组合关系仅指前后成分之间的关系C.组合关系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D.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
本文标题:语言学概论教案打印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73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