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215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部分)初步设计编制单位:XXXXXX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XXXXXXXX)XXXXXXX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公共部分)法定代表人:签名:技术总负责人:签名:项目总负责人:签名: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1一、项目概况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米,呈近似长方形状。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二、建筑专业2.1设计依据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8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DJBT-069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6)《建筑幕墙》GBT21086-2007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2.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项目名称XXXXXX建设地点XXXXX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m2)41676.45公共建筑用地面积(m2)5205.00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m2)10995.08容积率6建筑密度(%)55绿地率(%)15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超限子项-达标方式□设计审查■评价评审子项名称与建筑类型建筑高度(m)总建筑面积(m2)节能设计分类绿色建筑等级可选项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酒店、办公99.8541676.45■甲类□乙类□银级□金级□铂金级条文号8.3.7、8.2.3(8)、4.2.19、8.3.3、5.2.38.3.238.2.7、8.2.9、8.2.16(1)项数12113---□甲类□乙类不执行《标准》第8章及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甲类□乙类不执行《标准》第8章---不执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规定,与主体建筑共同执行《标准》第8章执行项中的不适用项说明1、本项目无单元空调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能效比,4.2.8不适用2、本项目无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比,4.2.9不适用3、本项目无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IPLV,4.2.11不适用4、本项目无吸收式冷水机组性能系数,4.2.12不适用5、间歇式空气调节系统控制装置,4.5.11不适用6、本项目无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给水系统,8.3.28不适用7、本项目无公用浴室,5.2.6不适用8、本项目无景观水体水源,8.3.14、8.3.15不适用执行项中的不达标项说明需在后续设计中完善的达标项(条文号)8.2.1人行活动区域遮荫面积比例不低20%;8.2.12屋面绿化二次设计中不应少于屋面可绿化面积的50%;8.3.10二次设计中透水铺装占硬质铺装比例不应低于50%。本工程空调系统、酒店生活热水系统均由业主方另行委托设计,二次设计应满足其以下选项:3.2.11,4.1.10,4.2.2,4.2.4,4.2.5,4.2.6,4.2.14,4.3.1,4.3.6,4.3.7,4.3.30,4.5.3,4.5.6,4.2.19,8.2.16(3),8.3.1,8.3.32.3建筑节能设计说明1节能设计说明1)XXXX项目依据《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甲类建筑: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建筑群,为甲类建筑;2)建筑设计详见单体节能计算报告书(1)各功能房间外窗(含透光门)及透光幕墙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与房间外墙面积比房间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第3.2.113条规定:各主要功能房间应设外窗,其外窗(含透光门)及透光幕墙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房间外墙面积的10%,有效通风面积比小于10%的各主要功能房间,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换气量为2次/h。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判定表(节能报告书详见附表1)(2)西向外遮阳判定西向窗墙比西向窗墙比限值是否设置活动外遮阳活动外遮阳类型遮阳位置说明遮阳控制方式说明0.300.20<窗墙面积比≤0.30(0.30)□有■无------3)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建筑材料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1)外墙节能措施及主要节能材料:厚壁型烧结页岩空心砖(外壁厚≥25mm,孔排数≥7排,孔洞率≥45%)(200mm)+玻化微珠高性能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燃烧性能A级(25.0mm)(2)外窗节能措施及主要节能材料外窗采用隔热铝合金型材(窗框窗洞面积比20%)(6高透光Low-E+9A+6透明),外窗气密性为7级,水密性为3级,隔声性能为4级,抗风压性能为4级,可见光透射比0.72。各主要功能间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满足《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第3.2.11条规定的有效通风面积不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的要求。(3)屋面节能措施及主要节能材料难燃型挤塑聚苯板燃烧性能B1级(厚度详各单体节能计算报告书),构造为倒置式屋面保温系统,实际厚度按保温层的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4)架空楼板的主要节能材料功能转换处楼板采用垂直纤维岩棉板(50mm),燃烧性能A级。泡沫混凝土600烧性能A级(210.0mm)(5)功能转换处楼板主要节能材料泡沫混凝土600烧性能A级(40.0mm)(6)防火隔离带屋面与外墙交界处和屋顶开口部位设500mm垂直纤维岩棉板燃烧性能A级防火隔离带。(7)屋顶透明部分:无4非透明围护结构材料参数表围护结构部位材料名称表观密度(kg/m3)导热系数(W/(m.K))导热系数修正系数燃烧性能等级其它要求屋面难燃型挤塑聚苯板25~350.0301.20B1外墙保温玻化微珠高性能绝热芯材复合无机板3500.0141.40A外墙砌体厚壁型烧结页岩空心砌块(外壁厚≥25mm,孔排数≥7排,孔洞率≥45%)砌体801~9000.3001.00A架空楼板垂直纤维岩棉板1000.0481.30A功能转换楼板泡沫混凝土6006000.1401.50A地面泡沫混凝土6006000.1401.50A地下室外墙难燃型挤塑聚苯板25~350.0301.2B1备注:1、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实际施工厚度)按节能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且最小厚度不得小于50mm。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以上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满足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关于加强民用建筑保温隔热工程防火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建发﹝2012﹞74)号要求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5透明围护结构材料参数表围护结构型材玻璃传热系数W/(m2·K)物理性能等级类型太阳得热系数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隔声保温外窗隔热铝合金型材6高透光Low-E+9A+6透明0.432.9073445凸窗隔热铝合金型材6高透光Low-E+9A+6透明0.432.9073445(9)建筑防结露计算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结露设计主要依据围护结构各部位的保温构造,通过结露验算来判定各部位是否会发生结露。主要包括:热桥、屋面、与土壤接触的地面、地下室外墙,具体详见节能计算报告书。围护结构各部位结露验算结果部位热桥屋面地面地下室外墙是否结露否否否否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判定权衡判断计算结果表楼栋设计建筑计算(kWh/m2)参照建筑指标限值(kWh/m2)酒店、办公45.8846.625)保温材料与主要结构构造措施楼地面保温材料采用泡沫混凝土时,保温隔热层与楼地面面层之间的水泥混凝土结合层厚度不应低于40mm,且水泥混凝土结合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的φ6.5mm钢筋网片,保温隔热层抗压强度达到1.2MPa以上后,方可进行水泥混凝土结合层施工。架空楼板构造措施:板材保温层采用丝径0.9热镀锌钢丝网,网孔12.7×12.7,φ7塑料膨胀锚栓固定,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基层为混凝土时,锚栓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当建筑楼地面保温层采用的全轻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LC15级时,保温层与面层之间应设置水泥混凝土保护层,水泥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mm,层内应设置间距不大于200mm×200mm的φ6mm钢筋网片。62绿色建筑设计说明1)节地与场地规划选址(1)X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获得相关部门书面认可。(2)项目场地安全,不存在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无含氡土壤,无电磁辐射危害,无有毒物质危险源,场地的防洪设计符合现行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项目选址非:■文物古迹;■自然水系;■古树;■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不应违反的保护区规定内容。场地无■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含氡土壤;■电磁辐射危害;■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2)场地的生态修复及表层土的利用情况,场地是否进行生态修复:■是;□否。挖方表层土是否利用:■是;□否。生态恢复措施:■最大多样性法;保护回收利用场地表层土。(1)本项目建设时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为充分利用有机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的表层土壤。项目施工阶段,景观专业考虑将表层土壤进行存放,用于后期建筑景观绿化用土,维持生物多样性。(2)在建设项目后期,采用生态恢复的措施,保证项目场地内绿地率达到15%以上,且绿化植物采用乡土植物,项目场地内采用乔木、灌木、草皮等复层绿化的措施。3)场地交通:行距离500m内有公共站点:■是;□否。步行距离800m内轨道交通站点:□是;■否。■地下车库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车库出入口设置在远离商业主入口出,停车设施不挤占行人活动空间,避免扰人活动。■合理设置出入口并设置便捷的步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且与建筑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设置居民步行5-10min可以到达的公共服务设施。本项目交通便捷,距离建筑主入口步行距163m处有一处公交站点,共计有2条公交线路,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有邮局、银行营业网点、餐馆、理发店、宾馆、药店、书店等公共服务7设施,步行5-10min即可到达。主要车行、人行出入口与万寿路和北面的万寿支路相接。车行出入口在万寿路和万寿支路上分别开口与市政道路相接,在西面进入地下车库。整个小区内部道路能够合理的人车分流。市政道路基础条件相对成熟,周边有公共交通车停靠点以及停车设施设计,使项目的交通便利。4)地下空间利用方案:地下设置3层停车库,面积为:10995.08m2;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地下建筑与用地面积比为211.24%。项目场地内采用了大量的透水地面(透水混凝土及透水砖),架空绿化,实土绿化,场地采用植草砖,可做功能变化,平时用作集会场地。5)建筑的公共性、共享性:(1)建筑内部的商铺可对外出租,对外开放营业。(2)建筑周边有便利的公共服务
本文标题: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21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5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