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基督教思想史作业颜乐园1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明清之初,进入中国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高峰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传播“天学”,对于世界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利玛窦就是这些传教士中最著名的一个。没有一个西方人在中国的影响有利玛窦那么大,他被尊称为利西泰,被明末士人视为西方的儒者,得到万历皇帝的召见。实际上他到中国的真正目的是传播天主的,但他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胜于有限的传教成绩。利玛窦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出生于意大利的马塞拉塔城,从少年时代开始就进入本城的耶稣会学校学习。十六岁到罗马学习法律,同时在耶稣会主办的学校继续学习哲学和神学,师从著名数学家学习天算。十五、十六世纪正值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的世纪,各基督教团体也急欲使亚洲等地区成为新兴的“福音”之地,因此组团招募人员剩远东传教,利玛窦自愿加入传教团体,万历五年(1577),他报名参加耶稣会往印度传教的教团。在葡萄牙候船期间,他进入耶稣会士训练东方传教团的中心高因利盘大学短暂学习。至此,他已拥有了丰富的神学、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知识。利玛窦于万历十年(1582年)抵澳门,后在广东及南京、南昌、苏州等地传教。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他同另一耶稣会士庞迪我,由南京来到北京,向皇帝献上天主像、圣母像、圣经、十字架、万国地图、自鸣钟、西洋琴等诸方物。明神宗大喜,即留利玛窦住在北京,于宣武门内赐给房屋,并允许设堂传教,生活所需皆由朝廷供给。此后,利玛窦遂寄居北京几十年,至万历三十八年病死,年五十九岁。明神宗赐葬地于北京阜城门外滕公栅栏,以后这里又建教堂,成为北京传教士公墓。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根据中国情况,开创新的传教方式,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的传教方式主要有三条。第一,走上层路线,与官僚士大夫交接,结识公卿及大儒学者等,并且争取皇帝的支持,因而得以在中国立足。第二,随从中国风尚,以减少传教的阻力。如学习中国语言,读儒家书籍,改穿儒服,又以儒家经典来解释基督教教义,力图说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相通,甚至不惜修改教规,允许教徒祭天、祭祖、拜孔等。中国基督教思想史作业颜乐园2第三,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以此作为传教的门径,由于这些科学知识有益于实用,可补中国之不足,因而得以取信于士大夫,见重于当局,徐徐引人入教。利玛窦开始了广泛的传教活动,他们的足迹上至达官贵人的府邸,下至穷乡僻壤,大量发行教义的宜传物。万历三十五年(1607),在北京的教徒已有四百多人,徐光启、李之藻等著名人物也受洗礼入教。各地的抗议活动依然此起彼伏,两种文化的冲突仍在继续。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月,利玛窦因病在北京去世,万历皇帝在北京拔出一块基地,利玛窦今天依旧长眠于北京阜城门外。利玛窦之死并没有停止传教士们传教的步伐,天文、历法、地理、医学、水利各种西方学术著作被翻译到中国,利玛窦本人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测量法义》,与李之藻合译《浑盖通宪图说》、《同文算指》等书,带给中国人新的思维方式。中国的文化也借由传教士之笔传到欧洲,影响所及使得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文化大师认为中国是理想的乐园,直到清初乾隆实行严格的锁国政策,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为世界文化史添上了灿烂的一页。基本传教策略:融会儒学,借儒学巧妙地传布基督教,并有力打击佛教等宗教:补儒及合儒、附儒、超儒政策。1、驱佛2、补儒————融合交会、消减冲突,互为补充利玛窦不像一些神学家只关注基督教伦理的纯洁性,而他在不违背基督教原理情况下,更学会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相融合。对不同的民族采取响应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让被帮助的人更好的认识基督教。所以在融会与碰撞之间,基督教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慢慢扎根。————善于实践,方式灵活3、合儒————善用基督教教义去附会儒家文化学说,遍读中国经书,熟悉中国礼节。借中国文化传播西方基督教思想,谦卑谨慎的态度成功实现补儒与合儒。————勇于突破旧有冲突模式中国基督教思想史作业颜乐园3神学四年级:颜乐园2015年6月19日
本文标题: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6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