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说课稿《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说课稿】执教人:20091231班张光双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2、明确小说的结构层次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菲利普夫妇,于勒,“我”,4、明确小说的主人公5、把握小说的主旨教学重点:1、明确小说的结构层次2、明确小说的主人公教学难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尤其是菲利普夫妇,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课型: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2、明确小说的结构层次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菲利普夫妇,于勒,“我”,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同学们从上学到现在,一定写过不少《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一类的作文吧,那么大家想不想看看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是如何写这类作文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同学们,这篇小说名为《我的叔叔于勒》,仅从这个题目上来看,你们大家觉得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呢?【请这位同学回答】【估计答案:于勒;学生如果回答为其他答案则追问为什么】【如果学生在下面喊出于勒这个答案的话,就可以很顺利的继续】那么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不是于勒呢?下面让我们像大侦探福尔摩斯一样,去调查小说的真相,找出小说的主人公。环节一:积累字词(预计用时:10分钟)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并且弄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板书:拮据栈桥牡蛎撬开褴褛煞白诧异)【板书完成之后到下面去观察同学完成的情况,估计大多数都完成了的时候,叫停】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很仔细,下面请这位同学读读黑板上的词。(学生读)他读得对不对?【如果读得很对,就表扬,并请同学把这些字词积累下来;如果出现了读错的情况,就再请同学纠正错误,然后要求同学们把字词积累下来,尤其是第一位同学读错了的词】环节二:分析结构层次(预计用时:20分钟)我们都知道一个故事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学生能说就说,不能说就由老师提醒着说)那么现在我们就用这四个部分来看这篇小说应该怎样来划分结构层次。同学们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再次朗读课文并讨论应该怎样划分,五分钟后告诉老师答案,开始。(注意到小组巡查,了解进度,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板书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大家都在积极开动脑筋讨论问题,我看了看,很多小组都已经划分好结构层次了,我们一起来分享学习成果吧!哪个小组先推荐一名代表来发表你们小组的看法?【同学回答后根据正确情况决定是否再请同学回答,完全正确了,则再询问一个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就可以了:如果出现错误,则请另外小组来回答,大概三组,用不同意见地方的组织同学们讨论决定】嗯,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下面让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我们讨论的结果。故事的开端(1-4)盼望于勒:故事的发展(5-19)赞扬于勒;故事的高潮(20-44)遇见于勒;故事的结局(45-46)躲避于勒。(补充完整板书:故事的开端(1-4)盼望于勒故事的发展(5-19)赞扬于勒故事的高潮(20-44)遇见于勒故事的结局(45-46)躲避于勒)环节三:明确小说的主人公(预计用时:15分钟)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老师之前提的一个问题:小说的主人公是谁?通过阅读小说后,同学们现在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呢?(请这位同学回答)【如果马上明确了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的话,就继续讲;如果不能立刻明确时,就再请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原因,最后得出结论】现在我们明确了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那么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物的形象。莫泊桑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来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有关菲利普夫妇的语言、行动、表情的句子,并说明这些句子揭示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活动,刻画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比如说,老师找到的是第22段,“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的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表现了父亲壮阔气,好虚荣。【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到下面去巡查学生的进度】【请同学回答问题,小说中有关菲利普夫妇的语言、行动、表情的句子很多,鼓励同学们找得越多越好,这一部分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可以请三个以上的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下面老师把同学们的答案总结一下,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爱慕虚荣……(一边总结一边板书,内容【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爱慕虚荣……】)当然同学们还可以找到很多这一类的形容词来形容菲利普夫妇。同学们要仔细揣摩这种写作方法,并灵活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去。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课时二课程目标:1、探讨不同的人对于勒的态度的不同2、明确小说的主人公3、把握小说的主旨4、拓展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篇短篇小说,下面有哪位同学向老师复述一下小说的大致内容呢?好,这位同学来说。(请同学回答,如果第一个学生说的很好就继续讲,如果讲的不是很好的话,就再请一名同学说)看来同学们对小说的大致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好!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继续学习这篇小说。(预计用时:5分钟)环节一:探讨不同的人对于勒的态度(预计用时:15分钟)1、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可以说是由于勒的穷——富——穷引起的,其根源就是(金钱)(学生接下面的内容)但是他们那种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本性却是不会改变的。2、“我”对于勒的态度同学们读了小说后发现了小说中的“我”是谁没有?请这位同学回答。【同学回答,是约瑟夫,如果同学一下子就能确定“我”,就继续往下讲,如果不能,则引导同学们看小说的第23和38段】那么“我”对于勒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在小说的题目中就已经给出答案了,“我”认为于勒是(我的叔叔)【学生接下面的内容】对!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把小说中“我”对于勒的称呼划出来(稍作停顿)是什么?【于勒叔叔】【同学说】,有没有因为于勒的穷或者富而有所不同呢?【没有】【同学说】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同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老师也不给予总结,只是把同学们出现的偏激的观点或者错误的观点指出就行了】(请两到三个学生回答)2、我们对于勒的态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于勒呢?同学们是怎样看待于勒这个人的?(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同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老师指出并纠正同学出现的偏激的或者错误的观点】(请两到三个学生回答)好,下面老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观点,于勒当初的浪荡行为应当批判,后来贫困潦倒,成了一个流浪汉,在船上买牡蛎,像个乞丐,也值得同情。他的行为、命运、遭遇,都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总结的内容要包含学生回答的很好的观点】【这里是否可以加入内容,教导学生对待人的态度?】环节二:明确小说的主旨(预计用时:8分钟)好了,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学习和分析,同学们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可以请一到两个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总结一下同学们的答案,这篇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的态度的反复无常,揭示了在金钱万能的腐蚀下精神的堕落,揭露和批判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的主题是需要同学们记下来的,同时老师又不会板书到黑板上去,所以,这里要说的慢一些,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重复一遍】环节三:拓展下面请同学们看到小说的结尾,小说的结尾处写到“我”自作主张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你们如何理解“我”的这种做法?(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同学可以畅所欲言,答案可以是这样的:“我”的行为与冷酷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示了他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希望与理想。】(不一定要把同学引入到这个层面上去,根据同学的回答来安排)(预计用时:5分钟)下面老师给大家补充一点材料,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我”的行为。课本中选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删去了原文的开头和结尾的。【把印好了开头和结尾部分内容的资料准备好,随机请同学读】请这位同为读一下原文开头部分一个白胡子穷老头向我乞讨小钱,我的同伴约瑟夫.达弗朗斯竟给了他五法郎的一个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他于是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是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讲给你听,事情是这样的:好的,谢谢这位同学。请这位同学读一下原文结尾部分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以后您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这样选好不好,为什么?同学们课后可以讨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只是给学生留下思考而已,也许能成为课后的谈料】(预计用时:6分钟)同学们读完这篇小说后是不是急于想知道这个故事接下去会怎样发展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课文的节选部分来改写大师的作品,好不好?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本文标题:说课稿《我的叔叔于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30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