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遗传与进化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这种染色体状态表示已发生()A.染色体易位B.基因重组C.染色体倒位D.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2.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A.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产生的变异均对生物有利C.都能产生新的基因D.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3.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2n=24)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在Ⅰ过程中某时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最多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于Ⅱ过程中C.一个A细胞产生的C细胞染色体组成有212种D.该哺乳动物一定为雄性个体4.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B.黑光×白粗→25黑粗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5.假定五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A.1/32B.1/16C.1/8D.1/46.如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7.细胞增殖过程中DNA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下图为青蛙卵巢中细胞在某一时期的分类统计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组细胞的形态大小都相同,全部为卵细胞B.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过程的细胞只存在于丁组C.乙组的每个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丙组细胞中正在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完成后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8.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PF1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16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9.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录时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C.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能转运多种氨基酸10.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引起的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C.三氧化二砷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11.有关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的表述,正确的是()A.F1产生四个配子,比例是1∶1∶1∶1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C.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12.下列关于人群中白化病发病率的调查叙述中,正确的是()A.调查前收集相关的遗传学知识B.对患者家系成员进行随机调查C.先调查白化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再计算发病率D.白化病发病率=(患者人数+携带者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1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b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A.9/16B.3/8C.3/16D.1/814.在某一森林中,由于真菌感染几乎使所有橡树树皮颜色变黑。科学家研究病树时发现一种生活在橡树上的蛾种群的颜色也由淡褐色变成黑色。下列对蛾种群颜色变化的合理解释是()A.蛾种群产生了黑翅变异以便更好地适应橡树颜色的变化B.真菌不仅感染了橡树,还感染了蛾种群C.当橡树变黑时,蛾种群中黑色蛾更适合生存D.真菌引起橡树和蛾种群发生了基因突变15.下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C.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6.原核生物某基因原有21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210对碱基(未涉及终止密码子改变),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蛋白质相比,差异可能为()A.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不变B.少一个氨基酸,氨基酸顺序改变C.氨基酸数目不变,但顺序改变D.氨基酸数目不变,顺序也不变17.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的简单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如色氨酸。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化反应的某一步骤不能进行,而致使某些必需物质不能合成,它就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某科学家利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后,得到4种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体。已知A、B、C、D、E是合成色氨酸的中间体,突变菌株甲~丁在无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仅添加A~E中一种物质其生长情况如下表(“+”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ABCDE甲突变菌+-+-+乙突变菌--+--丙突变菌+-+++丁突变菌--+-+分析实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突变是定向的C.可以用野生型大肠杆菌获得突变体,也可以利用突变体获得野生型大肠杆菌D.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B→D→A→C→E18.下列各图为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B.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两条染色体C.丙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D.丁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19.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正确的选项是()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B.②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C.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而直接控制性状D.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形成的mRNA、蛋白质一定会改变三、非选择题(共54分)20.(6分)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遗传定律。(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原因(4分)21.(10分)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2。据图2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和___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一)培育转基因植株: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Ⅱ.植株乙:________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植株甲: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____。(三)推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2.(10分)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1)该物种基因组测序应测________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2)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应选择________做母本,得到的F2代中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3)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4)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提示: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预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23.(7分)(2011·浙江理综)以下为某家族甲病(设基因为B、b)和乙病(设基因为D、d)的遗传家系图,其中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2)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Ⅲ2与一男性结婚,生育了一个患乙病的女孩。若这对夫妇再生育,请推测子女的可能情况,用遗传图解表示。(3)B基因可编码瘦素蛋白。转录时,首先与B基因启动部位结合的酶是________。B基因刚转录出来的RNA全长有4500个碱基,而翻译成的瘦素蛋白仅由167个氨基酸组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时,一个核糖体从起始密码子到达终止密码子约需4秒钟,实际上合成100个瘦素蛋白分子所需的时间约为lmin,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B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C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________为终止密码子。24.(9分)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1)杂交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观察统计: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入下表。野生型突变型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雄性小鼠A雌性小鼠B(3)结果分析与结论: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遗传与进化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9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