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跨国银行管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1、何谓跨国银行?跨国银行发展对国际金融关系影响分析。跨国银行: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由设在母国的总行和设在东道国的诸多分支机构组成。】基本特征:拥有广泛的国际网络;经营广泛的国际业务;从全球目标出发采用全球经营策略;实行集中统一的控制--p1跨国银行发展对国际金融关系影响分析:--p3一、扩展了国际金融关系的联系渠道1.跨国银行使各国金融市场开发程度提高2.跨国银行使各国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加快:跨国银行占欧洲同业拆借市场离岸市场80%,国际债券市场3/1,外汇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1/2.3.跨国银行使各国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增多传统跨国银行—在岸金融市场—1.国内金融市场2.国际贸易需要3.商业银行存贷业务现在跨国银行—离岸金融市场—1.欧洲货币市场2.官方金融机构3.非商业银行业务4.金融衍生品交易二、突出了国际金融关系的不稳定性1.跨国银行违约风险与国际金融关系的不稳定性(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2..跨国银行货币风险与国际金融关系的不稳定性(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3.跨国银行道德风险与国际金融关系的不稳定性(巴林银行倒闭)4跨国银行流动性风险与国际金融关系的不稳定性(亚洲金融危机)三、加大了国际金融关系协调难度1.降低了单个国家对银行监管的效率(离岸业务的开展)2.加大了国际监管合作难度监管过程中的两难境地在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方面存在较大缺口监管机构和跨国银行之间存在不对称性现有监管方法缺乏可操作性监管范围的不完全性四、改变了国际金融关系的力量结构1.改变了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地位:美国—日本—英国和欧洲2.调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3.调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IMF2009年4月期《世界经济展望》概要金融危机从先进经济体猛烈和迅速地蔓延到新兴经济体,金融联系是主要的传播渠道。金融压力指标金融危机传播的程度与先进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金融联系的深度有关,尤其是通过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方面与西欧国家间的密切联系是新兴欧洲国家发生严重金融动荡的重要原因【跨国银行的积极作用:1。提供了更广泛的金融服务;2.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3.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4.促进了国际融资的发展;5.提高了金融市场运行效率;6.在国际收支中发挥作用;7.便利相关情报资料的搜寻跨国银行的不利影响:1。引发国际金融动荡;2.削弱各国货币政策影响力;3.导致全球通货膨胀】2、根据近五年的国际大银行排名变动情况,分析跨国银行近年来的发展态势。2006:(一)一级资本回报率再创新高,(二)税前利润增长率下降,但税前利润总额又创下新记录,排名表上的银行利润已连续几年增长,但增长率逐年放缓。(三)一级资本与总资产的增长率均有所下降,尽管全球许多市场的信贷资产,尤其是零售信贷有较大增长,但总资产增长率与前两年相比仍然呈大幅下降趋势。(四)欧盟的银行延续了去年的强势,这主要得益于欧盟总体的强势增长、德国的经济复苏和欧洲大陆的业务扩张。在欧盟25国中,英国银行的盈利能力最强。(五)美国彰现“美国效率”。在全球前25家银行中,5家美国银行用占比相对较小的资产创造了占比相对较大的利润。美国银行的资本回报率远远高于去年和今年的平均水平,显示了极高的效率。2007(1)利润强劲增长。07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的税前总利润达到创纪录是2000年度1000强税前总利润的三倍;(2)盈利水平大幅提高。2007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平均资本利润率达到23.4%(3)资本实力快速扩张。2007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的总资本达到2266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8.4%,这一增速是2006年度仅仅温和增长3.7%的5倍;(4)资产规模继续扩张。2007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的总资产规模达到了7423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6.6%,是2006年度增速的三倍;(5)亚太区银行前景看好。2007年度,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区总共有174家银行上榜,比上年增加了11家,总资产增长了16.2%,总资本增长了26.8%,总利润增长了20.2%,比较而言,亚太区银行显示出良好的可持续性。2008美国的银行在全球舞台上的表现似乎蒙上了一层阴影。美国核心银行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上榜的银行数减少美国银行表现不佳,欧洲银行也显现颓势。欧盟国家银行保持了其利润占榜上所有银行总利润的41%,但是经济前景的暗淡使得欧洲银行不被看好。此外美国的次贷危机将继续影响发达国家市场。但是许多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金砖四国)相对而言受影响较小。这四国的银行和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银行正在缓慢而稳定地展现其影响力和日益增长的实力。2009金融危机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尤其引人注目(是主要特征),利润总额下降了85.3%,,资本回报率(ROC)下降。虽然银行减计了大量损失,但这些银行已经获得了注资——通常来自政府的支持——这导致全球1000家大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总额上升。很明显,银行资产的超速增长已经被看作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缘由。在今年的榜单中非常突出的现象是,银行业的旧有格局依然如故。虽然中国与西班牙的银行的盈利能力表现最佳,但西方国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依然主导着榜单的上游,其排名的提升主要得益于由金融危机引起的银行并购。由于成功收购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惠集团,JP摩根从去年的第四名一度跃升至榜首。美国银行也凭借成功收购美林证券而稳坐第二。花旗集团排名第三,苏格兰皇家银行则由于巨额的亏损位列第四。去年排名榜首的汇丰银行今年跌至第五位,尽管如此,在排名前五的银行中,它是唯一一个没有接受政府救助的银行。《银行家》估计,如果接受政府的救助贷款,汇丰银行将排在第三位。《银行家》的排名显示,全球最具盈利能力的前五位银行均来自中国和西班牙。工商银行凭借去年213亿美元的盈利获得全球最具盈利能力的银行称号。中国建设银行位列第二,盈利为175亿美元;西班牙国际银行排在第三,盈利为158亿美元;中国银行位列第四,盈利为126亿美元;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排在第五,盈利为96亿美元。英国汇丰银行和巴克莱紧随其后,盈利分别为93亿美元和89亿美元。2010:美国银行通过在金融危机中收购美林,超越摩根大通,成为全球资本实力最强银行。来自新兴市场的银行持续增长强劲,资本排名第七的中国工商银行成为世界上最盈利的银行。中国共有84家银行跻身全球千家大银行之列。排名200620072008200920101花旗集团(美美国银行汇丰控股公司摩根大通公司美国银行2汇丰控股公司花旗集团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公司3美洲银行(美国)汇丰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集团花旗集团4摩根大通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摩根大通公司苏格兰皇家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5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摩根大通公司美洲银行汇丰集团汇丰集团6农业信贷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美国富国银行美国富国银行7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中国工商银行8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巴黎银行9瑞穗金融集团中国银行中国银行法国农业信贷集团桑坦德银行10西班牙国家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巴克莱银行从现在起全球金融世界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为欧美所统治,而是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走势,会出现更多背景多元的市场竞争者。正如《银行家》杂志所言,这一场全球游戏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新的世界秩序将展现银行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前20年:“重心东移”或可概括至少过去20年来全球银行业的变化,而20年后这一格局将完成由单极向多元的转变,进而形成一种东西方平分天下的均衡状态。北美、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在内的西方发达经济体银行境遇明显每况愈下,从1990年的778家下跌到2000年的703家,再到2010年的588家;与此同时,除日本外的亚洲银行业却在全球舞台上迅速扩张,从1990年上榜的104家增加到2000年的150家,再到今年的221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中国的银行从1989年的只有8家上榜增加到2009年的52家,再激增至今年的84家,20年间增加了近10倍。事实上,除西方银行业在千家银行排名中占比不断缩水外,全球绝大多数地区银行业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参与到顶尖银行的竞争中。其中,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在内的“金砖四国”银行上榜数从1989年的43家增至2009年的130家,再到今年的146家,增加了两倍多;中东地区1990年仅有58家银行上榜,这个数字到2009年增加到了88家,今年继续扩大为90家。而包括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和南非在内的一些国家银行也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这些国家2010年有57家银行进入排名,较10年前的20家翻了一番还多。唯一的例外是拉美地区的银行,2010年入选千家银行的数量由十年前的50家下降到现在的44家。从上面的数字中不难看出,全球银行业的天平正在发生变化,新的全球秩序正在形成。分析人士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西方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数据显示,1973年西方国家是全球银行业的主导。这些国家的GDP占全球GDP总额的57.8%,但只拥有全球18.4%的人口;到了2001年,这些西方国家的GDP占比降至52%,人口占比则降至14%。与此同时,地处东方的亚洲(除日本外)GDP在全球占比则从1973年的16.4%升至2001年的30.9%,人口占比则从此前的54.6%升至57.4%。数十年间,财富与人口占比分配不公的现象虽然依然存在,但较之冷战结束以前已有所改观。这种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东方银行业出现加速成长态势,而越来越多排名靠后的西方银行则处于不断被赶超的位置。后20年:“东盛西衰”营造多极格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亦可昭示未来。过去20年千家银行名单的变化给了人们一个大胆假设未来的理由。《银行家》杂志就认为,2020年千家银行排名将进一步证实眼下银行业重心从西到东的转移,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银行业预计将有强劲增长,而西方银行则将继续衰落。这一判断仍然是基于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东西方经济及人口力量对比变化得出的,同时还考虑了本轮金融危机对东西方国家的不同冲击。据权威机构预测,2032年金砖四国的GDP在全球占比将超过七国集团,而这种“东盛西衰”的局面将因为本轮金融危机而进一步加剧。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发达国家公共部门的平均债务将从2007年的占国民收入78%增至118%。在高额赤字和债务的阴影下,加之税收减少带来的结构性影响以及失业率上升的现实,发达国家正在也将要经历一段痛苦的时间。相比之下,危机给新兴经济体和金砖四国尽管也带来了伤害,但因为后者风险敞口不大,经济增长的杠杆化程度也远低于西方国家,同时没有债务之虞,再加之高增长的策略,这些都使其未来十到二十年的增长值得期待。2010年全球银行最赚钱银行:第一名:中国工商银行,245亿美元。第二名:中国建设银行,203亿美元。第三名:高盛,198亿美元。2010年全球亏损银行排行:第一名:AngloIrishBank(盎格鲁爱尔兰银行),亏损185亿美元。第二名:美国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亏损103亿美元。第三名:美国花旗集团,亏损84亿美元。3、跨国银行参与全球竞争的基本战略分析。一、国际战略:当某个跨国银行拥有独特的核心技能,而在外国市场上的竞争者又不具备这种能力,同时所面临的地域差别和成本压力都较小时采用,通过把自己有价值的技能、产品和服务推向外国市场,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经营决策权由母国控制,母公司集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协调。二、多国战略:跨国银行追求最大程度地顾及地域差别,广泛调整其产品、服务和营销策略,并力求在东道国建立一整套的价值创造活动体系,以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能适应各国的不同请况。子公司有较大经营决策权,母公司集中进行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协调。三、全球战略:跨国银行将其价值链中的主要环节集中在少数几个最有利的地点进行,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适宜于降低成本的压
本文标题:跨国银行管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8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