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政治/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大全
一.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标准答案:对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标准答案:对3.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标准答案:对4.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劳动。()标准答案:对5.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标准答案:对6.“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标准答案:对7.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标准答案:对8.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作用”。()标准答案:错9.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证党的生机与活力。()标准答案:错10.人类的意识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标准答案:对二.单选题注:每题1.5分。(得分:0.0)1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标准答案:BA.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公有制B.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是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是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标准答案:C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标准答案: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真理的内容是:()标准答案:DA.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某些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全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D.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主体的涵义的是:()标准答案:DA.认识的主体是具有感性认识能力的人B.认识的主体是具有理性认识能力的人C.认识的主体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D.认识的主体是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标准答案: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标准答案: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8.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标准答案:BA.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B.货币的出现并充交换媒体C.商品的出现D.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19.“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标准答案:A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20.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标准答案:C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斗争性D.矛盾的同一性21.生产关系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标准答案:CA.产品的分配关系B.产品的交换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22.“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标准答案:D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23.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标准答案:D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24.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标准答案:C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2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在的社会正常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生产条件”是:()标准答案:DA.全社会所有生产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B.全社会大多数生产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2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标准答案:D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27.所谓抽象人性论意指:()标准答案:AA.否认人的社会性,关于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C.一种否认人之共性的错误理论D.一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28.“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标准答案:CA.机械决定论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29.“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标准答案:BA.辩证法观点B.诡辩论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0.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标准答案:C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劳动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劳动形式31.“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标准答案:D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32.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取决于:()标准答案:AA.经济基础B.政治制度C.国家政权D.意识形态33.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是:()标准答案:AA.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路线C.先验论的认识路线D.唯理论的认识路线34.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标准答案:C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35.商品经济是:()标准答案:C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36.过分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的观点,在哲学上属于:()标准答案:CA.可知论学派B.不可知论学派C.唯理论学派D.经验论学派3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标准答案:A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38.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标准答案:C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系D.只看到物与物质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3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的是()标准答案:A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40.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标准答案:A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利润4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是:()标准答案:DA.前者和后者相互决定,相互制约B.前者和后者并行不悖C.以后者为基础,推动前者矛盾的解决D.以前者为基础,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作用42.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标准答案:A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进化论43.金融资本是:()标准答案:D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D.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44.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最终原因是:()标准答案:A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45.社会基本矛盾是:()标准答案:D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46.“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标准答案:A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47.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标准答案:B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48.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标准答案:DA.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总和4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标准答案:A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5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标准答案:C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三.多选题注:每题2分。(得分:0.0)51.主观辩证法是指:()标准答案:ABCA.客观辩证法的反映B.辩证的思维C.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D.唯心主义辩证法52.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标准答案:ABC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D.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5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标准答案:BCD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54.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会导致:()标准答案:CD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唯心主义D.不可知论5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标准答案:BD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56.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标准答案:ABD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57.一切商品都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标准答案:ABC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商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58.关于真理的标准,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标准答案:ABCD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D.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5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标准答案:BCDA.社会意识脱离社会存在独立发展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同社会存在变化的不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60.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标准答案:ABCD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判断题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1.真理和价值在认识和实践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标准答案:对2.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大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1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