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第7单元教学设计77-91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7页单元备课课题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教学总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逐步熟练地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体会“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2、数学思考目标:通过估算,发展学生的数感。3、解决问题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2)能利用有关倍的知识,解决问题。4、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材解读第七单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是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2——92页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以后继续学习除法相关知识的基础,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所编排的知识结构较传统教材有很大的改变,知识跨度比较大。本单元设有五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引导学生提出并探索用2——5的口诀求商。第二个信息窗是在参观蝴蝶标本的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第三个信息窗是前两个信息窗的延续,学生在采集和参观之后,亲自动手制作动植物标本,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四个信息窗,创设了学生在海边采集贝壳的场景,引导学生探索倍的意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第五个信息窗通过学生制作贝壳标本,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课时安排用2——5的口诀求商2课时用6—9的口诀求商1课时倍的认识1课时相关链接1课时回顾整理1课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8页课题用2——5的口诀求商课型新授教学内容P79-82备课黄前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1课时整理徐汝国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认识除法竖式。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与同伴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教学过程复备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2、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二、学习新课1、出示信息窗,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解决。2、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师板书:15÷3师:15÷3等于几?你想怎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3、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哪几种方法?4、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5、教师小结。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三、自主探究1、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9页教学过程复备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3、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教师边讲边板书。(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要重点练习。)四、自主练习1、做自主练习第二题教师可以把它写在卡片上,开火车练习。2、补充练习找出规律,并填()4、9、16、25、()、()、()3、6、9、12、()、()、()3、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师:如果用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把不懂的问题记到问题口袋里。板书设计用2——5的口诀求商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15÷3=5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0页课题用2——5的口诀求商课型新授教学内容P79-82备课黄前教学时间共2课时第2课时整理徐汝国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用乘、除法算式来描述具体情景中的问题,2、让学生在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用乘、除法算式来描述具体情景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准备课件、自制标本等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到大自然采集动物标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次蝴蝶标本展览。(出示情景图)二、探究新知1、发现问题:师: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生:(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数学信息)制作每件标本用用2只蝴蝶,一共有5件蝴蝶标本。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用了几只蝴蝶?师:能不能把我们前面发现的数学信息与提出的数学问题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生:用2只蝴蝶可以制作一件蝴蝶标本,制作5件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师:下面呢我们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好不好?生:2×5=10(只)5×2=10(只)二五一十师:算式中的2、5、10各表示什么?生:2表示每件标本用2只蝴蝶;5表示一共只做了5件标本;10表示一共用了10只蝴蝶。出示情景二(教师将5件标本中的蝴蝶去掉,使每件标本中的2只蝴蝶成为隐性条件,同时结合上面的情景呈现显性条件——一共制作了5件蝴蝶标本,一共用了10只蝴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1页教学过程复备师:同学们请根据我刚才出示的情景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回答):(1)2只蝴蝶可以制作一件标本,用10只蝴蝶可以制作几只(2)用10只蝴蝶制作了5件标本,平均每件标本用几只蝴蝶?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怎样解决呢?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生:(1)10÷2=5(件)二(五)一十(2)10÷5=2(只)(二)五一十师:同学们能不能说出这两个式子的区别跟联系?生:第一个式子求的是可以做几件标本也就是说10里含有几个2?第二个式子说的是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3、观察总结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三个问题,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除法问题。三、巩固应用1、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并说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问题,是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的。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含义。2、卡片游戏。创设找朋友的情境,在一组示范,选出三个数,写出三道算式让学生体会是怎样用一句口诀来计算的。3、让学生充分观察画面,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出算式。4、引导学生在对图中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学会选择其中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谈收获和体会。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设计用2——5的口诀求商2×5=10(只)5×2=10(只)二五一十10÷2=5(件)二(五)一十10÷5=2(只)(二)五一十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2页课题用6——9的口诀求商课型新授教学内容P83-86备课黄前教学时间共1课时第1课时整理徐汝国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与不同,帮助学生构建与完善认知体系。教学重点经历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构建与完善认知体系。教学准备课件、信息窗二情境图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参观回来后,决定自己也做几件漂亮的标本,你们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标本吗?他们是怎样制作的呢?现在我们一块去那里看看(出示情景图)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给出的信息。师:同学们从图上看到的什么?有什么数学信息?生:(1)用6朵花可以制作一件标本,共有42朵花。(2)用8片黄树叶可以制作一件标本,有56片黄树叶。(3)用9片绿树叶可以制作一件标本,总共72片绿树叶。师:你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生:(1)用6朵花可以制作一件标本,42朵花可以制作几件标本?(2)用8片树叶可以制作一件标本,56片树叶可以制作几件标本?(3)用9片树叶可以制作一件标本,72片树叶可以制作几件标本?三、解决问题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1、“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引导学生解决,指名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1)可以用小棒摆一摆:42根小棒,每次拿走6根,7次拿完,所以42朵花可以做7件标本。(2)可以用口诀来找一找,六(七)四十二。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3页教学过程复备2、56片树叶可以制作几件标本?72片树叶可以制作几件标本?(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在小组内交流后组织集体汇报。)56÷8=7(件)(七)八五十六72÷9=8(件)(八)九七十二3、引导观察,总结规律师:根据我们前面学的那么多除法算式的解决方法,你觉得如何才能更简单得求除法算式的商?生:用乘法口诀可以求除法算式的商。四、巩固应用1题:用口解决求商的准备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2题:一种练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先出一句口诀学生想出几个算式就说几个算式。然后让学生分组自己练习。3题、4题、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6题:是一个实际应用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进行解体。7题: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用乘除法解决的问题。板书设计用6——9的口诀求商42朵红花能做几件标本?42÷6=7(件)六(七)四十二56片黄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56÷8=7(件)(七)八五十六72片绿叶子可以做几件标本?72÷9=8(件)(八)九七十二教学反思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4页课题倍的认识课型新授教学内容P87-89备课黄前教学时间共1课时第1课时整理徐汝国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的描述和学具的操作初步建立“倍”的意义表象,了解倍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动手操作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抽象出两数关系,形成数学概念“倍”,并用“倍”描述数学事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3.感受数学知识来自现实生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并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教学重点了解“倍”的意义,用“倍”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准备课件、情境挂图教学过程复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前几节课同学们经历了采集动植物标本、制作标本的活动,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知道了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除法问题。今天,老师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美丽的海滩上,他们在干什么呢?学生猜想,大胆发言。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观察。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倍的意义师:这里的景色美不美?同学们在干什么?你从图上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教师指名回答师:小朋友们遇到了什么问题?生:李飞拾的是王丁的几倍?师:(下面我们就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请小朋友用学具把李飞拾的贝壳和王丁拾的贝壳摆一摆,比较一下二人的贝壳,能发现什么?生:(摆学具,发现):李飞拾的多,王丁拾的少。李飞的比王丁的多3只;李飞的跟两个王丁的一样多;……师:两人拾的贝壳数之间的关系,除了能用“多”和“少”来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倍”来表示。李飞拾了6只贝壳,王丁拾了3只贝壳,我们就说“6只里面有2个3只,6是3的2倍。”师:两个人拾得贝壳数之间的关系,用“多”和“少”来叙述,可以用算式怎样表示?生:6-3=3(只)师:如果用“倍”来表示,“6是3的2倍,也就是
本文标题: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数学第7单元教学设计77-9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74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