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一生物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结合课本及教案,我来介绍一下这一节课我的设计思路。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这一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一节,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对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学说有一定了解,以及掌握组成细胞的各种分子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以及细胞膜的其它结构的学习也是一个铺垫,并对理解“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生物学观点打下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内容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一二章所学的知识,又能为以后学习细胞的各种功能作好铺垫,所以,这一节在教材当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考纲要求: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本节的要求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Ⅱ。在讲每一节课前先要明确《考纲》对于这一节的知识内容及要求等级,从而有效的指导自己的教学。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根据考纲要求制订)(1)说出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描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2.能力目标(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生物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制订)(1)提高资料分析能力;(2)增强合作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高中生物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制订)(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及其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意义;(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紧扣新课标理念)。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教学难点(1)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2)学生资料分析能力的提高。四、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有组名和队长(轮流换);(2)预习课本相应内容。老师准备:PPT、学案、教案等。五、教学程序规则: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问题的解决均由学生先回答,回答不好可以由小组来讨论,如果本小组回答不出来由其他小组补充,大家都不会时由教师来解释。学生每回答对一个问题,给本小组加五分,回答不对不得分,回答不全酌情扣分,能补充回答对的同学得其扣分部分。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导言:章导言和节导言。章导言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大方面的了解,便于日后复习形成知识网络。章导言: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那么如果把组成一个细胞所有的化合物按种类和比例堆在一起,能形成一个细胞吗?所以它必须形成一定的结构,才能行使相应的功能。这一章我们来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节导言:任何系统都有边界,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细胞膜,但可以观察到细胞膜与外界之间存在一定的边界。细胞的边界就是细胞膜。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细胞膜。首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实验,学生总结得出结论:细胞的边界就是细胞膜。思考:在植物细胞膜的外面还有细胞壁,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说细胞壁是细胞的边界呢?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出来,老师马上用【PPT展示】细胞壁相关知识,让学生找出答案:细胞壁有全透性;并且有些细胞没有壁。注意总结实验的选材原则和实验注意事项。选材遵循的原则:①无细胞壁(不选植物,为什么?)②无细胞核(哺乳动物红细胞)③无众多的细胞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①红细胞要用生理盐水(0.9%)稀释。②注意盖盖玻片的方法,防止出现气泡。③用吸水纸吸引时,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引流法)④上述操作均在载物台上进行。⑤实验中要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通过【PPT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和动画,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细胞膜的成分。一、细胞膜的成分阅读资料一: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细胞膜也能被蛋白酶分解,这说明了什么?实验:凡是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能通过细胞膜,凡是不容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学生可得细胞膜中含有脂质,和蛋白质。阅读资料二: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学生可得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为连续的两层;思考题:根据上一章所学知识,猜想组成细胞膜的是哪种脂质?在此设计这个思考题能够让学生回忆一下第二章学过的内容,学以致用;也可以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推断出组成细胞膜的是哪种脂质,比老师直接灌输给他这个知识记忆深刻而且会有一定的成就感。学生自己思考,如果没人回答上来就小组合作,最后学生应该可以得到细胞膜中的脂质是磷脂。因为有第二章讲脂质时课本32页有句话“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这儿可能有些同学有不同意见,认为细胞膜中的脂质是胆固醇,可让其他学生解释,如果没人能答,则由老师解释:胆固醇主要是一些动物细胞膜里有,而植物细胞膜基本不含胆固醇。阅读资料三:磷脂分子是一种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PPT展示】磷脂分子结构的图片。小组合作:1.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尝试画出磷脂分子在水—空气界面中的排布方式;2.画出磷脂分子如何排列成细胞膜的两层。这两道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并提高学生合作及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得出答案,哪组先得出画在黑板上,给相应分数。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把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画出来了。阅读资料四:神经髓鞘的蛋白质含量不仅少,而且蛋白质种类只有3种。神经髓鞘功能比较简单,主要起绝缘作用。红细胞、肝细胞、大肠杆菌的细胞膜都承担着非常复杂繁多的生理功能,它们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多。学生可以得出蛋白质与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阅读资料五:时间:1970年人物:弗雷和埃迪登(Frye和Edidin)实验:人、鼠细胞融合实验(【PPT动态展示】)学生可根据学过的相似相融原理得出细胞膜是可以流动的,老师总结细胞膜的结构特性: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这儿老师可以解释一下,因为磷脂是轻油般的流体,是可以流动的,而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部分也是可以流动的,所以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PPT展示】细胞膜中的主要成分和含量表格,学生得出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PPT展示】在这儿我用PS技术及PPT技术做了一个动画,先跳跃进入的是磷脂双分子层,然后是蛋白质,然后是糖类。这样学生对细胞膜的立体结构马上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PPT展示】课本上相应的图片和文字。教师解释:假如我们教室是一个细胞,那墙壁就相当于细胞膜。(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新课标理念)2.控制物质进出;【PPT动画展示】教师解释:我站在咱班教室门口,是咱班的学生可以进来,不是咱班的学生不许进来,来听课的老师可以进,外来无关人员不许进。我就相当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来控制物质进出。但这种控制不是绝对的,比如来了身强力壮的男子闯了进来,那我的控制能力就有限了,这就是细胞膜控制作用的相对性。3.信息交流。(1)激素分泌传递作用过程【PPT动画展示】教师比喻:如果2班一位学生去我的办公室,我让他把学案给咱班捎过来,那就相当于激素分泌过程。(2)细胞识别过程【PPT展示】精卵结合图(3)通道交流【PPT展示】胞间连丝图教师比喻:如果我们和隔壁班的墙上打一个洞,就可以直接交流信息了。综上,总结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小结: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做出总结,一个学生总结不全,其他学生补充。当堂检测:当堂检测为课本后面的几道基础题,涵盖了本节的所有的基本知识。聚焦高考:设置高考真题,紧密联系高考。由于时间限制,选择了三道与细胞膜结构有关的选择题。1、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D)A蛋白质和糖类B蛋白质和糖脂C糖类和磷脂D磷脂和蛋白质2、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C)A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B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C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D环境中的一切有害的物质都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3、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脂质丰富的细胞膜功能复杂B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的细膜功能复杂C糖类的多少决定说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D糖类含量达50%,对细胞膜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六、板书设计: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七、【课后锻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更多资料,或者自主设计实验进行答案探讨)1,思考:有人把细胞膜比作窗纱,这个比喻合理吗?有没什么不妥之处?妥之处:对通过的物质有选择性不妥之处:细胞膜对进出细胞的物质的选择有主动性,而窗纱没有,只是机械的阻隔。2,思考: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你能解释“染色排除法”的原理吗?3,思考: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不能选择吸收的物质,蔗糖是不能透过膜的大分子物质。可是用食醋和蔗糖可将鲜蒜腌制成又甜又酸的糖醋大蒜,为什么?既然食醋和蔗糖都不是被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为么鲜蒜可以被腌制成又酸又甜的糖醋大蒜?需要我们做出一种判断,在没有得到事实的检验以前,这种判断只能是一种假设。为了使提出假设的可靠程度大一些,思考的时候,教师应当力求学生有科学的根据,就是要寻找某些已知的知识,并把问题情境中的事实搞清楚,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然后进行科学的推理,即运用逻辑的方法得出预想的结论。学生讨论后,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食醋和蔗糖只在细胞间隙,没有进入细胞内部,细胞仍保持完好。假设2:食醋和蔗糖可能被选择吸收,进入细胞内部。假设3:食醋和蔗糖是通过胞饮形式进入细胞的,即细胞仍保持生活状态。假设4:细胞已经被破坏,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食醋和蔗糖进入细胞内部。教师分析学生假说,引导归结为2种探究方向:(1)以蒜的细胞为活细胞为前提的,只要证明糖醋大蒜的细胞是活细胞就能证明上述假说1、2、3是成立的;(2)细胞膜已被破坏,蒜的细胞已经死亡,只要通过探究能证明细胞已经死亡即可证明假说4,怎样用探究方法证明这两种情况呢?学生讨论后提出以下实验方案:实验1:将糖蒜切成薄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糖蒜的细胞是否完整。实验2:将糖蒜切成薄片,做质壁分离实验,观察糖蒜是否具有质壁分离现象。实验3:将糖蒜栽在花盆里看其能否生长。结论:(1)看不到完整的细胞,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无质壁分离现象;(2)腌制的糖蒜细胞已经被破坏,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本文标题:高一生物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08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