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课.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卞广玉1.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3.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周朝:“工商食官”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战国策》从下列古籍中感悟先秦中国古代商业的状况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物物交换商朝善于经商周朝商业发展,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打破官府商业垄断,商人社会地位提高。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重点难点1.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其表现;2.市和城市变迁的阶段特征和影响因素;3.对外贸易的演变、港口、政策和特征;4.分析、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探究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外贸发展的趋势特征;2.理解、分析影响商业、城市、外贸发展的因素。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时期特征原因表现商朝春秋战国秦汉以后隋唐两宋元朝明清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时期特征原因表现商朝商业活跃政府鼓励商人,货币(贝)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商人市场,大商人秦汉以后艰难发展重农抑商商人,商业隋唐发展迅速基础,交通都市,农村,柜坊,飞钱两宋空前繁荣商业环境商品,交子,商税元朝商业繁荣交通发达大都,泉州明清繁荣曲折城镇,商品,贩运,货币,商帮唐朝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转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便于商人筹措资金。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不用运输税钱。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分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为什么会在四川首先出现?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但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即难以携持。”四川地区商业繁荣;商业交易范围扩大;金属货币笨重不便携带;纸币轻便。促进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坚实的基础便利的交通宽松的环境货币的通流商人的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和社会安定货币的统一和纸币的出现春秋的范蠡,明清的商帮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时期设置区域政府管理地域时间限制表现宋朝以前宋朝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时期设置区域政府管理地域时间限制表现宋朝以前县治以上城市设市令或市长,对交易进行严格管理“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西汉长安东、西有九“市”;唐都长安设东西二市。宋朝城市、城郊,乡村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数十座较大市镇;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和朱仙镇。2.城市的发展(1)城市职能:(2)新兴原因:(3)重心南移: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繁荣的南方大都会,“扬一益二”3、市与城市发展特点(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益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况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阅读并归纳历史时期概况西汉唐朝两宋元朝明清海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外贸港口广州;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家重要财源。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中国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2.主要形式——朝贡贸易(1)朝贡贸易的定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2)朝贡贸易的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3)朝贡贸易的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1.受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商业活动区域由城市向乡村扩展,城镇大量兴起。4.两宋商业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5.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6.对外贸易中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归纳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商人商品媒介地点商路政策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商人商品媒介地点商路政策商朝商人奢侈品为主市国内商路春秋战国大商抑商秦汉增丝绸之路隋唐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为主飞钱两宋纸币市镇对外海路为主明清商帮票号大城市抑商锁国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一)历史概况1.西汉时,由于开通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原因: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徽州人很注意团结,互相帮助;徽州人崇尚节俭,不奢华。同意。因为顾炎武的看法符合徽州人的实际,也正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人的真实写照。商人的祖师——范蠡陶朱公范蠡汉代的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西市东市西市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卷二十西市东市北宋东京城布局示意图西市东市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卷20这段材料说明唐朝对市的设置有什么限制?材料一:(唐朝)坊市制度规定:交易买卖有固定的市区;市内设市令,掌管市门启闭和市场交易;市区四面有门,按时启闭(日中开市,日入市散)。材料二: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材料三: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去闹处,通晓不绝……唐:商业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规定商业活动时间。宋: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不再有时间限制。图一唐长安城图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2、比较图一、图二,并结合课文,说明北宋东京与唐长安城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1、从上述的平面图你判断是什么朝代的?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商帮起家发展兴盛徽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茶叶、木材、粮食等“遍地徽商”:经营大宗商品和长途贩运;插手生产领域;经营典当晋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经营票号,走出国门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济永渠邗济通沟江南河渠608年605年605年610年涿郡长安洛阳余杭江都隋朝大运河的开凿隋唐运河沿岸经济的交流《清明上河图》中的街市乔家大院中国第一家票号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学案第11页11题(1)设置在都城等城市里的特定区域;政府设有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有严格的地域和时间限制。(2)特点:民间自发形成,不受政府管理和控制;分布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和交通要道;形式多样;大量农副产品成为商品。意义: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需要;增强了农民的经商意识;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商业发展逐渐冲破政府抑商政策的限制,由城市向城郊和乡村扩展;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商业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学案第11页12题(1)商品种类丰富;纸币“交子”的出现;商业税收成为政府财源;商业都市和四大名镇;海外贸易发达。(2)生产力提高,科技进步;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对商业的限制(地域、时间),商业环境宽松;交通便利,海外贸易发达。(3)生产力发展程度不高;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然经济的排挤;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儒家思想、程朱理学的制约等。商业的发展程度,尚不足以冲破封建自然经济的藩篱,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59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