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必修三学案第4课
1高二历史必修三学案(2012年9月开始使用)使用时间:第3周第2课时主备人:孔老师第4课宋明理学课标: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基础知识一、产生背景——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危机1、时期,和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2、时期,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3、为重兴儒学,儒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到,理学形成。二、宋明理学的代表和思想主张1、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以“”和“”为核心。派别:理学的两大流派是和。2、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北宋的、程颐兄弟(“二程”)和南宋的(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著作《》)。(2)主张:①理的含义:是世界的本原;②求“理”的方法:的方法。③理学世界观:认为“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在人身上就是。主张:存、灭。(3)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元朝曾将《》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承继了这一趋势,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3、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的和明朝的(王守仁)(2)主张:①陆九渊(南宋)的心学: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方法:提出“”,就是内心的反省,与朱熹的方法发生分歧。②王守仁(明朝)的心学: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思想核心是,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强调了的主动作用。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理学是的儒学主流,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2、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用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3、积极作用:宋明理学重视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的庄严。难点解析: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1)相同点:①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②都承认“理”是世界的本原;③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④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不同点:①对世界本原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②认识世界本原的方法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巩固练习1、两宋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A.尊道礼佛之风盛行B.心学广泛传播C.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形成D.阳明心学成为主流思想22、唐朝时期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出现三教合一趋势B.儒学出现危机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D.道教的发展3、右图为畅岩山的“天南理窟”,是北宋程颢、程颐授学之地。二程后来成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誉满中国哲学史,畅岩山也因此名扬千古,“天南理窟”则成为研究中国理学哲学史具有非同寻常价值的“圣地”。以下关于二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使儒学思想更加理论化、思辩化B.都认为“万物只是一个天理”C.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二者共同编著《四书章句集注》4、2010年6月21日,第三届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在武夷山市开幕,海峡两岸同胞相聚武夷山下,共同弘扬朱子文化。下列关于朱熹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B.他主张“宇宙之间一理而已”C.他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D.他注释的《四书》成为科举考试经典范本5、右图为儒家经典《朱子语类》书影,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书中强调“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D.要“存天理,灭人欲”6、在王阳明纪念馆落成5周年之际,2010年3月28日,兰州王氏子孙再次举行庆典活动,以此来纪念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王阳明和周敦颐、朱熹并称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三颗璀璨的明珠,他()A.是理学的集大成者B.认为良知就是理C.最早提出“心即理也”D.主张“格物致知”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一思想吻合?()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D.格物致知8、(09.1)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9、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10、近期搜狗社区有网友发帖,称“中国的悲衰--出现了朱熹和二程,……汉后的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没害惨我们中国,后面的盛唐是个证明,但程朱理学却是遗害至今。”这一观点引发了某班同学热烈的讨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地客观评价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无任何进步之处D.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3CADCCBCBBC
本文标题:高中必修三学案第4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3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