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考政治复习经济专题三主观题
命题特色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相关性知识。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也经常考查。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考查实现社会公平。平时尤其要注意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的比重。(2)财政的作用是高考选择题和主观题常考的内容。尤其是财政在关注“三农”、就业、居民消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及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作用。(3)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及依法纳税,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题组三主观题6.(2010·江苏单科)材料一图表1:江苏省GDP和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图表2:江苏省财政支出有关情况(单位:亿元)年份项目2007年2008年2009年财政总支出250632023956教育支出49058467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351157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6232288材料二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使发展成效真正落实到人民福祉的提高上。(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阐述江苏省政府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促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解析第(1)问,材料一包括图表1和图表2,需要既分析其个性内容,又概括其共性特征。第(2)问,应紧扣“民生”和“投入”等关键信息,分别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等角度分析说明。答案(1)图表1表明近年来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增长,财政收入随之逐年增多;图表2表明江苏省财政支出逐年增多,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图表1、2表明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增长的基础。(2)江苏省政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社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挥了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归纳提升: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1)主要表现: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理论依据: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现实意义: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④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③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调节收入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④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学科思维建模答题模板3:“关系”类主观题关系类设问一般有三种形式:1.结合所述材料分析A和B的关系。2.运用A与B的关系分析上述材料。3.运用某知识分析A与B的关系。典例精析(2009·广东)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材料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收益3000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1000元。结合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答案(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2)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例题剖析本题以具体的事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本题设问属于“结合所述材料分析A和B的关系”型设问。第一步确定知识点,即A和B分别指效率和公平。第二步结合材料分析A和B的对立:由于农户过分要求公平,而养蟹人过分强调提高效率,从而导致养蟹人和农户的利益冲突。第三步结合材料分析A和B的统一:效率对公平的重要性,只有效率提高,即养蟹人的收益提高,才可能对农户增加补偿;公平对效率的重要性,只有农户的要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公平得到实现,才能够提高效率,否则就没有效率。第四步总结答案。答题模板解答关系类设问一般分“四步走”第一步“定”,即确定A和B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进一步明确A和B各自的内涵和外延。第二步“分”,即对A和B结合材料进行分解。比如效率是什么,在材料中有何体现;公平又是什么,在材料中有何体现;效率和公平的矛盾体现在哪里,这些矛盾怎么解决。第三步“联”,即寻找A和B一致的地方或者相统一的地方。比如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材料中是怎么体现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在材料中又是怎么样体现的。第四步结合上面的分析,联系材料总结答案。对政治学科中相关“关系”归纳如下应用体验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同时,投入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和住房等民生领域的中央财政,比上年增长29.4%,把“保增长”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社会事业和谐进步,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失分警示“关系”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要全面分析A与B的关系,A和B既有一致性,同时又存在矛盾,如果缺乏辩证分析,只看到一个方面的关系,就会失分。答案(1)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2)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时政热点聚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背景材料材料一我国居民收入存在六方面差距全社会收入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9(差距合理区域的上线为0.4)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年增速8%~9%农村居民:年增速4%~5%行业人均年工资:全国机关:约1.6万事业单位:约1.5万企业:约1.4~1.5万大行业:超过6万职业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的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财富分配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45%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1.4%财政分配劳动分配国家财政收入:2000年1.3万亿元;2004年2.6万亿元;2009年6.8万亿。工资占GDP的比例:1989年:16%;2003年:12%材料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毋庸讳言,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而社会的公平正义,也可以促使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命题视角经济生活知识分析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央为什么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1)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2)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老百姓生活水平整体改善的同时,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持续存在并有所加剧。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合理界限已是不争的事实,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3)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改革现有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必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社会公平。(1)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2)坚持和完善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3)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4)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社会保障水平。3.运用经济生活,分析怎样做大蛋糕?(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5)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政治生活知识分析4.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注重公平的必要性。(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要求。(2)政府负有经济职能、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这是政府应履行的职责。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3)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尊重人、关心人,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目标,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注重效率的同时,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成果。5.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要如何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维护社会公平。(1)政府应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加大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加强分配监管,规范分配秩序;(2)政府应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特别是低收入者基本生活;(3)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6.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央做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决策的依据。(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凸显了改革现有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性。中央做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正确决策,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扩大内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
本文标题:高考政治复习经济专题三主观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40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