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高三生物新增加内容专项练习
高三生物新增加内容专项练习(一)一、单项选择:(每空2分,共40分)1.多细胞动物进行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分为直接传递和间接传递两种。下列哪类物质在细胞之间起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A.维生素B.激素C.单糖D.脂肪2.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C.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鉴定酒精的产生D.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3.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4.从生态系统至生物个体和细胞的各级水平上分析,它们都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转变、输出等变化。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在“草→兔→狐”这一食物链中,兔通过摄食获得的储存在草中的化学能,其中大部分能量的去向是通过兔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C.各种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原子构成的链或环为基本骨架的D.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之间存在反馈调节5.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要害,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6.对基因组文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B.基因中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C.文库的基因是通过受体菌承载的D.文库中的全部基因可以在物种间交流7.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A.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C.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紫色的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8.在生产实践中,植物生长调节剂通常不能被应用于A.水果催熟B.农田间除去某些种类的杂草C.改变植物的基因型D.延长某些植物营养器官的储藏期9.摩尔根的合作者布里吉斯发现,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其后代中,每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有一只红眼雄果蝇;同样,每20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有一只白眼雌果蝇。对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果蝇的红白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而不是基因突变C.利用显微镜观察可初步判定造成上述变异的原因D.通过观察另外一对合适的伴性遗传性状的遗传表现可判定上述变异类型10.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的内容B.“测交试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卵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11.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12.自然状态下,与其它季节比较,秋季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激素是A.吲哚乙酸B.2,4一DC.脱落酸D.细胞分裂素13.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时,就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多,这是负反馈。请分析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A.排尿的调节B.微生物的酶活性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14.以下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生命形式,假如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淡不上对环境的适应,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大自然所淘汰B.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其生长期并提高麻皮产量,这是对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C.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1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A.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B.沂蒙山区裸露的岩地C.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草原D.长江三角洲的弃耕地16.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要害,植物是主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C.加酶洗衣粉就是将酶直接加到洗衣粉中D.普通洗衣粉只是缺少酶,不会污染环境18.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是A.外植体B.寄生物C.宿主D.培养基19.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正确的是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合成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④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20.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A.协调与平衡原B.整体性原理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系统整体性原理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15分)2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正确的叙述是A.细胞学说的产生是源于对生物学理论的深入研究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D.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2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种群水平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重要作用23.下列哪些论述可以表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行为A.在各种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B.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恢复为二倍体,基因恢复为成对状态C.减数分裂后每一个配子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和每对基因中的一个D.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24.下列哪些论述可以表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行为A.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B.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恢复为二倍体,基因恢复为成对状态C.减数分裂后每一个配子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和每对基因中的一个D.在各种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25.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B.使用加酶洗衣粉在任何条件下洗衣效果都比普通的洗衣粉好C.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不同蛋白质对光的吸收率不同而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D.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高,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三、非选择题:(共65分)26.(9分)利用动物乳腺生产产品的技术称为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1987年美国科学家戈登(Gordon)等人首次从小鼠的乳汁中获得了一种医用蛋白质──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开辟了基因工程产品生产的新方式。2005年我国青岛“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项目通过鉴定,该项目生产的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可产生β-干扰素(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疫苗)、抗凝血酶Ⅲ(抗血栓药物)等医药产品,造福人类健康。请根据这一科技成果的研究过程回答问题。(1)该项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利用合成上述药物的三种基因成功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终止子和的基因表达载体,然后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山羊胚胎细胞中,并获得了含有这三种基因的细胞株。导入前必须对山羊胚胎进行鉴定。(2)将含有这三种基因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必须满足无菌无菌、、等条件,才能使细胞大量增殖。(3)提取上述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去核的卵细胞内,然后构建重组胚胎,再将这种胚胎移入代孕母羊体内,则可产出能生产这三种药物的奶山羊。此过程中,要用去核的卵细胞作为受体,其原因是;在移入代孕母羊体内前,采用方法可提高繁殖率,获得来自同一胚胎,有相同遗传性状的多只奶山羊。(4)这一科技成果的研究过程运用了哪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27.(9分)某一实验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实验材料及用具齐全。(1)酵母细胞的固定采用的方法是。(2)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为:A.使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使酵母菌活化B.将无水CaCl2溶解在自来水中,配成CaCl2溶液C.用酒精灯大火连续加热配制海藻酸钠溶液D.向刚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E.将与酵母混匀的海藻酸钠液注入蒸馏水中,观察凝胶珠形成请你改正其中错误的操作:(写出4点)①。②。③。④。(3)该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葡萄糖发酵①从上端漏斗中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②加入反应液后的操作是。③装置的长导管起到什么作用?。(4)实验过程中,可能会观察到的现象:;28.(7分)工业生产果汁时,经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图B)。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温度/℃1020304050607080出汁量/ml813152515121110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促进细胞壁中果胶的水解,产物是___。(2)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___________四周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_。(3)为什么该实验能够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定果胶酶活性的高低?__。(4)果胶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保持温度、pH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在35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若增加果胶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的示意曲线。29.(7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假如酒、果醋、腐乳、泡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图是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分析回答:(1)假如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则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此时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果酒制果醋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2)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色。(3)在果醋发酵过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证实是否有醋酸生成。(4)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30.(8分)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或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纯化和四步。(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取血回来,马上进行离心,收集血红蛋白溶液。此过程包括、、、透析。(3)收集的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新增加内容专项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8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