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高三生物必修2模拟考试
高三生物模拟考试(必修二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5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1、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D.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2、细胞分裂是生物体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某植株体细胞分裂,下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DNA数目加倍B.图②表示某动物睾丸内的减数分裂,此细胞产生Aa精子的几率是0C.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一定代表的是卵细胞D.图②、③所示细胞的染色体行为分别对应于图④的BC.DE段3、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4、一变异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右下图所示。如果不再发生染色体丢失,则对其精原细胞分裂所作的推断,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25%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B.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10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D.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5、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6、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某种促进细菌转化的因子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促成R型细菌向S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DNAC.艾弗里用化学方法将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分离分别研究其作用D.将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后可将R型细菌全部转化为S型细菌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但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C.本实验的目的是独立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8、以下关于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①若放大50倍时视野中最多可看到20个完整细胞,放大100倍时,最多可看到5个完整细胞②控制合成—个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碱基数量最少应是390个③n对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n种④通常情况下,分子式C63H103O45N17S2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①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②确定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③发现DNA分子中碱基含量的规律性④为DNA复制机构的阐明奠定基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10、关于右图所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限制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C+C)的比例上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n/m(m2n),则C的个数为pm/2n-p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11、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但需要消耗ATPB.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DNA分子的复制需要引物,且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D.因为DNA分子在复制时需严格遵循碱基互补原则,所以新合成的两条子链的碱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12、下图是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多肽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B.该过程的模板是RNA,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D.该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向左13、图1表示染色体DNA的基因表达过程,图2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下列说法或判断正确的是()A.图1所示的碱基改变一定能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改变B.图1中Ⅱ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C.图1中Ⅰ过程遗传信息的流向是从mRNA→tRNA→氨基酸→蛋白质D.若图1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图2氨基酸中精氨酸的可能性最小14、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持续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第一次………至第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2条,则这至少是次分裂的分裂期。A.第二B.第三C.第四D.第N15、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校读(移除错配的核苷酸)。某些突变的DNA聚合酶(突变酶)比正常的DNA聚合酶精确度更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C.突变酶减少了基因突变的发生有利于进化D.人体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均不能合成DNA聚合酶16、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蛋白质外壳内部有两条相同的RNA链,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中会形成RNA—DNA杂交分子和双链DNA这两种中间体,此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以它为模板合成mRNA和子代单链RNA,mRNA作模板合成病毒蛋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HIV进入淋巴细胞内的是病毒的RNAB.以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翻译和逆转录C.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只有病毒蛋白质外壳D.不同的艾滋病病人死亡症状往往不同,与HIV使人丧失了免疫能力有关17、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利用“假说演绎法”成功提出分离定律,他做出的“演绎”是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B.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C.两对相对性状杂合子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后代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18、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结论不合理的是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对同源染色体B.没有两个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D.对每一对性状单独分析,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19、金鱼草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状态是粉红花。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珠、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在F2中具有与F1表现型相同的植株的比例是A.3/32B.3/64C.9/32D.9/6420、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亲本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数量绿茎尖果×绿茎钝果红茎尖果红茎尖果271红茎钝果90绿茎尖果211绿茎钝果72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B.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21、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缺失C.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增加22、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Y染色体总是比X染色体短小23、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培育杂合子优良品种可用自交法完成②培育无子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③欲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可用诱变育种的方法④由单倍体育种直接获得的二倍体良种为纯合子⑤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⑥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⑦我国用来生产青霉素的菌种的选育原理和杂交育种的原理相同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⑦D.④⑥24、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B.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D.反交实验中,F1雌雄性个体交配,子代雄蝇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10000人)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调查显示乙病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B.根据统计表,甲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C.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率,应对患甲病的家庭进行调查并进行系谱分析D.若要快速检测正常人群中的个体是否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可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实现26、下列过程可能存在基因重组的是()A.④⑤B.③⑤C.①④D.②④27、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8、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B.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29、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30、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如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
本文标题:高三生物必修2模拟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79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