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海南大学《信息资源管理》论文题目:探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姓名:朱洪武学号:20102802320135学院:应用科技学院年级:2010级专业:行政管理任课老师:傅兆敏2目录一、摘要...............................................................................3二、关键词...........................................................................3三、系统功能与设计............................................................3四、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4五、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7六、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建议.......................8七、参考文献.....................................................................103[摘要]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然而,随着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及其实施的建设。[关键词]:高校教务信息系统建设一、系统功能和设计l、系统总体功能结构(1)用户登录功能实现系统中用户管理。每个用户在使用系统之前,必须进行身份验证,并根据其身份与角色配置相应的控制、访问权限。(2)学籍管理查询更新功能一是学籍录入更新。主要实现新生学籍、班级学籍的录入、编辑和修改等,以及学籍信息的模糊查询;数据在录入和更新时可实现一体化管理,以实现数据在网络上的传送。二是学籍查询。将所有的学籍信息通过授权用户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前台用户可以共享后台的数据资料并按班级、生源、年度进行查询。(3)成绩管理查询更新功能是成绩录入更新。主要实现考试成绩、补考成绩的录入、编辑和修改等,以及信息的模糊查询;数据在录入和更新时可实现一体化管理,以实现数据在网络上的传送。二是成绩查询。将所有的成绩信息通过授权用户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前台用户可以共享后台的数据资料,并按入学成绩、班级成绩、个人成绩、补考成绩进行查询。(4)师资管理查询功能一是师资信息录入更新。主要实现师资信息的录入、编辑和修改等,以及信息的模糊查询;数据在录入和更新时均可实现一体化管理,以实现数据在网络上的传送。二是师资信息查询。将所有的师资信息通过授权用户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前台用户可以共享后台的数据资料并按个人、专业、职称、系部进行查询。(5)教学管理查询功能4一是教学计划录入更新。主要实现各系部、各专业教学计划、任课教师的课时分配、课程表教学进度、教学实习安排、已授课计划的统计、晚自习辅导表的录入、编辑和修改等,以及各类信息的模糊查询;数据在录入和更新时可实现一体化管理,以实现数据在网络上的传送。二是教学计划查询。将所有的专业教学计划、任课教师的课时分配、课程表、教学进度、教学实习安排、已授课计划的统计、晚自习辅导表等信息通过授权用户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前台用户可以共享后台的数据资料并根据专业、个人、班级、系部对专业教学计划、任课教师的课时分配、课程表、教学进度、教学实习安排、己授课计划的统计、晚自习辅导表进行查询。(6)系统工具功能完成用户密码的更改,登记表的输出、各类数据的备份与恢复。2、数据库设计在该系统中,由于数据量庞杂,为了便于建立系统,根据已有的模式,以系为单位建立数据库,每个系部又根据每个模块的需求,建立数据库表,再将这些关系复杂的数据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便于准确、及时、高效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传递。形成了本系统的数据库结构,确定了数据的管理模式。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各高校校园网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很高,硬件环境逐渐完善,各高校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设效果明显。然而,随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的应用和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逐渐暴露出运行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信息交换不规范。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务管理信息标准,目前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均根据各自工作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大多数管理系统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如办公网、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上应用的管理系统。在教务管理的组织上,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化、5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2、系统灵活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差。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对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已建成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多数不具有扩充性,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难以进来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尽合理,规划与设计者对系统的设计通常仅从系统当前的实用性出发,没有充分考虑到高等教育改革及发展的需要,这使得系统的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滞后问题,从而导致管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地使用。3、系统类型不统一,校际间交流合作不够。目前我国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者很多,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也多种多样,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能真正适合高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并且具有智能化的可扩充性的教务管理系统并不多见。无论从学分制的管理模式,还是从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各高校间都应在信息资源建设上加强协调与合作。当前各个高校的信息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校际间信息化建设的交流合作很少,相互借鉴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困难,造成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4、管理人员不能和信息化建设相适应。在教务管理工作上,多数人还只是片面地把信息化管理理解为用计算机记录数据,结果使得教务管理工作处于机械重复的状态,工作效率低。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使用了教务管理的办公软件,但只是利用了软件中多种功能的极小部分,没有真正将信息化的理念渗透其中。仅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却缺乏相应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却往往忽视了人力资源建设。以广西大学商学院本科学生毕业审核工作为例:学校的学籍管理由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后,审核学生的毕业条件不仅看总学分是否达到标准,更重要的是看构成总学分的各类课程学分是否达标,即:通识必修课、校选修课、学科必6修课、学科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课等七类课程学分。(见表1-1)表1-1广西大学商学院2010级本科毕业学分标准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毕业学分标准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班的学生也会因为所选修的课程不同而获得不同的学分,每个学生修读的课程约有60门左右。要依据这些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核查一届人数多达600以上的毕业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如果教务员没有掌握Excel或Access的使用方法,是很难做到准确无误的(注:目前广西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尚未开通毕业审核的功能),这项工作牵涉到学生的毕业与否,要是这一环节出现了差错,将会引发难以估量的后果。5、校园局域网速过慢。教务管理系统是依附于校园局域网的,校园网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务管理系统运行的质量。影响局域网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牵涉到服务器、网络技术等诸多问题,但从总体来看,这种依附的校园局域网网速通常比较慢,影响到办公效率。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应用是学籍管理,学籍管理模块中最重要的是成绩数据库。该库的访问流量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在学期末形成高峰:一方面是所有学生在一定时限内要登录教务管理系统选下学期课程,另一方面是所有7教师要从教务管理系统登录才能登记学生考试成绩,这两项都要求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的三天内完成,所以在期末阶段形成了成千上万台终端同时登录校园网,这必然会造成网络大堵塞。据不少师生反映,在期末阶段到凌晨2、3点钟仍登录不上教务管理系统。在校内的师生登录校园网尚如此,在校外的师生登录校园网更加费时了,这说明网速太慢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6、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管理理念需要转变。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大部分管理方法已经由传统管理模式中的手工操作(笔纸记录)转换为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为教务管理人员也应该在管理理念上由行政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零散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传统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关注师生教学动态,对教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不断完善教务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及应用。三、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1、系统化与整体化。建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在注重整体效应的前提下进行细致的系统规划设计,围绕高校建设的总目标和教务管理的分目标制定有效的措施与策略,理清教务管理各要素的从属与并列关系,分清轻重与缓急,做到分层管理,减少重复与无效劳动,使工作井然有序,使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分工明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并尽可能做到量化目标,使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效果。2、标准化、规范化与制度化。标准化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依据,规范化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前提,制度化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保证。规范化,就是要求教务管理工作要有一定的标准规格,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合乎规范。这是办好学校、搞好教务管理工作的可靠基础。规范化还要求教务工作规格化、标准化,教务管理工作要建立一套合乎科学的统一规格和标准用以衡量质量。制度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保证,高校的教务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事务杂、环节多、工作量大,没有科学的手段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无法保障教学秩序的。通过完善管理信息化制度,可以规范管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8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使教务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教务管理制度要体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要制定规范、严密、适应信息化需要的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各项制度必须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操作性强。规章制度必须标准、规范、涉及范围全面,有系统性,并不断适时修订、完善,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教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严谨性的统一。3、网络化与资源共享。网络化使教务管理信息资源可以网上共享,时空限制少,使得人际合作更容易实现。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网络化的管理手段,避免了管理人员的大量重复劳动,可以实现教务部门与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目前全国高校基本上建立起了校园网,为教务管理网络化奠定了基础。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灵活性、及时性和动态交互性的特点,可以使教务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使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成为教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实现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的双向交流,有利于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4、智能化与可扩展性。智能化使得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而良好的可扩展性,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在原有系统中增加新开发的功能组件或者平稳地升级到更高版本。具备可扩展性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做到:能接纳高校已有的教务管理系统,在今后进行系统软硬件扩展时能很好地保护已有的投资;特别是在应用需求变化时,系统应能容易地加以调整,易于扩充升级,使之既能满足当前管理工作的需求,又为今后的扩充留有空间。因此,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应是智能化的系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四、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实施建议1、增加教学经费预算,众所周知,国家的财政投入不足是高校教学经费趋紧的主要原因,而教学经费分配不合理,教学经费使用管理不规范,也使得教学经费趋紧问题加剧。在这种情形之下,教务主管部门应在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注意发现、分析各种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及时向上级主管
本文标题: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6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