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8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1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一、学习要求1、了解财政、预算、决算的含义,2、了解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5、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6、说明我国财政的作用。二、知识梳理(1)知识结构财政、国家预算、决算的含义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及其来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收入与支出国家财政支出的含义收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种类入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分促进基础设施、基础工程以及高科技研究配集中力量办大事调节财政收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调节财政收支方向,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财政的巨大作用巩固国防的物质保障人民生活有保障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重点难点易混点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国家财政收入与企业、个人收入三者此消彼长,财政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财政收入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②财政的巨大作用第一,集中力量办大事,表现: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w.w.w.k.s.5.u.c.o.m第二,人民生活有保障,表现为: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③比较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2区别:采取的措施不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增发国债;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减少国债实施条件不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受需求制约的条件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主要在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物价上涨,投资需求过旺的条件下实施。联系:二者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三、典型题解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06年广东高考)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了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A、经济稳定作用B、经济发展作用C、收入分配作用D、资源配置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财政作用的知识,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题中的财政支出是用于国防、司法、治安方面,这属于对资源的配置,选D项。(二)简答题(2004年北京卷)为了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随后,北京市宣布2004年取消农业税,使全市329万农民“挣回”8000万元。同时投入15.19亿支持“三农”,另拨1.1亿元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经济学中的农业、财政和税收政策的相关知识,着生考查财政和税收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三农”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民负担过重,用于农业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回答时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点。国家通过税收可以减轻农民负担,通过财政可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从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答案】(1)降低和取消农业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可以调节农村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2)财政可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可以促进农村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稳定。四、贴近实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7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温家宝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超收收入。【点拨】(1)正确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不仅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w.w.w.k.s.5.u.c.o.m(2)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其重要特点是控制赤字,既防止通货膨胀苗头的继续扩大,又防止通货膨胀趋势的重新出现,体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3)财政政策的转变,体现了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可以控制经济的运行。联系实际,设计问题,分析指导。实施西部大开发从2000年算起,到目前,已有7年的时间了。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的全面启动……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在去年计划安排的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430多亿元,同时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3【点拨】(1)国债是中央政府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国家通过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五、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国家预算认识正确的是①预算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②预算能够反映政府的活动方向③预算必须经法定程序审议批准才能生效④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07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3.9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据此完成2-3题2、财政收入是A、国家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向纳税人征收的货币和实物B、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C、国有企业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D、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3、我国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A、有利于财政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B、根源于我国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加C、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基础性决定作用D、可以避免财政赤字出现4、财政是国家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进行的社会收入分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财政的内容是国家对社会收入的分配②财政具有强制性特点③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④财政具有无偿性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5、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39343.6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4021.16亿元,这种状况反映了A、财政出现了赤字B、财政出现了盈余w.w.w.k.s.5.u.c.o.mC、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最充分地利用D、必须加大组织财政收入的力度6、(03年北京高考)一般来说,当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时,政府为抑制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手段是()A、提高存贷款利率,降低税率B、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财政支出C、扩大货币供应量,提高税率D、提高存贷款利率,减少财政支出7、(04上海高考)2003年我国财政收入保持良好增长趋势,首次突破2万亿元,与时同时,国家用于经济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支出也同步增长,这说明:A、财政应保持大量节余B、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目的C、合理的财政支出能够增加财政收入D、财政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8、(06江苏高考)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超过3000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50%以上,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①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②促进财政的收支平衡4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④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2007年重庆)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趋向合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使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财政使人民生活有保障的是A、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B、我国投资建设三峡工程C、全国财政到2010年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达2182亿元D、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安排716.04亿元(二)、双项选择题11、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今年7月,财政部决定发行记账式(十二期)国债280亿元。财政部发行的国债A、属于国家的财政支出B、形成国家的财政收入C、主要用于国民经济建设D、是刺激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12、财政支出从动态角度讲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的过程,下列事例中属于这种分配性质的有:A、我国支援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所拨款项B、在肉、蔬菜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时,居民家庭消费额的增加C、国家规定按保护价收购粮食,而对收购粮食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D、企业债券到期还本付息13、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下列可以直接表明财政这一作用的有A、国家投入资金用于公共卫生事业B、国家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C、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D、国家提高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4、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这说明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B、财政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C、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D、财政支出反映了政府的政策15、下列对经济发展和财政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越发展,财政收入就越多,二者成正比B、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C、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之间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D、在我国,经济建设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16、今年7月份,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下拨1.59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费,帮助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陕西5省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这表明A、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B、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C、财政可以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D、财政可以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17、在一定财政年度内,要平衡财政收支,避免更多的财政赤字,国家往往可以直接通过下5列举措来实现A、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经济B、减少财政支出C、广开税源,提高税率D、减少国债发行18(2004年江苏卷)当社会出现经济过热时,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通常有A、增加税收B、增加财政支出C、减少银行贷款D、降低利率(三)简答题19、2006年,中央财政继续较大幅度地增加用于“三农”方面的投入。支出总额增加300亿以上,年增长20%,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财政拟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96亿元。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等财政投入。(1)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属于国家财政的那个方面支出?(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财政的作用的?20、材料一各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材料二近几年,我国财政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
本文标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经济生活》第8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56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