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训练39(教师版)
高一语文基础知识训练39(教师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狼藉./蕴藉.粘.贴/黏.合剂裨.益/稗.官野史B.广.袤/粗犷.乍.现/舴.艋舟湍.急/气喘.吁吁C.说.教/游说.刹.车/什刹.海累.赘/果实累.累D.畜.牧/畜.生爆.炸/爆.冷门惦.念/踮.起脚尖答案:AA.jí/jiè,zhān/nián,bì/bài;B.guǎng,zhà/zé,tuān/chuǎn;C.shuō/shuì,shā/chà,léi;D.xù/chù,bào,diàn/diǎ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浩渺怄气藏污纳垢相印成趣B.无垠辩解不落窠臼晶莹澄澈C.胜地寒暄良晨美景美妙绝伦D.惆怅璀灿仓皇奔逃山清水秀答案:B(A.印—映;C.晨—辰;D.灿—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答案:C(A项中的“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应该用它来比喻人的才能显露出来,而不能用于企业。。B项中“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跨。用它来形容创造力显然不妥,这个成语对学生较为陌生,容易望文生义而误选,干扰性较强。D项中“走马观花”是常见、常用又容易误用的一个成语,比喻粗略的观察事物,有很强烈地贬抑色彩。句子里提到“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显然“要”字是强调这是一项要求,即能“学习”,又能“感受生活”,显然没有贬抑色彩,因此词语的褒贬色彩不符合语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C.台湾地区25日就钓鱼岛事件发表看法,认为相关各方应搁置争议,基于平等互惠原则,共同开发、享用资源,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稳定。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20年不但中国城镇化进程对于本国而且对全球发展都将产生深刻影响。答案:C(A项减少不用倍数。B项“为改变……(的现状)”,缺少宾语中心语。D项“不但”放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之后。)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绝句石柔①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注】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②飞球:杨树籽(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答案:在借物(景)抒情、对比烘托、通感上任选一点赏析即可。①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比喻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不得安宁。将旅愁离情融合在具体形象之中,贴切感人。②对此烘托:“来时”与“去日”的对比,更突出了驻留时间的短暂,奔波的辛劳。杨花“一春忙”与我“更飘荡”的对比,更加显得深沉感人。③通感:颜色无轻重,但能在人们心中有轻重感。浓重的颜色会使人感到沉重。而杨花的黄色淡到若有若无时,便给人“轻飘飘”的感觉。诗人运用通感的手法,用触觉来描写视觉感受,突出杨花随风飘荡的不能自主的无奈。(或答:此处的“黄”借代杨花。杨花随春风飘荡,给人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一个“轻”字便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感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从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3月传播全国,4月从香港出境扩散于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流行地区发病率约50%。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在流感的困扰下,各国的工业停滞萧条,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到处都可以听到关于死者悲惨命运的故事。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由新型病毒甲型HINl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继而疫情在全球多国爆发。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感中等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全球升温将给人口稠密并对疾病毫无准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等等。大气层的漏洞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就是明显的例证。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因为那里的人们经常保持身体的接触,吸入别人的废气。在水、废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细菌,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燃点乳香、沉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隔离是现代对付流行病的常见办法。比隔离更进一步的是检疫,即预防,防患于未然。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因此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在新加坡。随地吐痰和乱抛口香糖可以处以拘禁等刑罚。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采用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当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之时,回首历史上曾经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的传染病,以及人类与疫病抗争的艰苦历程、医学与疾病作斗争的前行足迹,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人类的生存和正常生活正在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警告,大到气候、环境、生态,小到我们的日常卫生习惯,都可能是疫病流行的诱因。有这样一句话:“疫病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人类与疫病较量的变迁。我们在这个“考场”上将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严峻的问题。(节选自《人类瘟疫报告》,有删改)6.下列关于“流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1型流感、甲2型流感、甲3型流感都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数都在几十万人,其中甲2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的发病率相近。B.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多为散发病例,从流行的范围来看依次扩大。C.目前关于流感的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且只能降低发病率,不能控制流行,人们应该高度重视流感,不能视之为“小病”。D.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采用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疫苗防治等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防范措施合理而且到位。答案:C(A项“病死率相近”,非“发病率”;B项应为“依次减小”;D项,“合理而且到位”缺乏依据。)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感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还会给社会带来诸多的困扰,比如工业停滞萧条、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等。B.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因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够产生并迅速传播,疫情波及多个国家。C.古人用芳香疗法来防治疾病,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其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也有一定的效果。D.回首人类与疫病抗争的历程,正视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警告,我们更应该注重日常卫生习惯。减少疫病流行的诱因。答案:B(由“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由新型病毒甲型HIN1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可知,甲型HIN1并非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才是例证。)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因此,疾病的传播多是从大城市蔓延开来的。B.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这是避免流感传播的根本途径。C.当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世界各国在分析了曾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的传染病后,开始重视气候、环境、生态给人类带来的影响。D.疫病在当代是考场,意思是说,面对流感疫情,人类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才有可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答案:D(A项“疾病的传播多是从大城市蔓延开来的”在文中没有根据;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且不是避免流感传播的根本途径;C项内容体现的是作者的分析和呼吁,不能表明人类开始重视这一问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②其货乎?”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忠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茹:蔬菜。②雠:售。③理:法官。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遗:赠送。B.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燔:焚烧。C.废法纵.罪,非忠也纵:纵容。D.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过:过分。答案:D(“过”是“错误”之意。)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文中官员“奉法循理”的一组是()①以嗜鱼,故不受也②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③纵其父而还自系焉④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⑤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A.①②④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⑥答案:A(⑤属于李离的解释。⑥属于对晋公的感激。)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仪休奉行法令遵循义理。在担任鲁国国相期间,有人因为他喜欢吃鱼就送给他鱼。他直言拒绝坚持不接受。B.石奢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担任楚昭王的国相时,石奢发现自己的父亲杀了人,就放了父亲,然后判自己死罪,并且拒绝楚王的赦令,自刎而死。C.李离坚持原则遵守法律。由于错听案情而杀了人,李离便把自己囚禁起来判了死刑,但晋文公认为李离的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李离的罪责。D.司马迁称公仪休、石奢和李离为循吏,他们三人都严守法纪,最终都付出生命维护了法纪,以此保全了自己的名誉。答案:D(公仪休没有付出生命。)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译文:不偏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基础知识训练39(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32089 .html